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麗江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麗江市麗江古城維護費征收管理辦法》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層浪。該辦法將于 8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明確規定進入麗江古城未按規定繳納維護費的,由古城保護管理機構責令繳納,征收標準為每人單次 50 元,且有效期延長至 365 天。消息一出,不少游客發出疑問:別的古城免費,麗江古城卻收錢,這是什么邏輯?
盡管官方解釋稱,相比過去的80元/人、7天有效期的標準,新政策“降價又延長時間”,看似更劃算,但關鍵在于,以前主要收團隊游客的錢,現在散客也得交了。換句話說,對自由行游客而言,這就是“進城先交錢”,自然引發爭議。
國內知名古城、古鎮眾多,如平遙古城、大理古城、蘇州平江路等,大多免費開放,靠商業消費、住宿、餐飲等實現盈利。而麗江古城卻選擇“設卡收費”,難免讓人質疑:這是保護古城,還是變相“攔路收費”?
麗江官方的理由很充分,古城維護成本高,年均支出近3億元,而維護費是主要資金來源。但問題在于,維護費真的是最優解嗎? 過去多年,麗江古城因收費問題屢屢陷入輿論風波:2016年商戶集體抗議收費導致客流下滑;2017年鄭淵潔公開質疑其收費合理性;如今政策調整,爭議再起。顯然,這種“一刀切”的收費模式,并未真正贏得公眾認可。
景區收費的邏輯看似簡單,游客掏錢,政府修古城。但現實往往更復雜,首先,2016年鳳凰古城取消148元門票后,游客量和旅游收入不降反增,證明“收費趕客”并非杞人憂天。麗江若堅持收費,可能讓部分游客轉向其他免費古城,最終商戶生意受損,政府稅收反而下降。
其次,設卡驗票、排隊繳費,無形中增加了游客的抵觸情緒。麗江本就因商業化過度、宰客風波等飽受詬病,如今再加一道“收費門檻”,恐怕更難挽回游客好感。
再者,麗江古城作為全人類的文化遺產,理應在保護與開放間找到平衡。若因資金壓力將成本轉嫁給游客,是否違背了遺產的公共屬性?
麗江古城需要資金維護不假,但“收費”未必是唯一出路。比如通過文創產品、特色活動、高端民宿等提升商業價值,而非依賴門票。比如作為世界遺產,可申請專項保護資金,或設立公益基金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又比如優化維護流程,避免“鋪張式修繕”,把錢花在刀刃上。只要多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
麗江古城的困境,本質是如何平衡保護與發展的難題。收費或許能解一時之急,但長遠來看,“圈地收錢”的模式既不符合現代旅游趨勢,也難以持續。真正的文化遺產保護,應當讓游客心甘情愿消費,而非因“強制收費”敗興而歸。希望麗江能傾聽各方聲音,找到更聰明、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別讓50元門票,成了擋住游客的那道門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