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還沒看過馬伯庸的原著,但是看電影,能感覺到原著是很棒的,抽空補一下。
如果你沒有看過《年會不能?!?,去看《長安的荔枝》,大概率會覺得非常驚喜,它的笑點、淚點、燃點都很不錯。
但如果你看過《年會不能?!?,可能會覺得有一些似曾相識,甚至有一種看了一部荔枝味兒的《年會不能?!返腻e覺。
電影《長安的荔枝》雖然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但整體看下來它與《年會不能停》的觀感有不少相似之處。
首先,兩部電影的男主角都是小人物,他們也都有自己特別厲害的一技之長,在自己的業務領域能做得非常出色。
其次,兩部電影的敘事邏輯也很像。
兩部電影講述的故事都是:男主角因為非客觀因素,被卷入到一場涉及權力斗爭和利益勾兌的陰謀之中。被裹挾的男主角,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沖,迎頭走向被安排的命運。
在一系列錯誤的環境中,遇到了真心以待、互相支持的朋友們,又因為自己卷入陰謀過深,誤傷了自己曾經或新結識的朋友。
之后,為了維護朋友,也為了維護自己心中最深的正義,男主角決定在極端環境中奮起反擊并得到了朋友們的支持,最終取得片面勝利。
再次,在《長安的荔枝》中,大唐王朝因為荔枝衰落的故事,跟《年會不能?!分?,眾和集團因為各種盤根錯節的職場亂象問題面臨危機的故事相似度也極高。
當然,客觀來說,《長安的荔枝》并不是《年會不能?!?。
私以為,《長安的荔枝》后三分之一的內容格外精彩且震撼,甚至精彩到與前面的情節有種割裂感。
在電影院里,看到董成鵬(大鵬)扮演的荔枝使李善德被兩股朝廷勢力威脅夾擊,甚至被迫傷害了自己的朋友們時,能夠明顯感受到故事的深度、厚度和能量都在緊密加速。
看到因為“官方意思”的傳達,大片荔枝林被砍伐、踐踏,大量驛站附近的百姓被征調,看到男主角開始由一個小人物開始變成一個形容枯槁,白發凌亂的小老頭……故事背后透射的對普通百姓備受盤剝的命運的同情、義憤與溫柔都慢慢從大熒幕擴散開來。
這樣的情節安排與影像呈現實在太精彩、震撼了,有一種非常通俗直白的深度與厚重感,甚至可以說,它讓影片以“荔枝鮮”的故事揭露了一個王朝由盛轉衰的種種問題 。
換言之,唐王朝的由盛轉衰并不是由一顆荔枝引發的災難,但是通過長安城內一顆“新鮮的荔枝”可以看出一個封建權力機構是如何逐層潰毀的。而影片的最大亮點就是能瞬間把觀眾帶入到了那個歷史情境中。
看過這部影片的最后一幕,杜牧那句著名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諷刺意味完全具象化了,再也不是一個可以輕易吟誦的名詩名句。它的背后是那么血淋淋的災難與不幸,就像一幅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血腥畫卷。
也因此,更體會到古時詩人的才情與高妙。
事實上,看過這個影片的最后一幕,我想到的不僅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也看到了杜甫的《兵車行》,白居易的《賣炭翁》,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等太多太多偉大詩人們為民疾呼的情懷與無奈,以及統治階層因為微小私欲,就讓黎民百姓就要背負家破人亡風險的慘烈生存處境。
如果滿分10分,這部電影我會給它7.6分。除了最開始說的有些像《年會不能?!罚宋锝巧茉熘挥兄鹘抢钌频卤容^豐滿,其他整體較差,比較片面或偏平,有點像工具人。
此外,插曲和片尾曲也是這部電影的減分項。觀影中,Rap插曲讓我全程出戲,片尾曲也是毫無精氣神。如果不是想看下主創們映后分享,聽兩句片尾曲就想離場了。
后記:
這幾天剛好看了《戲臺》《長安的荔枝》兩部暑期檔喜劇電影,有意思的是,雖然都是喜劇,兩部影片的笑點也都很密,但是它們能引起的“笑果”在我所在的影廳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看《戲臺》的時候,有些笑點,我周圍的男性觀眾爆笑,而女性觀眾是很少笑出來的;看《長安的荔枝》時,我周圍的女性觀眾笑得非常開心且同頻,而男性觀眾則比較安靜。
我不知道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差別,但如果暑期檔,你只準備看一部喜劇片,可以適當參考一下這個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