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個月來,市民陶先生經歷了一場“鬧心”的維權之旅:在邵陽“格萊美”花了2萬元植發,感覺效果不佳,未達合同約定預期,補植還得再交1萬元。7月8日,陶先生一臉無奈地向本報《民情通道》求助維權。
邵陽格萊美醫療美容公司▲▲▲
投訴:花2萬元植發效果不好 補植還要交1萬元
2024年3月30日,陶先生花了2萬元在邵陽格萊美醫療美容公司(以下簡稱格萊美公司)接受植發手術。術前,公司告知他需種植6500個單位的毛囊,公司在合同中承諾“植發區域存活率95%左右”。格萊美公司從長沙請來了主刀醫生為他進行了植發手術。但后來陶先生發現種植的頭發“稀稀拉拉像韭菜一樣,完全未達到合同約定的效果”。
陶先生植發前后對比▲▲▲
2024年12月中旬,陶先生要求進行補植。然而,格萊美公司卻要求他額外支付近1萬元的費用,這讓他感到非常震驚:“第一次手術花了2萬,沒達到效果,補植還要交錢,這合理嗎?”陶先生艱難地和格萊美公司協商了3個月,卻未能如愿,這讓他氣憤不已。
記者調查:病例多處“裸奔”
7月11日,記者在采訪發現,陶先生的病例多處“裸奔”:種植合同中竟對種植區域面積、單位數量只字不提,僅一句虛浮的“存活率95%左右”;在手術通知單中,麻醉方式未知,使用材料不詳,沒有護士簽名;在醫師多機構備案表上,衛生部門經辦人、登記日期全無蹤跡,只是簡單蓋了個公章,工作極不嚴謹。“裸奔”的病歷,不僅影響醫療質量的追溯,還會讓患者對醫療機構的專業性和可信度產生質疑。
裸奔病例
當天,雙清區衛生健康局執法大隊聯合雙清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石橋市監所對格萊美公司進行了核查,稱“并未發現違規之處”。執法人員建議陶先生通過司法鑒定走法律途徑維權。在陶先生看來,執法部門的核查結論與處理方式有點“輕描淡寫”。維權成本,再度重重壓向消費者肩頭。
格萊美公司:可免費補植一次
“我們嚴格按照合同種植了6500個單位的毛囊”7月11日,格萊美公司相關負責人鄧澤對記者表示。鄧澤解釋說,毛囊移植手術是一種常見的醫療美容手術,植發的過程是從后枕部挖取毛囊,再種植到脫發的區域。
“如何確認已種植毛囊并達到95%左右的存活率?”記者問道。鄧澤表示,只能找第三方評估證明種植數量的真實性,公司愿意配合。至于加價問題,他表示:“當時工作人員提出補植要加錢,是因為公司認為手術已經達標。”
就與陶先生的最終協商結果,鄧澤表示,主刀醫生雖然來自長沙,但具備相關資質,愿意免費為他補植一次。至于什么時候可以補植,格萊美公司表示,要等另外有人做植發手術時一并做。“如果沒人來這家公司植發,補植就變得遙遙無期。”得知這一結果后,陶先生一聲長嘆。
律師支招:維權記住這三招
針對陶先生的案例,湖南湘譽律師事務所劉謀煌律師給出建議:消費者在做植發時要盯住合同細節:要求明確種植面積、單位數、存活率等計算方式,拒絕“模糊條款”。術前術后要拍照,保留病歷、繳費記錄,必要時做司法鑒定。也可向衛健、市監、消協、媒體等部門同時投訴。
打開全屏觀看效果更佳
友情提示:當心陷入植發“套路”?
記者調查發現,植發行業普遍存在三大套路:一是“存活率”文字游戲:合同只寫“理論存活率”,不承諾實際效果,術后扯皮時一口咬定“個體差異”。二是“二次收費”陷阱:首次手術低價引流,補植時坐地起價,甚至謊稱“原手術失敗”。三是“流動醫生”掛證:很多是外地醫生跨城主刀,有些備案形同虛設,出事就甩鍋。(記者 黎成軍 實習生 李子儒)來源:邵陽城市報民情通道
分享擴散 告訴更多人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