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表講話,這是伊以沖突后他第二次公開露面,直接拋出火藥味十足的指控。他把以色列定性為“毒瘤”,美國則是“共犯”。他宣稱伊朗對美軍駐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的導彈襲擊是一次“精準而毀滅性的打擊”,還暗示一旦新聞審查解除,你們就會看清我們對美軍基地造成了多么嚴重的破壞。
然而,回溯6月23日伊朗那次“復仇打擊”,卡塔爾官方第一時間確認:所有導彈均被防空系統攔截,基地毫發無損,零傷亡。更諷刺的是,伊朗動手前還特意通知了卡塔爾,美方更是提前收到風聲——這分明是一場心照不宣的“表演式報復”。哈梅內伊如今卻吹噓戰果,實在可笑。
而伊朗真正吃到的苦頭,至今還在冒煙。美軍7架B-2轟炸機用14枚鉆地彈精準摧毀伊朗福爾道、納坦茲、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美國調查記者西摩·赫什爆料,這次打擊雖未徹底廢掉伊朗核計劃,卻至少讓它倒退數年。哈梅內伊嘴上喊著“還能給美國更沉重的打擊”,但核設施廢墟都沒清理干凈,這番狠話聽著實在氣虛。
反倒是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說了實在話。他公開喊話美國:“別被內塔尼亞胡拖進不屬于你們的戰爭!”直言以色列曾試圖暗殺他,攪亂談判進程。他甚至留了談判余地:“只要重建信任,伊朗愿意談。”可哈梅內伊的講話完全繞開這些務實信號,只顧揮舞“反美反以”大旗。領袖和總統的調子一高一低,暴露了伊朗決策層的分裂與搖擺。
壓向伊朗的真正重錘是美國的“最后通牒”:8月底前若達不成核協議,嚴厲制裁即刻落下。伊朗嘴上硬氣,但時間不等人。哈梅內伊把“美以必須負責”掛在嘴邊,又吹噓籌碼在手,可當自家核設施成了彈坑、經濟命脈懸于制裁刀刃上時,這些“籌碼”輕得像紙牌,每說一句話,就漏一個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