100年前,即1925年7月16日,荷蘭新型戰斗機福克D.XIII的首批量產機型,同時創下了多項世界紀錄。
進行工廠試飛的福克D.XIII戰斗機,機身上沒有任何標記。
這一壯舉再次證明其設計師——安東尼·福克再次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斗機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這架飛機的平均飛行速度創造了紀錄,在200千米的距離上,平均飛行速度達到了265千米/小時,并且在載重500千克的情況下,也保持了這樣的飛行速度。
福克D.XIII戰斗機的側面照片。
飛機型號中的“魔鬼數字”13雖然是用羅馬數字顯示,但足以表明福克和他的客戶并不迷信。官方文件顯示,客戶是阿根廷一家皮包公司,實際上50架D.XIII量產型戰斗機沒有一架運往阿根廷。因為這批戰斗機實際上是根據與德國軍隊簽訂的一份絕密合同制造的,而《凡爾賽和約》明確禁止德國軍隊研制和裝備戰斗機。
福克D.XIII戰斗機三視圖。
為了規避《凡爾賽和約》的限制,德國與蘇聯達成秘密協議,這些戰斗機通過海路運往列寧格勒,再從那里經鐵路運往利佩茨克。德國軍方在那里租用了一座蘇聯軍用機場,建立了一所秘密航空學校,為未來的戰爭培養戰斗機飛行員、偵察機飛行員、領航員和無線電通訊員。
D.XIII的機頭部分,機翼已經拆除,發動機罩拆下,可以看到安裝就緒的機槍。注意機頭側面的散熱器,它可以沿著導軌滑入機身,用于調節發動機的冷卻效果。
這所航空學校的戰斗機飛行員接受了福克D.XIII的訓練,這就是1925年蘇聯性能最先進的戰斗機。當時蘇聯空軍的飛行員并沒有這樣的學習條件,即使是1927年才服役的格里戈羅維奇伊-2戰斗機,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都遠遜于福克D.XIII。
冬季訓練時,利佩茨克航空學校會為福克D.XIII戰斗機安裝雪橇起落架。
1933年秋,希特勒上臺后不久,利佩茨克航空學校關閉,所有德國人員全部撤回本土,所有建筑和財產,包括當時剩余的30架福克D.XIII戰斗機都捐贈給了蘇聯空軍。在這所航空學校存在的7年時間里,有20架福克D.XIII因為機械事故墜毀,或者因為磨損而報廢。
利佩茨克航空學校的德國學員,他們身穿便裝(左)。蘇聯國家政治保衛總局一名特工用隱藏相機拍攝的德國學員,防止他們與當地居民有過多接觸(右)。
德國軍方認為這些捐贈給蘇聯空軍的福克D.XIII已經過時,并且由于頻繁使用已經嚴重磨損,所以蘇聯空軍在接收之后很快就將其報廢。德國空軍通過利佩茨克航空學校成功訓練了120名戰斗機飛行員和100名航空專家,其中13人晉升為將軍,1人成為希特勒的私人副官。
利佩茨克航空學校的機庫和維修車間。
利佩茨克航空學校福克D.XIII戰斗機采用的不同涂裝。
除了以上的示意圖之外,垂尾上還會以巴伐利亞國旗為背景,涂上白色的三角形。當然,還有白色和藍色的菱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