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黔南州委組織部發布干部任前公示。其中,韋子涵擬提名為縣(市)副縣(市)長人選。
公開簡歷顯示,韋子涵,女,水族,1990年1月生,大學(文學學士),中共黨員。
韋子涵曾任中和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組織委員,中和鎮塘州社區辦事處主任,九阡鎮黨委副書記、人民政府鎮長。
現任三都縣九阡鎮黨委書記、一級主任科員。
據鄉村干部報報道,2014年夏天,臨近大學畢業,韋子涵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身邊大多數同學為了能留在城市發展,每天四處奔波,投遞簡歷,和他們躊躇不決不同的是,韋子涵早已做好決定。
這個決定,讓韋子涵心中扎根基層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上大學時,電視劇《焦裕祿》為她尋找人生方向提供路標,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鮮活真實的共產黨員形象——親民愛民、迎難而上、無私奉獻……那時起,年輕的韋子涵就立志要做和焦裕祿一樣的人。畢業后,她回到了家鄉,成為三都縣中和鎮的宣傳干事。
2017年,水鄉大地上,脫貧攻堅正如火如荼。韋子涵被組織選派到深度貧困村塘岳村任駐村干部。第一次進村,毛坯路很窄,坑洼不平,韋子涵只能步行前往,途中群眾與她擦肩而過,或肩挑背扛,或依靠馬馱,出村一趟費時費力。望著他們吃力的樣子,韋子涵心里酸溜溜的。
“群眾最基本的出行問題都解決不了,何談致富?”韋子涵攥著材料四處奔走,拜訪上級有關部門,申請報批,爭取資金,讓通往塘岳村的路列入“組組通”項目。她事無巨細,睜眼閉眼都在想修路,不久,一條長約4公里、寬4米的水泥硬化路終于鋪成,成了韋子涵與村民之間的“連心路”。韋子涵清楚,要想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就不能只是坐在辦公室空想。清晨,太陽剛躍出地平線,韋子涵就拿起材料和筆記本開始新一天的實地走訪。挨家挨戶,日復一日,筆記本上清晰地記錄著哪一家有什么困難,田間地頭總有她的身影。
2021年11月,韋子涵當選為九阡鎮鎮長,也是全縣唯一的女鎮長。
怎樣結合九阡實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是韋子涵思考最多的問題。“我一個人想法子,一個人努力,根本不起作用,我們大家和群眾要一起想,一起干。”每次開工作會議時,她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韋子涵聽取群眾意見,發動其他年輕干部集思廣益,她迅速理清思路,大膽創新,針對酒、李、茶、菇等產業進行優化布局,九阡鎮的產業發展藍圖日漸明朗。2011年全鎮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6元,2021年已經增長到13530元。
“不是我一個人在努力,更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全鎮上上下下一起想,一起干,團結就是力量。”韋子涵說,扎根在最艱苦的地方,啃最難啃的骨頭,拔最難拔的寨,這份力量來自個人,來自集體,更來自黨。
圖為黨的二十大期間,韋子涵代表在貴州代表團舉行分組會議時介紹三都水族自治縣的發展變化。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攝
韋子涵還是黨的二十大代表。2022年10月16日,韋子涵身著馬尾繡民族盛裝走進人民大會堂,出席黨的二十大。
來源:白鷺洲知政、山水黔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