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短視頻的影響力,攬佬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僅讓全世界都在聽攬佬,更是向外輸出了一種說唱美學,并最終成功將文化影響力轉化為市場影響力。
作者 | 趙銘(上海)
作為一個2023年才發布自己第一張專輯的說唱歌手,攬佬如今的全球影響力顯然有些出乎大眾意料。就在前不久,他才成為spotify上月聽眾數最高的rapper;緊接著,又超越周杰倫成為月聽眾數最高的華語歌手;最新消息,是登上了《環球時報》。
從《八方來財》到《大展宏圖》,借助短視頻的影響力,攬佬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僅讓全世界都在聽攬佬,更是向外輸出了一種說唱美學,并最終成功將文化影響力轉化為市場影響力——攬佬在新加坡、澳大利亞、歐洲等各地發布巡演場次,多地已經售罄。
在當下,說唱已經成為最具活力的音樂風格之一。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個體創作,借助短視頻平臺的放大,能有機會迅速轉化為一種文化現象。通過歌詞的文化性、旋律的氛圍性,以及MV的視覺呈現,不僅能在線上與青年亞文化結合席卷網絡,也可以在線下演出時適配多個場景,從livehouse到club,再到音樂節,甚至體育館。
更多的傳播途徑,意味著更多被聽到和被看到的機會,從攬佬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音樂人如何通過一首歌創造流行文化風潮。
1廣東小人物攬佬
「這是『來財』真的顯化了」,一位網友在看到攬佬登上《環球時報》的新聞后,如此說到。
不管你是否為說唱音樂的受眾,在當下,你可能都很難擁有一雙沒有聽過《八方來財》和《大展宏圖》的耳朵。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兩首歌先后在全網形成病毒性傳播,先是「來財,來!」從一句歌詞變成一句「顯化術語」,后又有「大師親手提筆字大展宏圖」用寥寥數筆勾勒出上世紀九十年代常見的廣東家庭的生活樣本。
那個夾雜著廣普口音的rapper,正帶著他的廣式孟菲斯說唱走向全球,用勢不可擋形容他的走勢再適合不過——畢竟,難以想象,在《JAY》發布后的25年,竟然有一位說唱歌手超越周杰倫,成為spotify中月聽眾數最高的華語歌手,并成為唯一突破300萬的華語歌手。
在圍繞攬佬音樂雅俗之爭的討論層出不窮之余,大多數人還對攬佬是誰抱有疑問。
這是一位生于1998年的年輕一代rapper,出生于廣東省惠州市。攬佬不是一個「典型rapper」,他曾經在四川傳媒學院讀過表演專業,當過跟組演員。畢業后,曾成為一個普通的上班族。2023年,攬佬發布了首張錄音師專輯《順風順水順財神》,之后開始全職做音樂。
實際上,也是在成都上大學期間,攬佬在這個說唱重鎮接觸了說唱。2024年,攬佬發布了第二張錄音室專輯《八方來財》。通過這兩張專輯,攬佬的個人說唱風格逐漸確立。
攬佬登上《環球時報》
盡管日后被貼上了俗、low的標簽,但攬佬的音樂在說唱圈內部卻評價很高。2024年網易云音樂中文說唱音樂獎年度單曲,頒給了《八方來財》。不少樂評人認為,《八方來財》的制作和編曲很有創意,比如前奏采樣自1987年發布的韓國老歌。音樂博主@阿張RayZhang提到,「將孟菲斯和方言結合、加上慵懶的talk flow,全國音樂圈只有一個,非常有特色。」
「孟菲斯說唱」是美國南部的說唱音樂風格。由于孟菲斯是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城市,孟菲斯的聲音和主題通常有些暗黑,但也是最熱門的說唱流派,被視為改變了美國嘻哈發展方向。相對廉價的Roland TR-808鼓機、低保真(Lofi)的恐怖電影配樂、陰郁的鋼琴beat,粗糲沉重的唱腔,成為這種音樂的特點。
正如攬佬在第一張專輯的《活絡油》中所唱,「要給中文的說唱來一滴活絡油」,他頗有巧思地將孟菲斯與廣東本土民間文化融合。再加上一些中式復古的采樣,讓這種廣式孟菲斯多了一絲中式夢核結合中式恐怖的詭魅感。
從專輯的藝術表達上,攬佬的專輯主題和風格高度統一。大部分歌曲都和廣東文化有關,塑造了一種沒落的廣東美學——既有經濟上行時期人們對于發財的癡迷,也有對廣東傳統生活方式的白描,還藏有一層對以古惑仔為代表的港片時代黑幫江湖的懷念。
另一個層面,這種地域美學之下,是一種接地氣的小人物敘事。既有小人物對于財富的渴求,這在《八方來財》和《香車豪宅》有直白的表述;也有攬佬對于小人物出入社會的處世哲學的表達,比如對因果、善惡終有報的強調。「攬佬帶著綠化帶在文化沙漠里種」也表達了他個人對于文化表達的重視。
歌曲中對于追求財富的表達
