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旌陽區孝感街道涪江苑社區,79歲的老黨員劉守成身上總帶著一股“閑不住”的勁兒。這位曾為鐵路事業揮灑汗水的老鐵路人,退休20余年來始終以黨員的擔當扎根社區,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化解矛盾,讓“夕陽紅”在基層治理的舞臺上綻放出熾熱的光芒。
從鐵路先鋒到社區“管家”:初心在轉換中堅守
1980年,學雷鋒熱潮席卷全國,正值壯年的劉守成在時代感召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那天起,就想著要一輩子為群眾辦事。” 這份初心,成了他此后四十余年的行動指南。
作為中鐵二局五公司一隊隊長,他帶領團隊啃下一個個技術硬骨頭,攻克無數施工難題,因突出貢獻被授予“技術小能手”稱號,用實干為鐵路大動脈的延伸添磚加瓦。
2001年退休后,他婉拒了安逸的養老生活,主動向涪江苑社區黨組織亮明黨員身份:“我是黨員,小區有事隨時找我!”毛遂自薦擔任樓棟長后,化解糾紛、清理雜物、幫扶鄰里……這位“閑不住”的老劉,成了居民心中最“靠得住” 的人。
寒冬里的“燃燈者”:為小區治理破冰前行
涪江苑小區作為原中鐵二局五公司家屬區,隨著 “三供一業” 改造和社會化移交,歷史遺留問題逐漸凸顯:設施老化、物業矛盾頻發,首屆業委會停擺后,新一屆籌備工作陷入僵局,小區治理一度面臨 “真空”。
“黨員就得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劉守成主動協助社區黨組織,在各樓棟間奔走宣傳、摸排走訪。隆冬時節的投票日,零度嚴寒中,他守在固定站點耐心指導居民填寫選票,又抱著流動票箱和年輕人一起晝夜上門,逐戶講解規則、收集意見。連續多日的高強度忙碌,讓他累倒住院。
“只要小區能走上正軌,這點累不算啥。”病床上的他,看著業委會成立的文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次破冰,為小區后續的改造升級筑牢了根基。
加裝電梯的“攻堅者”:圓了老人“下樓夢”
涪江苑小區1600余戶居民中,65歲以上老人占比達30%,“住上電梯房”是許多高齡老人的迫切期盼。“加裝電梯,難在統一意見。” 劉守成主動挑起自家單元的電梯加裝重擔,成了小區“吃螃蟹”的人。
沒有經驗,他就四處取經、反復琢磨;遇到質疑,他就用“鐵腳板”上門溝通,用“婆婆嘴”耐心解釋。有居民不理解,把他拒之門外,他就“蹲點”在路上“偶遇”,拉著對方算安全賬、幸福賬;有人擔心費用,他就牽頭制定明細方案,公開透明每一筆支出。憑著這份韌勁,他最終說服單元80%以上居民簽字同意,讓小區第一部電梯順利落地。
“看到以前下樓難的老人笑著乘電梯出門,比啥都值!”他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分享給其他單元,如今,小區已有二十余部電梯建成或在建,一部部“幸福梯”載著老人們的笑臉,連接起家門口的幸福生活。
老黨員的“余熱”:是奉獻,更是信仰
老驥伏櫪,夕陽生輝。在涪江苑社區的每一個角落,都活躍著劉守成同志的身影。他是不平事的“監督員”,是正能量的“宣傳員”,是鄰里困難的“熱心腸”,更是社區工作的“好幫手”,他就像社區的“眼睛”和“耳朵”,及時將居民訴求、安全隱患、治理難點反饋給社區,成為社區與居民之間最可靠的橋梁。
“我就是想發揮余熱,為小區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這樣我心里才踏實!”耄耋之年的劉守成依然堅守在為民服務的道路上,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老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博大情懷,譜寫著老一代鐵路人“退休不褪色、奉獻寫人生”的華彩樂章。(賴雅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