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臨安體育館的乒乓球臺前,16歲的黃友皓緊握球拍,最后一記反手擰拉得分落地,全場歡呼炸響。 他彎腰扶住膝蓋,汗水砸向地板的瞬間,手機震動起來,屏幕上跳出哥哥黃友政的消息:“晚上回家吃飯,媽燉了排骨。 ”這位新晉“張繼科杯”中學組男單冠軍,另一個身份是國乒現役主力黃友政的親弟弟。
同一時刻,隔壁球臺扎著高馬尾的夏小茜正被隊友們高高拋起。 她以3:2逆轉對手,摘下女單金牌。 落地時,她下意識望向觀眾席,教練席空著的座位上,貼著“張繼科”的名牌。 這位16歲女孩的手機里,還存著兩天前張繼科發來的語音:“誰抽到你誰倒霉,讓他們嘗嘗輕敵的代價! ”
這場以張繼科命名的全民乒乓球爭霸賽,從誕生起就帶著爭議與熱度。 7月18日至20日,杭州臨安體育文化會展中心擠滿了1200名參賽者:5歲孩童握著迷你球拍墊腳發球,68歲大爺反手削球虎虎生風。 開賽儀式上,乒壇元老蔡振華與張繼科并肩而立,共同揮拍開出象征賽事啟動的第一球。
15萬獎金的野心
賽前最受熱議的是獎金。 賽事總獎金高達15萬元,其中成人組冠軍獨享3萬元,是WTT(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支線賽事冠軍獎金的四倍。 高額獎金吸引了不少業余高手,但也引發質疑:一個民間賽事為何能開出遠超國際比賽的獎金?
爭議不止于此。 報名規則中“需購買199元線上課程”的條款被批“變相收費”,但組委會強調這是“技術門檻”,課程包含張繼科親自設計的“5分鐘冥想術”“目標分解法”等心理訓練內容。 最終1200個名額報滿八成,有家長坦言:“一頓飯錢換大滿貫教練特訓,值了。 ”
冠軍背后的“乒乓基因”
黃友皓的奪冠讓觀眾席沸騰。 這位寧波小將右手橫拍進攻犀利,與左手持拍的哥哥黃友政構成“鏡像雙煞”。 有球迷調侃:“兄弟倆將來組男雙,正好對標法國勒布倫兄弟! ”
黃家的乒乓故事始于一場偶然。 黃友政幼年體弱,父母送他打乒乓球強身,沒想到打出個全國冠軍。 弟弟黃友皓6歲跟著哥哥撿球,漸漸迷上這項運動。 哥哥2015年被王皓選入八一隊時,8歲的黃友皓在寧波俱樂部揮拍磨破了第一雙球鞋。
女單冠軍夏小茜的履歷同樣驚人。 這個鎮江姑娘11歲時就橫掃2019年“奧星杯”全國少兒賽,單日連奪單打、雙打、團體三金。 當時她在團體決賽1:2落后、第五局5:9瀕臨絕境時,咬牙連追6分逆轉,驚得對手教練摔了戰術板。 賽后她只淡然說:“拼一個賺一個。 ”
張繼科的“實驗室”
作為賽事發起人,張繼科把這次比賽變成了教學試驗場。 中學組開賽前夜,他突擊直播特訓夏小茜70分鐘,當著6000名觀眾拆解發球落點:“別怕對手排名高,當年我打王皓也誰都不看好! ”
這種“心理戰法”源自他的親身經歷。
直播中他提到2011年鹿特丹世乒賽決賽前夜,自己反復觀看對手王皓的比賽錄像至凌晨,最終發現對方反手位銜接的微小破綻。 如今他把這類經驗轉化為“對手弱點分析表”,塞進學員的訓練手冊。
賽場設計也充滿“張氏特色”。 除了常規淘汰賽,組委會增設“一分制”趣味賽,每球定勝負,輸家當場做俯臥撐。 張繼科調侃:“要是樊振東來玩這個,估計得別扭死! ”暗指2013年16歲的樊振東曾爆冷擊敗他,里約奧運期間還幫他換藥療傷的往事。
草根舞臺的閃光時刻
18日晚的頒獎儀式上,黃友皓和夏小茜各舉起12000元獎金牌,閃光燈淹沒了兩張稚嫩的臉。 黃友皓的獲獎感言只有一句:“回去讓哥請客吃燒烤。 ”夏小茜則把金牌塞進背包夾層,那里還裝著英語單詞本,這位江蘇省隊試訓隊員堅持每天晨讀,稱背課文和接發球一樣“不能欠債”。
成人組的激戰此刻才剛升溫。 19日的半決賽看臺座無虛席,外賣小哥李振海爆冷淘汰前省隊選手,擦著汗笑稱:“送餐爬樓練的耐力比體能教練還狠! ”隔壁球臺,54歲的超市老板娘王霞反手削球逼得大學生對手滿場飛奔,賽后她撩起衣角擦拍:“比我理貨累多了! ”
臨安體育館外,市集攤位飄出油墩兒香氣,孩子們舉著棉花糖追逐乒乓造型的氣球。 廣播里循環播放張繼科的賽前宣言:“單打可以輸,但拼命的勁兒不能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