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汛期是華南地區特有的多雨時段,主要發生在每年4-6月。近日,南都記者從廣東省水利廳了解到,2025年前汛期,在全省降雨量偏少,廣東省東江、西江、北江、韓江、鑒江五大流域降雨分布不均的情況下,廣東省水利廳精細調度,主要水庫蓄水成效明顯,較流域水量調度計劃預測值(以下簡稱“預測值”)基本持平,完成既定蓄水目標,可調水量約74億m3,占興利庫容的77%。
前汛期廣東省水雨情豐枯急轉,空間分布不均。4月、5月、6月,全省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少39%、偏多13%、基本持平。其中,東江、韓江流域降雨量持續偏少,前汛期分別較常年同期偏少33%、38%。西江、鑒江流域豐枯急轉,4月降雨量分別較常年同期偏少32%、54%,5—6月降雨量偏多三成左右。北江流域降雨量持續偏多,前汛期較常年同期偏多30%。
面對4月流域降雨、來水偏少的不利形勢,廣東省水利廳加強主要調度水庫對干流的補水作用,向下游河道補水6.3億m3,確保干流水量充足,水位平穩。前汛期,東江流域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少33%,為確保流域供水安全,及時調整博羅斷面在不小于最小下泄流量212m3/s的前提下實施分級管控,實現斷面管控目標和階段性蓄水目標雙保障。加強與水文、電力調度部門、工程管理單位等協調會商,科學調整水庫出庫流量,在防御臺風“蝴蝶”及后續降雨過程中主要調度水庫增蓄水量11.7億m3,其中東江流域三大水庫增蓄水量8億m3,茂名高州水庫增蓄水量1.5億m3。
新豐江水庫。
智慧水利東江流域管理與調配場景。
通過多措并舉實施精準精細靈活水量調度,廣東省前汛期水量調度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7月1日,主要調度水庫總可調水量73.8億m3,前汛期回蓄水量21.7億m3,充分發揮主要調度水庫蓄水作用。其中,北江流域主要調度水庫可調水量較預測值偏多1.5億m3,南水水庫可調水量3.7億m3,較預測值偏多23%。鑒江流域高州水庫可調水量6.1億m3,較常年同期偏多5853萬m3,較預測值偏多1511萬m3。東江流域新豐江水庫在來水較計劃預測值偏少24%的情況下,可調水量較預測值僅偏少3.3%。
此外,供水及生態安全得到保障。龍川、博羅、高要、石角、潮安、橫山、化州7個國考斷面生態流量及最小下泄流量全部達標,滿足生態用水需求,有力保障了我省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生活和生產用水。
據預測,后汛期廣東省氣候形勢依然復雜,降水總體呈西多東少趨勢,珠三角和粵西地區偏多一至兩成,其余地區偏少一至兩成。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的熱帶氣旋預計有3-5個。接下來,省水利廳將在高度關注臺風暴雨防范工作的同時,強化調度監管,嚴格實施調度計劃,鞏固蓄水保水成效,保障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并提早謀劃今冬明春水量調度準備工作。
采寫:南都記者 王美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