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邵昀】
“印度反擊北約的制裁警告”,據印度《經濟時報》《德干先驅報》等17日報道,關于北約秘書長試圖用“二級制裁”施壓印度等調整對俄貿易關系,印度外交部發言人當天作出堅決回應,警告呂特不要在該問題上“搞雙標”。
報道說,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蘭迪爾·賈伊斯瓦爾(Randhir Jaiswal)當天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印方已經看到了呂特言論相關報道,并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讓我重申一下……保障我國人民的能源需求無疑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以市場供應和當前的全球形勢為指導。我們尤其要對在這一問題上出現的任何雙重標準表示警惕。”賈伊斯瓦爾說。
《德干先驅報》17日則注意到,賈伊斯瓦爾當天答記者問時還暗示了,印方不排除重啟與中國、俄羅斯的三方合作機制。“這是三國就彼此感興趣的全球和地區問題進行討論的平臺,”他說,“至于中俄印三邊合作機制的具體會議何時舉行,將由三國共同商定,我們會在適當時候會向外界通報。”
報道分析,賈伊斯瓦爾此舉意在強調印度自身的“戰略自主性”。
7月17日,賈伊斯瓦爾主持印度外交部例行發布會賈伊斯瓦爾的社交媒體
此前一天,呂特在華盛頓會見美國參議員時宣稱,如果印度、巴西、中國不施壓俄羅斯“認真對待”與烏克蘭的和談,美國可能利用二級制裁進行“懲罰”。他當時聲稱:“我對這三個國家的敦促是,如果你現在住在北京、德里,或者你是巴西總統,你可能會好好關注這件事,因為這可能會對你造成非常嚴重的打擊,”
《德干先驅報》說,呂特這一“警告”隨后在印度引發了軒然大波。印度官員指出,在俄羅斯2022年2月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后,西方國家仍持續從俄購買化石燃料,卻要求其他國家與俄切斷能源貿易關系,這種行為本身就是“雙標”。
事實上,歐洲和北約成員國至今仍然是俄羅斯能源出口的主要買家。芬蘭智庫“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歐盟一直是俄羅斯液化天然氣(LNG)和管道天然氣的最大買家,而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則是俄羅斯石油產品的最大買家。
CREA的報告還發現,去年歐盟國家購買俄羅斯化石燃料的支出,已經超過了其在軍事和財政援助方面向烏克蘭提供的援助。據悉,2024年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化石燃料總額為219億歐元,相較2023年減少了6%,但從進口量上看,同比僅下降了1%。同年,歐盟給烏克蘭提供的軍事和財政援助為187億歐元。
另據路透社17日報道,印度石油部長哈迪普·辛格·普里(Hardeep Singh Puri)當天在一場行業活動上稱,即使俄羅斯石油供應受到美國二級制裁的影響,印度也有信心通過其他來源滿足其石油需求。
“我一點也不擔心。如果發生什么事,我們會處理的,”普里說,“印度已經實現了供應來源的多元化,我們的采購來源國已經從過去的約27個,增加到現在的約40個。”
針對呂特的口頭“威脅”,中方已多次明確表態。16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記者會上表示,我愿重申,中方始終認為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
“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希望各方能為推動烏克蘭危機的政治解決進一步營造氛圍、積累條件,多做有益于勸和促談的事。”林劍說。
此外,1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有俄媒記者提問: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魯登科表示,俄方正與中國和印度就恢復三方合作機制進行談判。他指出,俄羅斯對推動該機制的運作保持積極的態度。請問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對此,林劍表示,中俄印合作不僅符合三國的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地區乃至全球和平、安全、穩定與進步。中方愿同俄印雙方就推進中俄印合作保持溝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