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2999字,時長約9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置頂推薦:
文/ 劉勝軍
1938年在昏暗的延安窯洞里,毛澤東寫出了偉大的《論持久戰》。當時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狙擊日軍一敗再敗,悲觀情緒彌漫全國上下。《論持久戰》以令人信服的分析指明了抗戰的路徑,駁斥了“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對抗戰勝利發揮了思想上的引領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吳玉章在回憶錄里說:“《論持久戰》的發表,使毛澤東贏得了全黨同志發自內心的、五體投地的贊許、佩服甚至崇拜。”陳云1941年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說:“過去我認為毛澤東在軍事上很行。寫出《論持久戰》后,我了解到毛澤東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
1938年11月,蔣介石在湖南衡山召開“第一次南岳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高級將領100多人。周恩來和葉劍英在發言中詳細地闡述了毛澤東《論持久戰》的基本思想,并指出這就是八路軍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不斷取得勝利的指導原則。“小諸葛”國民政府軍副總參謀長白崇禧說:“毛先生的大作本人已經多次拜讀,并已向委員長作了誠摯推薦。我將毛先生的大作總結成兩句話: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后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同蔣介石的講話一起發到各高級將領手中,人手一冊。
《論持久戰》將抗日戰爭劃分為三個階段: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
中美大國博弈也是持久戰
《論持久戰》的戰略思想對分析今天的中美博弈同樣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1、自2018年開始的中美沖突,是美方率先挑起的,這決定了第一階段具有美方攻勢我方防御的特征;
2、面對美方的貿易戰、科技戰絞殺,中方同樣需要樹立“持久戰”的思想:1)美方實力強大,而中方則具有更大的發展和成長空間,因此“以時間換空間”是符合雙方實力對比的;2)中美發生激烈的沖突對雙方都不利,“斗而不破”符合雙方利益。中方更應堅持“戰略忍耐”,因為一旦沖突失控,很可能打斷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3)給定中美雙方的規模和實力,以及同為核武器大國的現實,任何一方企圖在短時期內擊倒對方都是不現實的。美國企圖通過“大脫鉤”(great decoupling)打擊中國經濟,然而“中國制造”的全球份額卻逆勢上升,中國的韌性令美國的戰略意圖難以實現,這是中國打持久戰的實力基礎。
3、中美博弈的關鍵是第二階段(相持階段)。這一階段可能持續時間很長(10年、20年甚至更長)。這一階段從表面上看沖突趨于平緩,但實質上是雙方在暗暗積蓄力量或等待對手犯錯。因此,雙方在這一階段比拼的是誰犯錯更少、誰更能不斷“積小勝為大勝”。一旦在這一階段雙方實力拉開顯著差距,則將對最終的結局產生決定性影響。
戰略相持階段已經到來
2018年貿易戰爆發之初,中方采取守勢。對于美國的關稅戰,中方雖然加以反制但力度比較克制,力圖避免激化沖突。
在隨后的幾年,中方采取了一系列調整措施:1)在指導思想層面提出“丟掉幻想、勇于斗爭”、“一味退讓只能換來得寸進尺的霸凌,委曲求全只能招致更為屈辱的境況”;2)在戰略層面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3)在戰術層面提出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一些“殺手锏”技術形成對外方人為斷供的強有力反制和威懾能力。
由于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采取了充分的準備,在2025年新一輪貿易戰中,中方對美國的關稅戰進行堅決的“對等反擊”,讓美方大吃一驚。迫于金融市場動蕩的壓力,特朗普不得不認慫,雙方暫停加征部分關稅。頗具象征性意義的是,談判地點也從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美國轉到了中立的瑞士。
不僅如此,中方在2025年的新一輪博弈中,果斷動用“稀土殺手锏”,讓美國措手不及。如今,“中國稀土”已成為對沖“美國芯片”的有力籌碼。
此外,中國手中還握有一系列“好牌”:1)TikTok; 2)巴拿馬運河();3)美國國債;4)波音飛機采購;5)芬太尼管控......中國可以根據實際博弈需要靈活動用這些籌碼。
歷史天平開始向中國傾斜
實踐證明,中方采取的博弈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特朗普說:“我認為與中國相處融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美國將以非常友善的方式與中國競爭。我和中國國家主席關系友好,大家都保持笑容。我認為中國一直在幫助我們(芬太尼問題)。”
2、美國財長貝森特:“中美談判處于非常良好的狀態,不要擔心8月12日這個暫停加征部分關稅的截至日期”。
3、美國宣布恢復英偉達H20芯片對華出口。財政部長貝森特辯解說:“這都是拼圖的一部分,他們有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也有他們想要的東西。”DeepSeek的誕生過程中,就使用了大量H20芯片。
4、美國宣布解除對向中國出口噴氣發動機、芯片設計軟件和乙烷的限制。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中美“軟實力”對比的逆轉。多謝特朗普上臺后關于加拿大、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島的霸權言論以及與全世界為敵的“對等關稅”,“美國軟實力”出現塌方:
5、近日,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對全球25個國家的調查顯示,在高收入國家中,受訪者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中位數比例為32%,為六年來最高水平。相比之下,對美國持正面看法的比例則降至35%,與去年的51%相比驟跌16個百分點,為2017年以來最低點。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人對美國的正面看法較2024年下降了20個百分點,而對中國的好感度則上升了13個百分點。此外,有5個歐洲國家對中美好感度基本持平:德國、意大利、瑞典、法國、荷蘭。在25個國家中,有一半的國家認為中國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另有8個國家認為是美國,其余4國認為兩者相當。此外,認為中國領導人能“為全球事務作出對的事”的公眾反超美國總統特朗普。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的民主黨人發布報告中稱,特朗普政府通過貿易戰、削減對外援助和對媒體機構支持等舉措,“將全球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
打好戰略相持戰的策略建議
1、保持戰略耐心,不急于出牌。尤其是特朗普任期內,給定特朗普不穩定的精神特質,時間越長,特朗普犯錯就會越多;
2、堅持“制度型開放”、“單邊開放”,美國越“去全球化”,中國就越要“促全球化”;
3、在巴以沖突等重大國際問題上,堅持公平正義,捍衛人類真理,團結最大多數國家;
4、既要對中美關系的緩和樂見其成,更要保持時刻警惕,須知中美的任何緩和可能都是戰術性的。特朗普是一個沒有信用和羞恥感可言的人物;
5、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尤其是大力提振消費,夯實國內大循環的基礎();
6、以實際舉措穩定民企預期,民企是社會就業的絕對主力,就業對維持經濟社會穩定具有極端重要性;
7、加大力度尋求在芯片等“卡脖子”領域的重點突破;
8、在無人機、新能源等領域培育類似于稀土的“殺手锏”。
劉勝軍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 應聘、演講邀請、商務合作 ▼
請添加微信:tina7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