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huán)球網
近日,由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朗國科技中國總部項目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標志著項目正式進入二次結構施工及裝修階段,為朗國科技中國總部打造代表城市產業(yè)升級的“智造新封面”奠定基礎。
朗國科技中國總部項目位于廣州市黃埔區(qū)科學城核心區(qū),該項目總用地面積1784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0740平方米,主樓高度99.6m,定位為第四代產業(yè)綜合體,旨在打造集研發(fā)辦公、生產制造等于一體的智能、環(huán)保、綠色、低碳的新型科技總部基地。
中交四航局項目負責人葉其奎介紹,朗國科技中國總部項目施工內容涵蓋廠房、宿舍及地下室、幕墻等工程;項目工期短,工序多,如何高效地做好開工前各項準備工作,施工過程中資源配置及時到位,各道工序有序銜接等是確保項目工期履約的關鍵。
堅持精細化施工組織,高效推進項目施工建設
“接到中標通知書后,公司馬上組建項目管理團隊進場,梳理開工前各項準備工作,并制定計劃,明確責任人、時間節(jié)點,專人跟蹤并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了高效完成各項工作?!比~其奎介紹道。合同簽訂后,中交四航局項目部全力配合建設單位在10天內完成了施工許可證辦理工作。進場后,迅速做好與前期樁基礎及基坑施工單位的溝通協調,快速進行塔吊方案編審、采購、基礎施工、安裝手續(xù)辦理及安裝等工作,確保了塔吊能及時投入使用,為項目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全力組織主體勞務進場,通過人、機、料的協調、以及施工方法的討論,克服了連續(xù)暴雨的深基坑基礎底板施工的困難,解決了狹窄基坑的地下室側壁支模的難題,交出了2個半月整個地下室全面沖出正負零的好成績。
施工過程中,通過每天、每周、每月生產協調會,有效保障各項資源及時到位,及時解決現場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面對局部肥槽回填空間狹窄,采用原設計土方回填無法確保密實度的問題,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聯合建設單位、設計以及監(jiān)理開展多輪試驗論證,最終提出采用石粉進行回填,經壓實度檢測,回填質量滿足規(guī)范要求。項目建設過程中,各方高效協同,資源配置及時到位并有效解決施工過程的困難,較計劃工期提前7天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同時,本項目外墻全部采用玻璃幕墻,面對工期壓力,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多次組織專題討論會,對施工方案進行比選,最終確定玻璃幕墻安裝以外腳手架作為施工平臺為主,吊籃為輔。通過上述方案不但可以提前介入玻璃幕墻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的同時保證看施工的安全性,相對于只采用吊籃施工,節(jié)約了4個月工期,有效確保了項目工期履約。
貫徹安全環(huán)保施工理念,打造品質綠色工程
針對塔吊安裝拆卸、頂升加節(jié)等高危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管盲區(qū)”,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創(chuàng)新引入智能監(jiān)控技術,在頂升橫梁銷軸、換步頂桿、回轉下支座連接等3個隱蔽部位安裝強磁鐵底座攝像頭,監(jiān)管人員可通過電腦客戶端、微信小程序全程可視化監(jiān)控,在破解“肉眼難及”的管控難題的同時,實現了作業(yè)全過程監(jiān)管及可追溯。
“針對安全管理,我們還自主研發(fā)了‘二維碼知識平臺’,動員項目全體人員參與”。該平臺將施工工藝、安全規(guī)范等內容轉化為圖文視頻教材,同步生成二維碼。將二維碼張貼于施工現場關鍵位置,作業(yè)人員“掃碼即學”,同時后臺自動生成個人學習檔案與班組達標率排行榜。數據顯示,平臺上線后安全交底覆蓋率達100%,較傳統模式節(jié)約了60%重復交底時間,助力項目全面營造“人人都是安全員”的文化氛圍。
在環(huán)保方面,項目踐行“綠色建造”理念,引入泥漿自動處理設備,通過物理過濾和化學處理等技術進行固液分離,同時通過物理壓縮可以一次性將含水量達90%的淤泥壓縮至干燥成品,淤泥回收率達98%,具備30m3/h的處理能力,確保外排水達標;針對地下室回填難題,采用石粉替代傳統土方,避免揚塵問題與沉降隱患。同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融入高性能建筑圍護結構、冰蓄冷空調系統等綠色技術,未來將實現能源消耗降低20%以上,碳排放強度降低超50%,著力打造“會呼吸的綠色建筑”。
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展現央企擔當
自進場以來,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將履行社會責任融入項目建設全過程,以實際行動詮釋央企擔當:組織“藍馬甲”志愿者走進廣州市黃埔區(qū)八十六中學考點,開展交通疏導、愛心護考等高考志愿服務活動用貼心服務為學子高考護航;在廣大附中高新區(qū)實驗學校,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組織開展“萬名工程師進課堂”活動,面向學生講授房屋建設科普知識,為學生們打開“科技建造”的認知之窗。
項目建成后,將打造成為集研發(fā)、高端制造、辦公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智能、環(huán)保、綠色、低碳新型科技總部基地,立足廣深科技創(chuàng)新走廊,助力黃埔區(qū)打造“中國智造中心”,推動廣州黃埔區(qū)以科學城為中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qū)智能制造“增長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