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甩鍋真是一把好手!
7月16日,特朗普在一次公開活動中,展示了一張因吸食芬太尼過量致死的孩子的照片,面對孩子母親的哭訴,特朗普擲地有聲:“中國很快會對制造芬太尼的人判死刑!”
然而,芬太尼危機在美國愈演愈烈,街頭隨處可見因吸食芬太尼而身體扭曲、形如“僵尸”的癮君子。
那么,美國為何要將芬太尼泛濫的責任指向中國?中方面對特朗普的無理指控,又是怎么回應的呢?
事件背景
這場政治表演發生在敏感的時間節點,7月16日,特朗普正式簽署了“遏制芬太尼法案”,該法案加重了涉及芬太尼類物質的毒品犯罪的刑期。
特朗普簽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
就在簽署法案前,他突然稱贊中國在芬太尼問題上的“幫助”,但簽署后立即變臉,聲稱“美國絕大部分芬太尼是由中國制造并提供的”。
這種感謝與指責并存的“雙軌操作”策略被分析人士視為精心策劃的政治博弈,更具深意的是,特朗普今年2月以中國“未兌現打擊芬太尼承諾”為由,宣布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20%關稅。
5月在日內瓦舉行的中美貿易談判后,又額外加征了10%關稅,芬太尼問題已然成為貿易戰的導火索。
中美官方回應,甩鍋與事實的碰撞
面對特朗普的言論,中國外交部迅速做出明確回應,林劍在7月17日的記者會上不僅指出“責任在美國自身”。
更進一步表示:“美方無視中方的善意,對中國無理加征芬太尼關稅,這嚴重沖擊中美在禁毒領域的對話與合作。”
中國對芬太尼的管控措施是實實在在的,2019年5月1日,中國在全球率先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生產、銷售、使用全鏈條閉環管理。
醫院里,芬太尼被鎖在雙人雙鎖的保險柜,智能藥柜需指紋和密碼雙重驗證,2024年,中國芬太尼類藥品出口僅12.3公斤,且從未流向北美。
反觀美國,不僅沒有整類列管芬太尼,甚至將大麻重新分類為“低風險藥物”,這種自相矛盾的政策,讓芬太尼通過合法與非法渠道同時泛濫。
特朗普所謂“中國前體流入墨西哥”的指控,早已被事實打臉,中國對芬太尼前體4—ANPP和NPP實施嚴格出口許可制度,每批交易都需進口國官方確認。
墨西哥警方從未查獲來自中國的制毒原料,美國緝毒署也承認,自2019年起就沒有再截獲中國芬太尼。
美國舊金山藥物芬太尼肆虐嚴重,成千上萬無家可歸的人露宿街頭
芬太尼危機,美國的自我毀滅之路
要理解這場博弈的本質,必須看清美國芬太尼危機的真實面貌,2023年,全美吸毒死亡總人數達10.7萬,其中7.5萬人死于芬太尼,占比超過70%。
在美國城市街頭,隨處可見身體扭曲、一動不動的吸毒者,這種被稱為“芬太尼折疊”的景象已成為美國街頭的常態。
芬太尼從“止痛神藥”變為“致命毒藥”的過程,暴露出美國醫藥體系的系統性潰敗,上世紀90年代,在左翼思潮影響下,美國醫學界將“消除疼痛”視為基本人權。
導致醫生濫開阿片類藥物,普渡制藥通過賄賂FDA官員讓其奧施康定獲批上市,隨后賄賂醫生開處方。
醫生每開一瓶奧施康定便可獲得積分兌換豪華旅游,致使藥物處方量從1999年7600萬張飆升至2017年2.19億張。
當美國人因合法處方藥成癮而處方用盡后,便轉向黑市購買毒品,而這些毒品大部分來自墨西哥販毒集團。
“新鴉片戰爭”的荒謬邏輯
特朗普將芬太尼問題稱為“新鴉片戰爭”,這是對歷史的惡意操弄,19世紀,西方列強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如今,美國自己深陷毒品危機,卻反過來指責中國發動“致命的化學戰爭”,這種受害者與加害者身份的顛倒,是西方認知戰的典型手法。
特朗普高舉受害者照片的表演,表面上是對毒品的宣戰,實質上卻是對華貿易施壓的政治工具。
當芬太尼問題淪為貿易戰的籌碼時,真正的解決方案只會越來越遠,美國芬太尼危機的根源在于其醫療監管失效、藥企資本逐利和社會治理失能,而不是外部因素。
信源:
中國青年網2025—07—17——外交部:芬太尼是美國的問題,責任在美國自身
長安街知事2025—07—17——特朗普稱相信中國將對制造和分銷芬太尼的人判死刑,外交部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