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家在上海·一起幸福”——2025年上海與對口地區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研學實踐活動“分享薈”在上海浦東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來自新疆、西藏、青海、云南、湖北與上海共計600多名青少年,會聚于浦江之畔開啟了一場跨越山海的心靈之約、開拓視野之旅、增進友誼之程。
“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為上海與對口地區各族青少年增進理解、加深友誼、拓寬視野提供了重要支撐。依托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機制,在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精心組織下,上海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開展了主題多樣、內容豐富的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動,促進各族青少年在“手拉手”中廣泛交往、在“心連心”中全面交流、在“肩并肩”中深度交融,有形有感有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豐富“家在上海”民族工作品牌內涵,不斷增加城市的溫度,匯聚青春活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挺膺擔當。
2025年,上海與對口支援地區的53批近萬名各族青少年進行互學互訪,成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本次“分享薈”,不僅是各族青少年來滬研學交流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推進本市各族青少年交流的再動員和再深化,讓各族青少年“三交”活動往深里走、往實里走。
《夜光杯》主編劉芳分享了“夜光杯走進喀什校園”文化潤疆的動人故事,用心用情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以“愛我中華山河美”為題,在滬喀青少年心中架起了一座跨越時空的文化心橋。“最美志愿者”王萌萌分享了在云南支教十年的堅守,講述了云南姑娘小美從大山走向上海、最終扎根圓夢的勵志歷程。一個個民族團結的真實故事,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海;每個青少年的青春夢想,凝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些故事生動地詮釋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中華兒女共同心愿。
精心設計的“點亮微心愿”環節,在廣泛征集參加活動各族青少年微心愿的基礎上,通過“結對認親”的形式助力青少年圓夢。這一生動實踐促進了六地青少年血脈相融、信念相同、經濟相依、文化相通、情感相親。在上海社會各界的愛心助力下,一個個樸實的“微心愿”,都將通過各種方式得到實現,讓孩子們綻放出幸福的光芒。活動現場,青海果洛州12歲的德唐措渴望有一雙新雨靴,長陽實驗學校的吳若旸助其達成心愿;新疆的阿依孜巴·艾孜提艾力希望在“大舞臺”上唱一首歌,白領驛家社工與其牽手,稚嫩的歌聲,唱出了對祖國母親的深情依戀。他們的心愿實現只是一個開始,社會各界將接力前行,逐一幫助其他孩子實現心愿。
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是光榮之城,也是創新之城、開放之城、夢想之城。三條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研學線路,為青少年傳承并弘揚紅色基因、立德樹人提供了載體。三條研學線路,以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紀念館等紅色地標為核心點,將上海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有機融合,為各族青少年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提供了“精神富礦”,引導廣大青少年在行走中感悟黨的光輝歷程與偉大成就,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將愛我中華的種子植入心靈深處、為強國復興奮發圖強。
一曲《相親相愛一家人》,將活動推向高潮。真摯動人的歌聲,在孩子們的心田里激蕩,在每個人的血脈中約定著重逢。縱有山海之遙,也隔不斷一家人血脈相連的心、緊緊相牽的手——這份溫暖,將照亮并溫暖著未來的時光。
活動由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局、市合作交流辦、團市委、市婦聯主辦,得到白領驛家等社會組織、各市區相關部門以及對口支援地區各界的大力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