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天津對口支援新疆和田一線見聞

0
分享至


在和田地區第二中學的創客空間,天津援疆干部楊志祥(左三)與教師為學生開展機器人培訓。


于田天津工業園區。記者 潘立峰 攝


在于田縣木尕拉鎮古再村,天津農技專家楊永安(右二)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戶開展“小站稻”管護培訓。


在和田職業技術學院,天津援疆干部李宏(右三)為教師團隊開展職教經驗分享。本組照片 記者 潘立峰 攝

4000公里距離,橫跨中國地理版圖,從東部沿海到西部邊陲,天津與新疆和田地區策勒、于田、民豐三縣在對口支援中交往交流交融。

“來疆為什么?在疆干什么?離疆留什么?”這是援疆干部必答的“援疆三問”。15年來,天津的資金、人才、技術和先進理念源源不斷輸入和田。在和田地區24.7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天津援疆干部越昆侖、穿沙漠,扎根萬里邊疆灑汗水、獻才智,把和田當作第二故鄉,與當地群眾結下深厚情誼,留下精彩的奮斗畫卷。

海河兩岸的濕潤暖風與昆侖大漠的澎湃氣流相遇在這片廣袤土地上,化作助力發展的甘霖,讓民族團結之花綻放于綠洲戈壁之間。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天津對口支援和田15周年。7月2日至10日,記者跟隨天津海河傳媒中心采訪團來到和田,沿著援疆工作者的足跡,走進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學校醫院,探訪產業園區里的津企風采,記錄民族團結的感人瞬間,聆聽那些天津援疆的動人故事,實地感受這份跨越山海的“援疆答卷”。

文化潤疆鑄牢共同體意識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在絲綢之路南道重鎮和田,這份交融共生的歷史脈絡尤為清晰。

近日,記者來到和田地區博物館,“和田歷史文化陳列展”中,大量考古遺存與出土文物如同時光的路標,清晰勾勒出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書寫中國歷史的生動軌跡。

和田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也是多種文化交織的舞臺。兩年多來,我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作,讓中華文化的涓涓細流浸潤各族人民心田,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和田市幸福幼兒園里,“津和繪語軒”繪本館的300余冊繪本散發著墨香。天津援疆干部、和田地區教學研究室學前教育教研員熊鐵夫自費購買繪本、籌建此館。“我來到和田之前,整個地區都沒有學前教育教研員。”記者見到熊鐵夫時,她正在準備下一次的繪本課,“援疆以來,我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圍繞和田本地人文特色,建立孩子們容易理解并且有興趣參與的繪本思政教學新模式。”

熊鐵夫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為核心,創新設計多領域原創繪本教學,把昆侖山、喀拉喀什河等地域元素融入繪本情境,引導幼兒通過繪畫、講述來展現和田美食、美景,在游戲互動中深化“愛家鄉、促團結”的情感認知。

和田地區民豐縣國語學堂的朗讀教室里,總回蕩著清脆的讀書聲。這個由天津援疆資金支持建成的智慧教室,通過留聲墻、云上教育平臺等智能系統,為普通話教育插上科技翅膀。

“習近平總書記說,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豐縣初級中學教師齊曼古麗·圖爾蓀尼亞孜每周都帶學生來上課,“孩子們學得特別認真、非常活躍,想學好普通話,多了解祖國的新變化。”

盛夏時節,22時,和田天色仍亮。金色燈光打在和田首個民俗文旅項目——約特干故城的外墻上,燦爛輝煌。故城里,各地游客如織,場面熱鬧非凡,展現出生機勃勃、兼容并包的文化新貌。

非遺就像一條紐帶將津和緊緊相連。正在這里布展的“和田天津非遺館”為故城增添了一分獨特韻味。“今后在這里,游客可以看到楊柳青年畫的丹青與艾德萊斯綢的絢麗碰撞,感受天津快板的節奏與十二木卡姆的旋律共鳴,聆聽泥人張的巧思與和田民間故事交融。”工作人員介紹。

天津援疆的文化種子在昆侖山腳下悄然生長。書畫家、攝影家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用筆墨和鏡頭定格戈壁新貌;作家采風團與當地文學愛好者圍坐暢談,讓文字成為心靈橋梁;津和兩地中小學,同上一堂課、共讀一本書、同唱一首歌、共繪一幅畫、同跳一支舞,助團結之花在校園綻放。

