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以“雷霆之勢”拋出30%的關稅額度之后,一度放言將“對等反制”的歐洲,又推遲了反制計劃。歐盟這是“慫了”,還是真的在準備其它措施?
據觀察者網7月14日報道,日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決定推遲原定于7月15日對價值210億歐元的美國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以爭取通過談判達成協議。
并計劃與包括加拿大和日本在內的國家進行接觸,可能會討論協調應對措施。
這也不是歐盟第一次干這種事了,先強硬表態,聲明要對抗美國,在外界都快要信以為真的時候,又認慫了。
這已經快成為歐洲對美國的“公式樣板戲”行為了。
先來說說為什么歐洲一定會“認慫”。
首先,歐盟想要反制美國,就需要尋求一個具有體量和購買力的替代市場。
像巴西、馬來西亞等國就是這樣做的。
但歐洲是怎么做的呢?在俄烏沖突中一根筋,還對中國進行限制和打壓,兩條后路都被自己扭斷了。
市場最為廣大的其他南方國家,其消費能力、購買力不足,而歐盟又無法容忍促進南方國家發展。
因此目前的歐盟,可以說是空有手段和實力,卻無處發揮,也就很難對美國進行反制。
其次,歐盟決策層有很多“親美”派。
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可以完美套用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身上。
歐盟內部想法本就相當“散裝”。
想法、做法、決策,往往全部不統一,等到了時間期限,還是拿不出主意,到最后投票決定,大量“親美”的高層就該“發力”了。
而且每次都是“欲拒還迎”的架勢,先宣布要制裁反制,然后又推遲服軟,一點實際利益沒拿到,關稅反而從20%漲到30%,演戲給歐洲人民看一看罷了。
而特朗普將歐盟的這種心理,可謂是拿捏得死死的。
最后,歐洲對內嚴重缺乏自主性,對外需要轉變外交策略。
歐洲缺乏的戰略自主性,主要體現在安全防務、國際金融貿易兩個方面。
自北約建立起,歐盟國家默認將安全防務問題全權交給了北約,換句話說,就是交給了美國。
美國在歐洲部署的核武器與反導系統構成歐洲自身維護安全的重要威懾,這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避免的現實。
而在國際金融方面,歐元已經失去地位很久,且貿易又依附美國市場,甚至不少企業都遷往美國,進一步削弱了歐盟的自主性。
可以說,歐盟不僅經濟、市場上依賴美國,甚至制度上都對美國有著嚴重依附。
這也是特朗普放心壓榨歐盟的原因。
但哪怕是這樣,歐盟的外交方向也沒有變化,仿佛甘愿成為美國的附庸和馬前卒似的。
一邊幫美國排憂解難,打壓美國的對手,一邊成為美國的“輸血包”。
至于歐洲所謂的加強其他受到美國關稅打擊國家的合作,聽聽就好,只不過是找個借口,免得最后不好收場。
目前,受到美國關稅打擊的國家,要么本就是美國的盟友,和歐盟處于一樣的境況,要么已經找好了合作對象。
日韓等其他盟國和歐洲處于類似的境況,都被美國吃得死死的,“三個臭皮匠也頂不了個諸葛亮”,能減低點關稅額度都算特朗普賞飯吃了。
而其他國家,放著更好的合作對象不談,為什么要跟歐盟談?根本沒有理由。
現在的歐盟,如果不將決策層換成真正為歐盟未來考慮的人,其未來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差。最后成為大國博弈間的犧牲品,一點反抗的余地都不再有。
歐盟一開始就不應該選邊站隊,而是保持中立立場,周旋于中美俄三國之間,成為各國博弈中關鍵的“第三方”,這才是正確的道路。
然而,歐盟卻選擇跟隨美國打壓中國,后又選擇在俄烏沖突中大力幫助烏克蘭,兩步都錯了,結果付出了巨大代價。
到了現在,經濟困難,防務成大問題,國際影響力嚴重下降。
歐洲過去的輝煌,已經成為了一場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