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賞味期
長江自西而東,顯正街也是。
漢陽樹在顯正街西端,就像一個起點,輕輕搖曳,躍躍欲試。
這棵盛大的銀杏活了537年,其中超過400年時間,當世人都會用一座園林來簇擁它。
我姐家老房子曾經就在漢陽樹不遠處,站在巷口能望見樹冠。那時候漢陽樹藏在市井深處,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自在安逸。
去年秋天建成的漢陽樹公園,恢復了漢陽樹歷史上的園林傳統。不同的是,古人的漢陽樹囿于私家園林,現在,漢陽樹是向天下人開放的公園。
詩人張執浩在漢陽樹下低過頭,吟哦“每片葉子都是崔顥的殘稿”。詩人余秀華在漢陽樹下抬過頭,喟嘆“辨認不出哪片云來自盛唐”。
我姐三中畢業,留學定居瑞典,這次回家省親,正值盛夏,冠蓋如傘,樹下無人,腦海里傳來童年暑假的聲音:“天頭熱,先搞碗樓豆湯~”
人在異鄉的她,回到了漢陽樹,回到了原點。環顧四周,古城內外,方煥新,正當紅,又還保留著純正的老武漢腔調……一句話:到了最佳賞味期。
網友有云:“武漢的門戶,不在高樓,而在江水與城門之間。”
“江水”是長江水,“城門”是鐵門關,“門戶”就是晴川閣了。
哪個想得到,小時候清靜無人的晴川閣、鐵門關,如今每逢周末必堵車。
漢服小姐姐們在晴川閣前排隊,在鐵門關上啜奶茶,晴川橋在遠景中如彩虹升起……這一組片子拍下來,堪稱賽博新中式。
一旁的晴川飯店,是上世紀武漢對外開放的門面,接待過比利時的首相、泰國的公主……還有顯正街的我姐。這里的櫻花和她是同齡人,看著彼此長大。
“明年春天回來,我給你預定櫻花樹下的下午茶。”到那時,南岸嘴新栽的三百多株櫻花應該開得很好,和晴川飯店的晚櫻連成一片粉色云煙。
"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楞嚴經》里的這句話,既是歸元寺得名由來,又像是武漢人的精神座右銘:門多路多,都是修行。
歸元寺數羅漢武漢人人必修,如今又流行起了歸元寺擼貓。今年,寺院對面的商圈開業,左手咖啡、右手貓條成了年輕游客的最新搭配。
一只藍白貓總卡在樹上喵喵叫,去救它的人治愈了自己。一只三花天天趴在經書上睡覺,比你躺得還平!
網上擼貓攻略很多,我親身去看了。最近貓都窩在樹下乘涼,集體放高溫假。
歸元寺前故地重游,姨媽取笑我姐,說她當年逢考必上香,上香重于上課。
姨媽有所不知。古時候,歸元寺離顯正街上的貢院就一腳路,科舉考試前貢院學子都要來歸元寺祈福抄經。放榜時貢院報喜、歸元寺還愿,共襄盛舉。
2025年5月,考古挖掘貢院遺址
(現金茂顯正街地塊)
數羅漢也好,擼貓也好,“方便有多門”,總不是殊途同歸,畢竟,這里是老武漢的一脈根源。
圣母堂廣場在網上被稱為“武漢版羅馬假日”,游客來這里是慕名打卡,我姐來,竟然是重訪母校?