文化的暖流更在雙向奔赴中涌動。約特干故城藝術團赴津演出,讓海河兩岸聽見昆侖歌聲;和田大棗、玫瑰花茶走進天津千家萬戶,讓津沽百姓品味新疆甘甜。7月,和田向京津皖浙游客送上A級景區首道門票免票禮包;金秋,已連續4年成功舉辦的“和田優品”天津消費節將再度啟幕。

從文化共鳴到民生互通,津和兩地各族群眾心手相牽,民族團結的根基愈發牢固。

從“天津所能”到“和田所需”

和田需要什么?天津能做什么?近年來,天津援疆工作緊緊圍繞“天津所能、和田所需”,在深化合作中發揮津疆資源優勢,推動對口支援地區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持續深化產業援疆工作,積極推動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及天津食品集團等各類企業在和田地區東三縣實施礦產資源勘探及畜牧養殖,形成產業援疆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

為助力和田礦業發展,天津投入515萬元援疆資金建設綠色礦業檢測實驗室,一舉填補了和田地區礦產檢測領域的空白;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多維度提升和田礦業領域人才的專業水平;邀請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中南大學等單位的礦業專家赴和田實地指導,組織當地地質勘探和檢測人員赴疆外培訓學習;借助中國—東盟礦業大會、自治區礦業權推介會等平臺,精心組織和田地區礦產資源集中推介活動,為資源轉化搭建橋梁;加大礦產資源勘探扶持力度,制定《天津援疆產業發展扶持資金使用指導意見》,明確將礦產勘探納入援疆資金支持范疇,2025年安排3000萬元支持開展8個點位普查項目。目前,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近200名勘探人員正奮戰在昆侖產區,用腳步丈量著這片土地的資源潛力。

從民豐縣城一路向西南,驅車約1小時就到達了葉亦克鄉團結村。百余個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在昆侖山腳下。棚內的綠意盎然與荒涼戈壁形成鮮明對比。

記者走進大棚,今春羊肚菌已經采收完畢,換茬栽種的辣椒下個月就能收獲。“今年羊肚菌大獲豐收,在新疆本地市場供不應求。”民豐縣潤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永革欣喜地告訴記者。在天津援疆力量幫扶下,團結村建起80個蔬菜大棚。科學的種植技術、精細化的田間管理,讓曾經的戈壁荒灘長出“金疙瘩”,羊肚菌產業已成為當地特色農業的新名片。

幫錢幫物,不如幫建個好產業。“團結村是異地搬遷來的村子,有了這些蔬菜大棚,實現了產業‘從0到1’的突破。”葉亦克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艾麥爾江·麥麥提敏深有感觸,“大棚不僅讓村集體每年增收12萬元,還帶來16個穩定就業崗位。村民們在大棚里一邊務工一邊學技術,掙錢、顧家兩不誤。學成后自己建棚當老板,如今村民自建大棚已經有20座,致富的火苗越燒越旺。”

產業發展需要形成閉環。天津援疆聚焦補鏈、強鏈、延鏈,讓和田特色資源在產業鏈中升值,一批批和田產品走出新疆、走向全國,為當地經濟發展夯實根基、打造引擎。

“不到30秒就能保質保量完成這道壓門襟拉鏈工序!”在于田天津工業園區鴻星爾克新疆生產基地車間里,縫紉機飛速運轉,進廠上班的當地村民向記者展示著自己的工作成果。這個由天津援疆資金投資建成的服裝生產基地,能提供1500多個崗位。作為土生土長的于田人,比拉了·麥提如則現在已擔任車間課長。“從農民到產業工人,現在我的年收入達到8萬元,生活也跟著改善了許多。”他露出滿意的笑容。

不遠處的新疆正源藥業生產車間里,和田特色藥材正通過自動化設備完成清洗、烘干、切片。作為2024年天津援疆重點引進的企業,正源藥業從落地到投產僅用了短短數月。

“我們和當地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協議,地里種的藥材再也不愁賣!”新疆正源藥業董事長蔣云廷介紹,自去年10月投產以來,已產出70多個批次中藥飲片,達產后將擴展到200多個品種,既能滿足南疆地區醫院用藥需求,還能供應全國各大藥廠。目前,企業50余名員工大多來自本地,預計今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到8000萬元。這份“成績單”背后,是產業幫扶與人才培育的雙重實效。

