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和副領導人蕭美琴陸續對大陸“喊話”,一個唱高調反共,一個裝和平理性,試圖營造“臺灣主張”的對外氛圍。
但他們話音未落,大陸迅速發聲反制。
就在這時,日本也來“交底”。
賴清德自信滿滿的“外交操作”,在日本的這一表態面前,顯得格外尷尬。
民進黨喊話升級,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
7月中旬,賴清德公開宣稱,臺灣的“共同信念”就是反共、反陸、反吞并。
他說,這不是口號,而是行動,要讓“中華民國派”反共,“臺灣派”護臺,把反共護臺當作實際作戰。
7月18日,蕭美琴也亮相新聞發布會,稱臺灣選擇維護現狀,因為臺灣人民“愛好和平”,不尋求沖突,不挑釁對抗。
她強調臺島的穩定符合區域利益。
這是一套組合拳。
蕭美琴
一個扮演強硬者,一個扮演理性者,看似分工不同,實則目標一致——爭取外部支持,掩蓋“謀獨”實質。
喊話之后,大陸迅速出招
賴清德和蕭美琴的喊話沒有石沉大海,大陸的反應迅速、直接。
7月16日清晨6點至17日清晨6點,臺防務部門記錄到:大陸解放軍出動了58架次軍機、9艘軍艦和1艘公務船,在臺海周邊活動。
這不是例行巡航。
恰逢臺軍正在進行“漢光41號實兵操演”,這場大陸的軍事部署,明顯是有針對性的反制信號。
大陸不是在演練,而是實實在在地將力量擺在臺海周邊,兵力配置上前沿,隨時可轉為實戰狀態。
這種高強度的前置部署,打破了賴清德企圖用“演習”作秀的節奏,也讓外部觀察者看到了臺海局勢的真正嚴峻。
林劍發聲:臺獨挑釁,改變不了統一大勢
7月18日,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臺當局近期言論時表示:
“臺海和平的最大威脅,是‘臺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勢力的縱容支持。”
他強調:
“無論民進黨當局說什么、做什么,都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改變不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大格局,更改變不了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
這是一次外交場合的公開正面回應,話語直接,沒有含糊。
林劍的發言,不只是對兩人喊話的反制,也是對相關國家的清晰警告。
日本聽懂了。
日本政府“交底”:誰也救不了你們
7月19日,《金融時報》披露,日本政府已正式告知在臺日本企業:若臺海爆發沖突,企業應自行安排撤離,政府無法組織撤僑。
日本優衣庫在臺北市的旗艦店
這不是第一次傳出相關消息,但這是日本首次以明確語氣作出表態。
一位日本政府官員甚至直言:“臺灣地區并不存在所謂的‘政府’,日本在外交上從未承認臺當局。”
這等于公開否定了民進黨反復炒作的“日臺友好”敘事。
對賴清德來說,這無疑是當頭一棒。
他從未想過,日本會在關鍵時刻選擇與臺灣“切割”,不再做“口頭挺臺”的政治表演。
現實約束:不是不愿意,是不能動
日本不是不想出手,而是根本無能為力。
日本自衛隊的海外部署必須得到“東道國”批準。
但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絕不可能允許日本自衛隊進入臺島。
這意味著,日本即使想撤僑,也沒有合法身份,更沒有實際操作空間。
日本航空自衛隊前往阿富汗撤僑
而且,日本并非沒有“翻車經驗”。
2021年,自衛隊曾嘗試從阿富汗撤僑,出動3架運輸機,5次往返,結果只撤出1名日本人和14名阿富汗人,其余500人被困喀布爾機場,行動以失敗告終。
現實就是這么骨感。
當地時間2021年8月24日,日本埼玉縣,日本派遣航空自衛隊C-130運輸機前往阿富汗喀布爾撤僑
面對臺海這種更復雜、更敏感的局勢,日本選擇“提前撇清”,不愿再為“別人的戰爭”埋單。
日本企業早已布局撤離預案
這次政府“交底”并非孤例。
從2022年起,駐臺日本企業已連續三年組織“模擬撤離”演練。
演練內容不僅包括人員疏散路線、資產轉移方案,還涵蓋物資封存、應急通信、金融凍結等完整流程。
甚至有部分演練邀請日本官員非正式參與,由駐臺機構協助統籌。
這不是例行安全教育,而是實打實的危機預案。
企業比政府更敏銳,資本比政客更現實。
他們早就用行動表明:對局勢沒有信心,對民進黨更沒有信任。
投資數據在說話,外資正在“投票離場”
7月19日,根據《金融時報》引用的數據,目前日本在臺灣有近3000家企業。
其中三分之一從事半導體相關制造,高度依賴穩定的供應鏈和政策環境。
但自2022年起,這些企業對臺投資規模開始明顯下降。
到了2023年,日本對臺直接投資降至4.52億美元,為近五年最低水平。
這不僅僅是經濟選擇,而是風控反應。
賴清德和蕭美琴的激進政策,已經讓外資產生系統性風險預判。
他們擔心的不是臺風,不是地震,而是政策不可控帶來的突發沖突。
美國沒有接招,賴清德“過境”成疑
賴清德原計劃在8月上旬“過境”紐約和達拉斯,途經拉美所謂“友邦”。
但到目前為止,美國方面并未明確表態是否允許入境。
白宮的回應是:“將依照過去慣例處理”。
這是一種模糊、不置可否的表態。
賴清德上一次“過境”,只被安排在關島和夏威夷短暫停留,連美國本土都沒摸到。
島內輿論當時一片諷刺:“外交之孫”。
如今,局勢更敏感,中美關系正處于緩和軌道,美方更不愿為民進黨再點火。
美國的態度,間接影響了日本的判斷。
外部世界看得很清楚:賴清德是在拿臺灣當賭注,但沒人愿意陪他賭。
賴清德和蕭美琴的“喊話”,看似是在對大陸宣示立場,實則是給外部聽的政治表演。
但這場表演沒有掌聲,只有警告和撤退。
日本政府交底、企業布局B計劃、外資持續撤退、美國態度模糊。
種種跡象說明,民進黨的激進路線正在加速外部力量的“冷處理”。
喊話可以喊,動作可以做,但世界不會為政治表演買單。
紙上談兵終究是紙,臺獨之路必然是絕路。
言過其實者,必敗于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