她一邊享用咖啡一邊告訴我,圣母堂廣場的前身文德女中,是三中的源頭之一。
午后陽光透過彩窗投下一片斑斕,鐘樓影子落在斑駁的地磚,卷拱外廊上開直播的網紅腰桿挺得筆直……姐,你的母校好洋氣啊。
|| 歸元寺路三初
此次行程的重頭戲,當然是重訪三中老校園。
盛夏的三中老校區(現為晴川高中),菁菁一如當年。今年高考剛過去不久,三中錢學森科技班均分660+,清北裸分人數在九大名高前列,更不用提去年湖北理科狀元也出自這里。
||武漢三中新校區
多年前,我姐的班主任告訴全班,三中最早起源于晴川書院,康熙年間建在顯正街貢院邊上,幾百年來就是不問出身、詩書傳家。
從晴川書院到武漢三中,三百年星移斗轉。文脈傳承,在乎人心,老三中傳統之一,就是高考前全員站在走廊上為高三生加油,大喊“高三加油!三高加油!”俗稱“喊樓”。
這聲聲“喊樓”,喊在一時,鼓舞一世,不負過往,將來可期。
這一趟,我們還去了漢陽造,參觀人稱“最有漢味”的不晚livehouse。回春丹、島嶼心情、萬青、林生祥……時代的聲音在此回響,下個月還有落日飛車巡演。
也去了近幾年網紅的西大街豆皮大王,避開早高峰搶最后一鍋。
38℃大中午,老板一口柔坨了的武漢話:“要不要喝點綠豆湯啊您家?天太熱了。”他三十多年前在老通城學藝,并非武漢人出身,卻傳承著地道武漢非遺。
我姐臨走,姨媽說:“我們顯正街、老漢陽,底子厚,面貌新,你走馬觀花看不完。”我姐已經不用再開導航逛街,新與舊終于融會貫通,打成一片。
顯正街,自唐代建城起就是漢陽古城中軸線,比武昌長街還古老,兩側作坊、商鋪密布,貢院和書院也在這條主街上,向西延伸為西大街。
顯正街長大的麻建雄,著書寫小時候青石板的街面,鳳山門的城洞,漢陽樹下的作業,漢陽劇場看過的電影,教會學校的修女班主任……這些故事,雖已不再,卻不會遠去。
歸元寺鐘聲遠揚,晴川閣古意新張,圣母堂廣場飛鴿,晴川書院書聲朗朗……街區已煥新,老城文脈覺醒,好似陳釀開瓶,賞味正當時。
幾年前,我大學同學就搬到了顯正街一帶,當時古城內外還在建設,“武漢內環啊,漢陽downtown啊,過兩年還會熱鬧起來。”住了一陣他說:“這一塊,有老武漢人的歸宿感,也有新武漢人的融入感。”
他去五醫院,年輕護士開口就是武漢話,你夸她她不好意思:“其實我不是武漢底。”去翠微路銀行辦事,大堂經理也不是武漢伢,看到爹爹婆婆進門她就一口漢腔:“老師傅們,關餉左手邊走~”
“關餉”,我天,我爸都淡忘這個詞了,卻被這些年輕的新武漢人掛在嘴邊。
走遍三鎮,恐怕只有此地,顯正街,漢陽城,整舊如舊,煥新又新,才會發生這般情節。我愿稱之為“向心力”,老武漢的“向心力”。
一切都剛剛好。
金茂樾滿晴川項目落位顯正街核心,帶來金茂全新“滿系列”出品。
|| “滿系”,就是為城市帶來“滿配版”的日常——更高規格的景觀和空間、更細致的生活服務、更全齡段的家庭關懷。約2.9萬方中央景觀、六重歸家禮序、全齡全場景會所,每一項,都讓“好”與“滿”落在生活的每一天。
樾,如漢陽樹亭亭冠蓋,蔭護一方。滿,不是堆砌奢華,而是城市已盈滿,氣象更新,市井生動,情懷猶在,賞味正當時。
金茂樾滿晴川,特別守護漢陽貢院遺址,賡續千年文脈,發揚內環底蘊與學府基因。攔江路、晴川閣、共勉牌坊、漢陽樹公園、鐘家村小學、晴川初中……五大公園、一江兩湖、塔樓景觀環伺,城市的精髓與生活的濃度,都藏在這里。
不必革新鼎故,尊重過往,鄭重當下,新生活即如瓊漿,注入古城的源流中去。
無論初來乍到,抑或縈繞已久,武漢值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