“隨著一批批貼合當地資源稟賦的項目落地,讓更多群眾端穩了‘飯碗’。”天津援疆干部、于田天津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周濤說,園區已吸引89家企業入駐,直接帶動周邊1.4萬人就業,產業鏈上的每一個崗位都連著一個家庭的幸福。

當于田縣的車間里機器轟鳴,一抹充滿希望的新綠在百公里外的策勒縣頑強舒展。

策勒縣津南新村,曾讓種植戶束手無策的砂土地在天津援疆干部的手中迎來新生。針對當地砂質土不保水、不保肥、不保溫的種植難題,天津援疆干部、農技專家張文霞開出“良方”——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增施有機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依托“智能水肥一體機”實現精準滴灌。針對不同作物品種,她細化參數設計與水肥配比,讓田間管理簡化成“一鍵觸達”。

在這里,張文霞通過示范大棚直觀展示新品種種植優勢,同步開展重點作物栽培管理技術培訓及現場指導;歷時半年編寫《設施蔬菜常見病害及防治》《設施蔬菜常見蟲害及防治》兩本種植手冊,對常見的37種病害、43種蟲害防治詳細解說,為當地農戶留下“農業詞典”。

“我們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手把手教,盡量用簡單有效的方式去解決農戶實際生產中的技術難題。通過新技術和新設備,實現節水30%、節肥20%,平均畝產增收10%。”張文霞細數著成果,“已先后從天津引進了106個蔬菜品種,津育系列的黃瓜、大白菜,津南實芹、沙窩蘿卜、葛沽蘿卜、神農5號辣椒等多個品種試種成功。接下來,將加大示范推廣力度,優化農業結構,讓鄉親們的腰包更鼓。”

新時代對口援疆工作從“單向支援”向“雙向合作”轉變,津和兩地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利共贏。

今年以來,天津農機化技術試驗服務中心副主任楊永安的辦公地點常在津和兩地切換。他行囊里裝著沉甸甸的期待——讓天津“小站稻”在邊疆土地扎根生長。

小暑節氣,在于田縣木尕拉鎮古再村,已超過半米高的嫩綠稻苗進入分蘗盛期,風過處泛起層層綠浪。

天津與和田同屬北方水稻中早粳晚熟區,相似的氣候類型、耕作制度等,為“小站稻”的推廣種植提供了有利條件。“和田的土壤和氣候非常適合種植水稻。晝夜溫差大、光照足,‘小站稻’在這里生長,品質說不定比在天津還好!”楊永安望著秧苗滿眼期待。

今年,天津援疆干部首次將“小站稻”引入于田縣試種,種植面積約1000畝。“我們會持續加大推廣力度,逐步擴大試種面積,讓‘小站稻’在更多區域扎根,帶動和田農戶增收的同時打造全產業鏈,讓更多‘中國田’用上‘天津種’。”楊永安說。

在邊疆熱土“填空”希望

曾經,和田百姓遇到疑難雜癥,要千里迢迢奔赴烏魯木齊求醫;而今,天津援疆醫生一筆筆填補著這片土地的醫療技術空白,讓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好醫生、治好疑難病。

近日,記者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采訪時了解到,無論是院容院貌還是醫療水平都不輸內地,這是多批天津援疆醫療團隊近10年接續援助結出的碩果。

腫瘤科放療操作室里,天津援疆醫生、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王清鑫正在俯身調試設備。去年6月入疆后,他積極推動容積旋轉調強放療、圖像引導放療兩項新技術落地,一舉填補和田地區空白,在沙漠邊緣筑起一道堅實的生命防線。

“過去腫瘤患者放療,動輒就要忍受10分鐘至15分鐘的高強度治療,疼痛難忍是常態。”王清鑫說,新技術將單次放療時間壓縮至七八分鐘,大大提升了患者舒適度,同時提升了放療計劃質量,實現精準放療。

