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以竹代塑”市場潛力正加速釋放。
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以竹代塑”主要產品名錄(2025年版)》,以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推動《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
專家介紹,塑料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是重要的基礎材料。但不規范生產、使用塑料制品和回收處置塑料廢棄物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此前發布的評估報告顯示,在全世界總計生產出的92億噸塑料制品中,約有70億噸成為塑料垃圾,這些塑料垃圾的回收率不足10%。塑料垃圾不僅對海洋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危害,而且加劇了全球氣候變化。
“以竹代塑”是以竹類產品替代塑料制品,主要包括全竹產品和竹基復合材料對塑料制品的全部或部分替代。
2023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以竹代塑”產業體系初步建立,產品質量、產品種類、產業規模、綜合效益進一步提升,重點產品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與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產品綜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綜合利用率提高20個百分點。
到2035年,中國竹產業總產值將超過1萬億元。圖為江西一家竹加工企業生產車間。攝影/章軻
專家介紹,我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目前全國竹林面積達701萬公頃。一根竹子3至5年即可成材。作為綠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竹子在包裝、建材等多個領域可直接替代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有竹加工企業1萬多家,竹產業產值從2010年的820億元增至2022年的4153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按照竹產業發展規劃,到2035年中國竹產業總產值將超過1萬億元。
竹漿是制作一系列竹制衍生品的基礎材料,產品包括一次性杯子、餐盒等。目前,我國竹吸管每年生產能力已超12億根,竹刀叉、碗碟年產量大幅度提升,大量出口日韓、歐美、東南亞近110個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于航空、高鐵、旅游景點等餐飲配送。
在工業制造領域,竹纏繞管道、冷卻塔竹質淋水填料、竹纖維汽車內飾件、電子設備外殼等,可替代塑料、鋼材、水泥等傳統工業材料,加工過程節能減排。在建筑領域,含竹量達80%的竹塑型材已成為新型裝飾材料,竹纏繞復合管被廣泛應用于水利、交通、住宅等建設工程。專家預測,若全球5%的乙烯基塑料外墻壁板由竹質外墻壁板替代,到2032年市場銷售額將超過5億美元。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7日印發的《“以竹代塑”主要產品名錄(2025年版)》為“以竹代塑”增添了更多的應用領域,比如,用竹質高爾夫球釘、竹滑板、竹健身扶桿、竹手柄、竹登山杖、竹棒球棒、竹釣竿等替代運動器材領域相應的塑料制品;用竹質材料制備的竹編安全帽、竹質防護欄和竹質道路警示錐等替代塑料安全防護器材;用竹基材料編制的竹格柵替代農作物棚架、戶外圍欄網、護坡固土、路基加固、水利設施軟基加固等領域用的塑料格柵;用竹粉母粒、竹炭基專用色母粒復合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備的育苗盤、育苗袋等替代相應的農林業用塑料育苗容器。
專家介紹,目前,我國“以竹代塑”仍存在規模化發展水平低、集約化經營不足、產業協調不夠,以及優質產品不多、銷售渠道不暢,整體比例不高、替代產品不明確和地區發展不平衡、示范效應不明顯等問題,應加強以竹代塑產品深度研發,優化產品工藝流程,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加速以竹代塑產品規模化集約化生產。
來源 | 第一財經日報 記者:章軻
提供環境新聞線索
環境新聞線索征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