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石晟綺
在山東省最大的黃河灘區遷建小區—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街道孝興家園社區,總能看到王軍利忙碌而親切的身影。
孝興家園社區里安置著來自39 個村莊的3.2萬灘區群眾。作為一名電力工作者,王軍利在工作中發現,社區中有不少孤寡老人、退伍軍人和留守兒童。“除了定期上門檢查線路、排查用電隱患、上門辦理業務等電力本職工作外,如何能為他們做更多的事?”這個念頭始終在他腦海中縈繞。
2013年起,王軍利著手對整個社區進行摸排。如今,他已建立起一份詳實的“三彩”愛心檔案,記錄著76位孤寡老人、8位退伍軍人和28名留守兒童的信息。這份檔案不僅是名冊,更是王軍利堅持定期上門走訪、提供針對性幫扶的行動指南。
2023年擔任北黃崖村第一書記后,王軍利的愛心版圖也隨之拓展,將更多目光投向了社區兒童。他定期走進童善兒童關愛中心和“希望小屋”,為孩子們送去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孩子們需要的不僅是物質幫助,更需要有人傾聽他們的心聲。” 針對單親家庭兒童的心理狀態,王軍利又聯合社區社工為孩子們建立成長檔案,定期開展心理疏導和課業輔導。
提起王軍利,社區里的居民對他有著各種各樣的稱呼:“電管家”“北黃崖村第一書記”“山東好人”……而其中最特別的,莫過于“熊貓哥”。
“這個名號的由來,說起來也很偶然。”王軍利說,2004年夏天,他陪孩子到濟南泉城廣場玩耍時,看到不少市民在廣場中心的一輛獻血車前排隊獻血。他突然想起電視上說部分地區血源告急,于是他填寫了申請表,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愛心血”捐獻。當年12月,王軍利收到了濟南血站的一封信。信中他被告知自己擁有十分罕見的“RH陰性O型血”,即“熊貓血”,并且希望他能夠加入獻血志愿者的行列。
王軍利查詢資料后發現,我國“RH陰性O型血”的人數在全國只占萬分之三,不少急重患者因缺少“熊貓血”捐獻者而失去生命。“既然我是這種稀有血型,我認為就應該有所奉獻,就有責任去幫助他人渡過難關。”
于是王軍利與濟南血站取得了聯系,加入了獻血志愿者隊伍。從2004年至今,王軍利累計獻血超過6000毫升,已經超過一個成年人身體血液總量。“盡管我從未和受血者見過面,但我知道每次獻的血,對于患者來說都是救命血。”王軍利說。
“心里裝著別人,把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能真正幫到人,這就是最大的善良,也是最樸實的幸福。正是這些點滴善行匯聚起來,我們的社會才有溫度,家園才更溫暖。”從守護萬家燈火的“電管家”,到心系老幼的第一書記,再到挽袖獻血的“熊貓哥”,王軍利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平凡善舉,將“小善匯聚成大愛”的樸素哲理,深深鐫刻在了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上。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