“留下技術,帶強團隊,這是我們援疆的意義所在。”深諳放療流程規范對治療安全與療效的至關重要,王清鑫主動牽頭制定了一套系統完備、科學精細的規范和制度,讓“天津標準”在和田落地生根。針對當地高發的宮頸癌、食管癌等病種,他逐一明確靶區處方劑量標準、危及器官劑量限值,把放療計劃設計形成規范化流程;圍繞設備操作,從開機啟動、臨床使用到日常維護,每個環節都立下“鐵規矩”,確保每步操作都有章可循、精準無誤。

放療計劃室與操作室里,一個個藍色文件夾整齊碼放,里面是厚厚的操作規范,每一頁都凝結著對生命的敬畏與守護——這是天津醫生為邊疆留下的“生命之鑰”。“希望這些規范和制度,把天津先進技術和經驗留下來,讓更多新疆患者能享受到精準規范的治療。”王清鑫的話語充滿鄭重期許。

和田地域遼闊,上下級醫院之間距離遙遠,院前急救面臨巨大挑戰。今年7月,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的“津和數智醫療平臺”正式投入運行,通過“120急救指揮中心、互聯網醫院診療中心和5G+遠程會診中心”三大應用場景協同,為這片土地架起“數字生命之橋”。

“全新升級的120急救指揮中心實現了‘呼救即搶救,上車即入院’,信息共享有效縮短救護車急救半徑,為患者爭取寶貴的黃金搶救時間。”天津援疆干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院長助理兼醫務部主任許東浩介紹,互聯網醫院診療中心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在線問診、復診開方;5G+遠程會診中心則打通了“實時通道”,既能請后方天津各大醫院專家會診,又能對當地縣鄉醫共體單位進行診療指導,服務覆蓋面和患者體驗都顯著提高。

一項項“填空行動”,不斷擦亮了天津醫療援疆“津字招牌”,更造福了當地百姓。

近年來,天津19家三甲醫院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簽訂“院包科”協議,全方位幫扶醫院學科建設。白內障“眼科光明行”為5000余名患者擦亮雙眼,“青少年視力篩查工程”累計篩查21萬人次,“蕙心計劃”為30余名先心病患兒重燃生命之光,大腸癌篩查惠及600余人。

每一組數據背后,都是醫療援疆傳遞的暖意和真情。

不僅要治病救人,更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天津持續加大人才柔性援疆力度,天津專家與443名學員“師徒”結對傳藝,710余名柔性醫療專家跨越山海來援,187名和田醫療骨干赴津進修;依托天津醫科大學資源,定向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人才“造血”讓邊疆醫療事業的根基越扎越牢。

從技術空白到標準落地,從千里求醫到“家門口”診療,天津援疆醫生在邊疆熱土“填空”與“立標”,不斷為和田百姓筑牢健康屏障。

點亮人才夢想之光

看天津援疆給和田帶來的變化,教育領域的蝶變更加動人。在玉龍喀什河畔,坐落著占地面積達940畝的和田地區首所高職院校——和田職業技術學院。

記者來到和田職業技術學院時,雨絲輕落,學院面點實訓室內縈繞著麥香。天津援疆干部、和田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教師王志遠正帶領學生沖刺備戰和田地區職業技能競賽。他抬頭望向窗外:“這是今年和田第一場雨,真是好兆頭!”雨聲里,學生們揉面、塑形更加專注,仿佛在雕琢自己的未來。

作為天津援疆重點項目,和田職業技術學院于2017年開始籌建,2018年迎來首批新生。從選址規劃到資金籌集,從師資幫扶到學科建設,天津始終不遺余力、傾盡所能。

“天津投入3.6億元資金用于學校基礎設施建設,2150萬元專項資金實施和田地區創業孵化基地項目,連續選派5名管理干部、83名專技人才、55名思政教師和175名支教大學生,將天津職教經驗做法復制推廣到和田。”天津援疆職教團領隊、和田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宏表示,截至目前,學院已為南疆地區輸送技能人才3000余人,成為當地產業發展的人才“蓄水池”。

在和田地區第二中學,“津和班”的成績同樣亮眼。漫步于整潔漂亮的校園,記者不僅能看到先進的硬件設施和優美的育人環境,還能感受到這所學校作為和田乃至全疆教育示范項目背后,強大師資團隊的力量。