作品表達的統一性,是因為創作基于攬佬真實的生命體驗和表達訴求。談及《八方來財》的創作背景,他曾直言不諱:「因為我很缺錢,所以我寫了這首歌。」而《大展鴻圖》靈感則是源于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帶他拜訪長輩時,看到的成功人士。
「歸根結底還是得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得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貼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位網友這樣形容攬佬在國內爆紅的原因。
2短視頻里的攬佬
有趣的是,一個在說唱圈被視為實現了風格、美學創新的創作者,進入短視頻生態之后,卻面臨了另一種新的處境。短視頻成為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將歌曲熱度推向史無前例的高度,一方面又因為大眾語境下對于說唱的理解,而產生更多爭議和討論,這種爭議又反向將攬佬的火變成一種文化現象。
回到歌曲本身的特性上,攬佬的音樂確實適合短視頻的傳播。
相比《八方來財》里攬佬更多關于時代記憶和地域文化的表達,最先被人記住的還是那句「來財,來」,歌詞直給,節奏鬼畜,適合病毒式傳播;同時,又切中了玄學風靡,人們對于吉利話的追捧,讓其具備了被主動傳播的優勢。
而這首歌之所以短時間內在短視頻實現爆炸,與和抽象文化的勾連有很大關系。去年,一位叫「小曹動畫」擅長畫極簡抽象小人動畫的博主,發布了一則動畫小人夫妻躺在床上重復大喊來財的視頻,之后又在直播中帶著粉絲大喊「來財」,讓「來財」成為一個抽象meme,人傳人開始席卷整個抖音。
小曹動畫關于來財的視頻
「唐」的爭論也由此而來。由于大多數人并沒聽過原曲,而是從抽象梗開始接觸,同時「來,來財」確實簡單到人盡可寫,于是,《八方來財》被貼上了「粗制濫造」「低俗」標簽。
不同于「來財」一詞符號化的傳播,《大展宏圖》則比《八方來財》有更多被短視頻詮釋的空間。
首先是白描的歌詞,率先催生了畫面感,K歌設備、魚缸、茶具、大展宏圖裝飾畫,是廣東家庭甚至一代人常見的裝飾元素,逐漸被濃縮為一種代際集體記憶。這也是為什么,因為歌詞的寫實,許多網友拍攝了自己家里與歌詞相符的裝潢,稱「拍到了《大展宏圖》MV」,這類二創成為《大展宏圖》視頻里的熱門分支,點贊量最高的視頻達到540萬贊。
另一方面,短視頻編舞依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齊舞團作為抖音的頭部編舞團隊,為《大展宏圖》設計了形象化但模仿難度不高的動作。魔性的運鏡和動作下,polo老漢衫的裝扮,恰好適配歌里的90年代氛圍。甚至此次的跟拍潮流從線上蔓延到線下,從個體傳播到團體,進入到傳播后期,一些學校等團體,還會拍攝相關舞蹈內容。同時,這支舞蹈也在抖音被海外博主翻跳,并成為海外傳播的重要載體。
此外,歌曲+抖音特效的搭配,同樣成為大展宏圖走向更廣泛大眾的契機。「看面相知道你是什么人」這個熱門特效自動匹配的音樂為《大展宏圖》,而特效又與beat完美適配,使得人們在娛樂的同時,被病毒式地植入了這個旋律和節奏。
多重原因的疊加下,《大展宏圖》在中文互聯網掀起了更大的波浪。可以說,在短視頻領域,說唱文化與抽象文化的結合已經成為大勢。在抽象成為青年流行文化的基礎上,將一首歌曲濃縮為梗,以抽象的形式傳播,在產生爭議的同時,也能幫歌曲找到更大的群體。
在這個過程中,攬佬本人也具備一定討論空間。與歌詞中呈現出的憋佬仔形象相似,攬佬這個名字本身就具有廣東特色,而攬佬本人也透露出接地氣的小市民氣質。他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上表現出的個人性格,就像他自己在小紅書所說,「我不是說所謂說唱圈里的一員,看清楚」,也和人們對于傳統的rapper的印象不同,更加市井、接地氣。
攬佬的賬號首頁
在他的動態里,polo衫,茶色墨鏡,佛珠手串,讓人快速聯想到九十年代到千禧年代夾著公文包的經典「小開」形象。而和這些有年代感的照片相配的,則是一些類似雞湯、格言的簡短文案,某種程度上帶有一點與年齡不符的「老實人」既視感,這種反差感激發了網友對其玩梗的熱情。
當然,不可忽視的是,攬佬的音樂在短視頻的快速流通,也和社會底層情緒有很大關系。
不管是來財還是大展宏圖,作為攬佬專輯中在中文互聯網最熱的兩首歌,他們映射了人們在習得性無助下普遍用玄學借力的現狀。就像年輕人癡迷鳳凰傳奇的一個原因是其歌曲的能量比較高一樣,不斷重復的「來財」「大展宏圖」歌詞成為一種精神安慰的密語。
