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兼論”霸氣嫡女“在歷史上為啥總走不遠。
三國的時候有個段子,說官渡之戰前,袁紹派說客去拉攏曹操側后的張繡,結果被張繡的軍師賈詡拒絕了,賈詡拒絕袁紹的理由也挺奇葩:“回去告訴你們的袁將軍,他袁本初連自己的兄弟(指淮南袁術)都不能相容,又怎么能容得下我們呢?”
其實放在當時的情景當中看,賈詡指責袁紹不容兄弟的話多少有點偏激了,就袁紹那個兄弟袁術,得了傳國玉璽不揣冒昧的想當皇帝,豈是袁紹沒有雅量去容他?
但是拋開四世三公的袁家這段“豪門恩怨”不談,賈詡這話冥冥之中還真是點中了袁紹的死穴——其實官渡之戰之后,曹操雖然成功阻擊了袁紹的南下,但袁紹的元氣未傷,真要假以時日、重整旗鼓,曹操未必真能干得過他。給袁紹真正致命一擊的是病魔,以及他撒手人寰之后三個兒子一個外甥(剛好也是四個繼承人)彼此之間打作一團,家族內斗一起,曹操剛好坐收漁翁之利。于是袁紹最終還真的敗在了“兄弟不相容”之上。
圍觀這兩天哇哈哈創始人宗慶后幾個子女對簿公堂的這場豪門恩怨,我第一時間想到,居然是這段三國公案。
孟子云:“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想置業守財,都必須先把家里內部的事情擺平、擺好,這件原則放眼全世界也許未必適用,但放在中國倒的確幾乎是適用的。究其原因,這是因為中國豪門繼承過程中的法理性基礎,就不來自于西方式的“信托傳承”,而是家庭倫理。以宗馥莉為例,她之所以能成功接替父親,全盤繼承娃哈哈集團的股權,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是父親遺囑中認可的“嫡長女”。可是宗慶后的遺愿當中,除了認可宗馥莉的繼承人地位,其實也有很多別的,比如對他的幾個已經拿了美國籍的“庶出子女”,他搞了一個21億美元的家族信托基金,想讓這些子女雖不繼承家業,但也能過上錦衣玉食的幸福生活。只是,對老父親的這個遺愿,身為“嫡長女”的宗馥莉就不太認賬了,不僅斷了后續資金注入,而且還打算抽干基金的現有資金池,這才惹毛了她的“小媽”和幾個庶兄弟,雙方最終走到了在杭州和香港一起對簿公堂的地步。
從結果上看,這個結局其實是非常愚蠢并且雙輸的。
宗慶后生前一直努力打造自己的“布鞋首富”人設,“一妻、一女、一布鞋”、“一年花在個人上的錢不足五萬”,想當年娃哈哈公關為了給老總打造這些人設,那也是真金白銀投入不少的。身后子女們官司這么一打,得,全都賠進去了。人們知道:哦,原來宗慶后不僅不是“一妻、一女、”而且有多名子女、且大多數已經拿了美國籍了啊(宗馥莉本人也一度拿了綠卡,只是后來放棄了),“一年花在個人上的錢不足五萬”是真是假不談,但他送老婆孩子出國、拿身份、作信托基金的錢一樣沒少花啊。
雖然說假得就是假的,戳破對公益有益。但一手把父親孤心經營的形象毀成這樣,說宗馥莉已經完成了精神上的“弒父”,確實是沒錯的。
更為關鍵的是,這種“弒父”對宗馥莉本人恐怕也是不利的,因為前文所言,她對娃哈哈資產的繼承,就來自于父親的權威,和家庭倫理。可是宗馥莉對待幾個庶兄弟和父親身后名的態度,顯然是在拆毀父親的權威和家庭倫理,這就是說,她在砍自己所得到的一切的椅子腿。我想這樣的玩法也許能得勝一時,但在長遠看去,這是不利于這個“女企業家”走遠的。
而在家族紛爭的同時,網上其實還傳出了宗馥莉與杭州國資委以及娃哈哈部分員工的糾紛新聞。可以看到,宗馥莉在上臺后,不僅對其家族內、在其他各個方向上,也采取了一種“主動進攻”的態度。