援疆教師將“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融入教學管理的每個細節。有的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語英勤學組”“數理好問組”和“生化質疑組”,細致匯總各科錯題,集中邀約任課教師針對性答疑;有的秉持“快人一步、樂在其中、教學相長、育人無形”的理念,在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中,悄然為學生心靈播撒真善美的種子……生動鮮活的教學方法日復一日滋養著學生的成長,推動其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如今,“津和班”已成為匯集天津先進教育理念的“示范班”、和田學子共享優質教育的“高平臺”,自設立以來高考成績屢創新高。“2024年,‘津和班’本科一批次上線率與錄取率雙雙達到100%,一個個青春夢想從這里飛向全國知名高校。”天津援疆干部、和田地區第二中學校長楊志祥話語中滿是欣慰,援疆教師帶著前沿教學理念與精準備考經驗,與當地教師組建“教研組”,通過“線上+線下”雙軌授課、寒暑假專項集訓等創新模式,為學生搭建起通往理想學府的階梯。

一直以來,西部地區職業教育存在“孤島”“洼地”困境,技能人才短缺成了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大短板。

針對和田地區產業基礎薄弱、教育資源匱乏的現狀,天津援疆職教團隊創新實施了全國首個東西部協作聯合培養職教項目“疆生津學”,讓和田優秀學子走進天津職業院校學習1年至2年,與內地學生同吃同住同研學。

“該項目2023年先在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試點,2024年拓展至天津交通職業學院和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的機電一體化專業,今年又拓展了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增加服裝設計與工藝、現代物流管理兩個專業。目前,累計已有183名和田學子在津求學。”主抓東西部協作的天津援疆干部、和田職業技術學院辦公室主任于禎妮細數著項目成長。今年6月,“疆生津學”項目首批19名學生順利畢業,其中16人留津發展,專業對口率達100%。

“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看到他們的進步,一切付出都值了!”見證學生從懵懂少年成長為技術能手,天津援疆干部、和田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耿鐵軍感慨地說,“7年來,和田職業技術學院從5個專業增至23個。今年計劃把招生范圍擴展到13個省區市,不僅讓和田學生走出去,也要把內地學生招進來,雙向流動才能讓和田職業教育水平不斷提升。”

這份成長在賽場更為耀眼——2025年新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和田職業技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在視覺藝術設計賽項斬獲一等獎,津和教育協作點亮邊疆人才的夢想之光。

從綜合素質培養到職業技能提升,天津援疆構建的全鏈條教育支援體系,正全方位破解當地人才培養的瓶頸。

僅2024年,天津就實施教育支援項目17個;累計選派援疆教師3000余人次,“津石榴”大學生支教團14批5034人次,授課超百萬學時;新建改擴建大批校舍,建設策勒津和職教基地、于田實驗中學等;打造南疆首個“零碳校園”……教育援疆投入力度空前。

“近3年,學院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李宏話語堅定,“我們正緊扣新疆產業需求,深化東西部協同育人,推進學院數字化轉型,為和田培育更多新質人才,為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堅實的人才支撐。”

如今,第十一批天津援疆干部三年任期已經走過兩年多,“援疆三問”的答案早已深深鐫刻在昆侖山下的綠洲沃野,書寫在各族群眾的心坎中。十五載津和心手相牽的實踐證明:對口援疆從不止于資金與項目的輸送,更是心與心的同頻共振。

當海河潮聲與大漠駝鈴和鳴,這片土地上拔節生長的不僅是產業與技術,是跨越山海的家國情懷,更是永恒綻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記者 陳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臺資訊 incentive-icons
金臺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
1399768文章數 200216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定市| 原阳县| 宿松县| 元朗区| 莒南县| 治多县| 仁怀市| 民县| 太湖县| 桂林市| 通道| 黔西| 临猗县| 炉霍县| 九台市| 赫章县| 石柱| 临城县| 瑞金市| 景东| 建昌县| 商河县| 陆川县| 察隅县| 泾川县| 新河县| 洛扎县| 吴堡县| 九寨沟县| 襄汾县| 张北县| 桦南县| 东台市| 苏尼特左旗| 呈贡县| 类乌齐县| 监利县| 洛宁县| 南靖县| 青冈县|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