不僅如此,攬佬對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廣東文化的呈現,一定程度上也與當下人們對于「經濟上行時期的美」的追捧不謀而合。攬佬用音樂回放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最積極追求財富的廣東人的生存狀態——就像《八方來財》MV里那個燒香拜財神、祈禱「來財 來」的廣東小老板形象,包含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3.走向全球的攬佬
短視頻同樣是攬佬走向海外的關鍵渠道。不齊舞團的編舞和《大展宏圖》可謂實現了雙贏,在tiktok上刮起了一股翻跳風暴,甚至連美國最具有知名度的韓裔嘻哈歌手樸宰范都翻跳過。
但與中文互聯網對于攬佬的「偏見」不同,海外網友對于攬佬的音樂,可以說是如獲至寶。
這和審美差異有很大關系。比如,在歌詞方面,直白對于國內聽眾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好像人們用方文山的歌詞來抨擊《跳樓機》的歌詞一樣,在很多人眼中,「來財,來」和《跳樓機》的「可能是我賤吧」沒什么差別。但對于海外受眾,由于語言障礙,直白反而在全球語境中變成一種傳播優勢。「來財,來」這樣簡單的重復反而成為了解中國文化、甚至嶺南文化的切入點。
一個有趣的反饋是,一部分美國網友甚至在反思:當說唱發源地仍然在炫耀大金鏈子和跑車時,中國說唱歌手卻在傳達「富有」的祝福。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攬佬對于孟菲斯風格的成功本土化,孟菲斯的基底幫助攬佬的音樂更容易被海外網友接受和理解,不少海外音樂人都給出高度評價——在遙遠的東方,竟然有人能在保留孟菲斯特色的基礎之上做出這樣的新意。
同時,伴隨著中國文化在海外的風靡,攬佬對廣東文化的融入,又讓海外網友獲得了一種新的審美體驗。
從音樂性的角度,攬佬從采樣上做了各種來自東方的創新:《八方來財》的前奏采樣來自1987年的韓語老歌,比《八方來財》在國外更火的那首《因果》,前奏采樣是1986版《西游記》里的天庭bgm。當《大展宏圖》的前奏響起粵劇《帝女花》唱段的時候,更是讓人感受到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種種因素的疊加之下,讓攬佬的音樂不僅登頂spotify華語歌手月度聽眾數排行榜,這種文化傳播度更是轉化為線下消費力,其在悉尼、新加坡等多地的巡演,門票都快速售罄。
不僅如此,攬佬還借助于MV這種媒介手段,將自己的音樂進一步借助視覺呈現來進行更全方位的文化表達——實際上,MV也正在成為新一代說唱歌手進行藝術表達的有力工具。
在《八方來財+因果》的MV里,攬佬和導演sydz悉尼從呈現粵式本地特色視角出發,將鏡頭放在村口倉庫、粵式園林景觀、粵式酒樓,通過紀實視角和生活化的呈現,這些代表著廣東人記憶的符號,在MV里能快速的傳達一種時代情境和氛圍。
此后,在《大展宏圖》的MV里,賽馬場這一代表著香港上流生活方式的地點成為了一種主場景,sydz悉尼表示,希望通過歌曲和MV的形式將曾經粵港澳地區的輝煌、經典保留下來。
《大展宏圖》MV中的賽馬會場景
sydz悉尼來自廣東的視覺創意團隊Icrew,Icrew的創作涉及音樂、視覺、影像、虛擬和時尚藝術。從為江門說唱組合嘹唥制作「江門第一支說唱MV」開始,陸續與法老、AR劉夫陽合作,并為廣東Cypher《七十二家租客》做了MV傳達。
從歌詞到MV,「在地性」在攬佬的表達中都一脈相承。拍攝MV時,作為表演系專業畢業生的攬佬和導演一起參與了不少創作。一些網友質疑賽馬會的場景與《大展宏圖》歌詞毫無關聯,實際上,在攬佬的創作中,MV一定不是歌詞的簡單翻譯。
就像他在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所說,「我想說出一些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東西、文化上的東西,怎么在社會上生存(的道理),或者說你賺到了錢,你應該去做些什么之類的(道理)。」
歸根結底,攬佬輸出的是一種系統的美學,他的音樂既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文化切片,也是海外窺探東方廣粵文化的一個窗口,這種系統,是其能擺脫曇花一現,而制造源源不斷討論的核心。
而另一方面,伴隨著說唱在青年群體的盛行和短視頻的多樣折射,跳脫出歌曲本身,攬佬的音樂最終演變為一種流行文化。
這背后蘊藏的一種可能性是,說唱文化正在成為當下最具活力的音樂風格,說唱歌手成為最具有話題度的群體。當越來越多的新一代rapper選擇用自媒體擁抱大眾時,借助歌詞本身的詮釋空間和多樣化的渠道運營,音樂有更多機會成為流行文化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