“我來不是來繼承的,是來改革的”,這是她剛剛接手娃哈哈時放出的豪言。但她對家族、對員工、乃至對國資占股的“改革”,究竟是大刀闊斧還是魯莽冒進,是否一定有必要搞得這么心急火燎、四面出擊,我覺得還可以再看看。
宗慶后的弟弟、宗馥莉的叔叔宗澤后日前評價其侄女,說她“從小就自私自利”、處事霸道、不懂人情世故。這位叔叔的評價到底是否中肯,我們可以另說。但我覺得宗馥莉目前的很多做法,可能的確并非出于商業理性,而帶有濃烈的感情色彩——通俗的講,就是“公仇可忍,私憤不可忍。”
目前已經爆出,宗馥莉在美留學期間,父親給她指定的監護人,就是她的“小媽”杜建英,后者赴美同時還承擔了把孩子生在美國的任務。
當然兩人在美期間相處的是否愉快沒有直接信息。
但側面證據一,是知情人士透露宗馥莉從美回國后性格大變,原先還活潑開朗,留美回國后待人反而變得冷漠了,見到熟人也不打招呼。且防范心極重,經常更換自己的司機和保姆,并且在冰箱上安裝攝像頭。
側面證據二,是宗馥莉繼承家業后,并沒有給“小媽”杜建英留面子,不僅迅速擠壓掉了她和其子女在公司內的資產份額,而且一定要把手伸向其父生前已經指定給小媽和庶子女“保底”的海外信托基金,這才逼得對方對簿公堂,拼個魚死網破。
這個玩法,顯然不能用商業利益最大化來解釋了、甚至不是普通的“豪門爭家產恩怨”,這近乎于一種純感性的復仇,或者套用《哪吒2》的話說:“我活不活無所謂,我要你死”。
所以我們真的很難想象,在露出新聞海面的冰山之下,宗家這對嫡女與小媽之間,究竟發生過什么,期間孰是孰非,宗馥莉又是以什么樣的隱忍熬了多年,終于繼承家產后上演這樣的“復仇”。
但我們知道的是,這樣的“豪門撕扯”,怕是最終不會對任何一方有利,包括現在看似勝勢在握的宗馥莉。
還是以三國的例子為例,賈詡和曹操笑話袁紹幾個繼承人鬧內訌不能守家,其實曹魏自己也沒強到哪里去。魏文帝曹丕,在接班曹操之前,備受自己幾個兄弟的奪嫡威脅,于是被迫“矯情自飾”,被迫裝出一副忠孝仁愛的樣子。等一接了班,就立刻翻臉不認人。
他主要干了三件事:
第一,急于“擠壓國有資產”,曹魏集團原本確實是曹家的“家族企業”,但因為供著漢獻帝在,好歹還算打了一個“大漢忠臣”的國企名號。可是曹丕因為跟曹操心態不一樣,一上臺就想“確權”,把大漢的江山嘩啦到自己這里來。于是在天下還三分的時候就把“禪讓”給搞了。操之過急、暴露目標。給了對手一個天大的口實。
第二,急于逼迫兄弟,什么“七步成詩”“毒殺曹彰”之類的段子我們就不講了,作為一個靠地方家族勢力起家的“家族企業”,曹魏給宗室諸侯王的待遇是極低、限制是極嚴的。這給了后來司馬氏篡權的機會。
第三,急于改變功臣集團的利益分配,曹丕上臺后,對自己的親信(比如“四友”(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外加一個好兄弟曹真)是真的好,但又疏遠和排擠之前奪嫡之爭中不是自己一邊的前朝老人,那會兒的老員工被新掌門這么改了合同沒處抗議去,但曹魏集團原本的功臣平衡體系被破壞卻是個不爭的事實,也便宜了司馬懿。
真的,就算是當繼承人時擔驚受怕忍的太夠了,曹丕干的也實在是太著急了,在位一共就七年,就急不可耐的連干了這三件事,你可以想象曹丕的心胸和才具,到底如何。
只能說,這個”霸氣嫡子“是個不合格的接班人。
所以曹魏挺了不到半個世紀就滅亡,與曹丕自己忍了太久、上臺后急于解恨的心態是很有關系的——
《羊太常辛夫人傳》記曰:憲英聰明有才鑒。初,文帝與陳思王爭為太子,既而文帝得立,抱毗頸而喜曰:'辛君知我喜不?'
毗以告憲英,憲英嘆曰:“太子代君主宗廟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國不可以不懼,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關于宗家豪門恩怨的瓜,大約就想吃這么多,結尾我倒是想就另外一個問題,說點自己的看法。
那就是:急性好的人應該還記得,去年宗慶后的去世的時候,互聯網上很多營銷號借著“紀念”之名,把矛頭指向了娃哈哈的對手農夫山泉。批判農夫山泉的老板鐘睒睒的兒子是美國人,所以農夫山泉是“賣國企業”,后來發展出了捕風捉影的說農夫山泉的包裝“媚日”,什么瓶蓋是太陽旗,包裝貼圖包含日本元素之類的。然后一堆的視頻號,發什么“誰喝農夫山泉誰是漢奸。喝水只喝娃哈哈”之類的。
我不看某音視頻號很久了,我不知道這幫人現在刪了這些跟風視頻沒有。因為他們現在臉應該被打的啪啪響——你們說鐘睒睒是漢奸,不如宗慶后“愛國”,可現在真相大白了,人家宗慶后的兒子女兒、老婆孩子、孫女外孫也都是美籍。甚至應該比鐘睒睒行動的還早還快。
那這樣一看,我覺得鐘睒睒相比之下還真是實誠人、厚道人啊!他不僅自己沒有虛假設立過愛國企業家的人設,兒子是美籍就承認是美籍,至少做到了誠實。更關鍵的是,在去年全網都在以私德攻擊他的時候,他居然忍住了沒有去暴對手的料——信不信,像現在你知道的這些宗家信息,人家鐘睒睒肯定都知道。
不以“愛國”“漢奸”掀起輿論風潮,用這種盤外招整對手,我覺得鐘睒睒起碼守住了一個正常企業家的道德底線。
中文互聯網,尤其是那些當初跟風的人,是不是欠他和農夫山泉一個道歉呢?
而我更想了的其實是這種風潮在去年為什么能成型——“商人重利輕離別”,給自己的子女弄個發達國家的國籍或綠卡,這是中國很多頂尖企業家都在做的事情,真對著爆料,誰也不比誰更干凈。但廣大吃瓜群眾,偏偏就是要在宗慶后和鐘睒睒之間捧一踩一,把一個捧到天上去,把一個踩在腳底。
這其實是一種極度幼稚但源遠流長的“忠奸史觀”在作祟,大多數國人懶于深度思考、也懼于深度思考。碰上“企業家為什么都舉家移民海外?”這種問題,不會分析背后的深層原因,而傾向于只用一句“鐘睒睒是漢奸”就結束討論,而既然有漢奸,那就要捧英雄,于是宗慶后就被很多人捧成了“一妻、一女、一布鞋”的“布鞋首富”,哪怕他許多其他子女的信息,在此次曝光之前,也并不那么難查。
這跟一百多年前,鴉片戰爭里大清打不過英國人,就罵琦善是漢奸賣國,換上林則徐一定能贏是一個道理。拒絕深度思考問題背后的真實問題,而只把問題歸罪于一兩個“漢奸”,這樣看待歷史和新聞,就跳脫出歷史的周期律。
按說,宗家的爭家產官司一打,很多吃瓜群眾應該清醒一點了——鐘睒睒不是漢奸,而宗慶后不那么完美,他們是也只是人,有七情六欲會趨利避禍的普通人——一定要說的話,在商言商、不藏著掖著的商人,可能比矯情自飾的商人還更讓人放心那么一點。
但我又不指望這種清醒。
因為我知道,太多的人,無非就靠著這種“忠奸史觀”規避真問題、麻醉自己、永遠憤怒、昂揚卻又稀里糊涂的活著。
來源:海邊的西塞羅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如果你曾夢想:
有一天能站在兒時向往的講臺,
去收獲一群山村熊孩子的愛,
讓生命擁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也曾希望:
參與探索適合兒童的教育,
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意義
我們在這里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