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來臨,各地的旅游業再次迎來了旺季,尤其是那種少數民族地區,無數的游客為了體驗當地的特色習俗蜂擁而至。
但是由于對當地習俗缺乏了解,導致不少游客在體驗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情況。
這兩天,有游客稱在云南體驗當地火把節的時候不少人被燒傷,其中更有人被造成二級燒傷。
消息傳出便引起網友疑問,參加個當地習俗活動怎么會造成這么大的事故呢?
當視頻曝光,事故的原因令得無數人嘩然!
火海驚魂夜,祈福儀式突發意外
7月18日,網絡上突然出現的一則視頻吸引了無數人的注意力,視頻中不少人圍在一起參加云南當地特色的火把節,但是當人們一個接一個跳過火堆的時候,意外卻發生了。
很多人發出慘叫,仔細一看原來是在跳火堆的過程中被燒傷了,而事故當中的尹先生至今回憶那驚魂一刻仍心有余悸。
作為游客,他被本地朋友熱情邀請參加火把節,體驗當地最具特色的“跳火堆”傳統習俗。
朋友信心滿滿地準備跳過火堆祈求平安時,不料火堆上的火焰竟然瞬間爆發,竄出幾米高,將整個人都包裹在里面。
據尹先生描述,那一刻火焰猝不及防的突然變大,朋友根本來不及反應。
結果他的臉部與手臂首當其沖遭受烈焰侵襲,劇痛之下本能地拍打身上著火部位,但為時已晚皮膚上迅速鼓起雞蛋大小的水泡。
見此情況,尹先生急忙將朋友送往當地醫院治療,冰塊暫時緩解了傷者灼燒感,卻無法阻止水泡繼續蔓延。
更令人震驚的是,到達醫院后他們發現急診室里燒傷患者竟然已經排成長隊。
經過檢查,尹先生的朋友被確診為二級燒傷,據他描述,朋友在接受治療的時候疼的渾身止不住的顫抖,而周圍還有數十個同樣因為跳火堆被燒傷的人排隊等待治療。
傷者中既有像他朋友這樣的本地人,更多是充滿好奇嘗試的外地游客,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痛苦與懊悔。
那么只是正常地體驗一下當地的特色民俗活動,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受傷呢?
事故原因浮出水面
隨著現場視頻的曝光,引發事故的原因也隨之暴露在人們眼前。
從視頻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人們跳躍火堆的時候,周圍人群中有人故意向火堆中投放了一些東西,致使原本不過一米來高的火焰直接躥升至數十米高。
在那一瞬間,跳躍火堆的人被完全包裹在其中,周圍的人更是發出驚呼,四散開來,原本歡快的現場瞬間亂作一團。
事后據尹先生所說,當時周圍人向火堆投放的是助燃效果特別好的松香。
而松香粉作為傳統助燃劑,在火把節中使用已有數百年歷史,這種黃色粉末狀物質由松樹脂提煉而成,燃點低且燃燒迅猛。
當大量松香粉集中拋撒時,火焰溫度可在半秒內突破800℃,遠超普通柴火的燃燒強度。
因此如果人們尤其是外地游客倘若不了解情況,在跳火堆的時候沒有做好防護的話就很容易直接被燒傷。
之后尹先生朋友就診的那家醫院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表示,僅這兩天,科室就接診了超過10名火把節燒傷患者。
“今天又收了好幾個,都是玩松香被燒傷的”,醫護人員無奈表示,“傷勢輕重不一,但臉和手這些暴露部位最嚴重”。
該醫護人員還透露,今年燒傷人數明顯多于往年,且多數傷者集中在外地過來的年輕游客群體。
“最有效的防護措施就是不參與玩松香”,她嚴肅提醒道,“火焰無情,等感覺到燙傷時已經來不及了”。
而在事情發生后有網友評論,當地人可不是這么玩的!
更有當地網友表示,撒松香是對著火不是對著人,而且皮膚不能露出來,松香的量更沒有那么大!
既然跳火堆活動的危險性這么高,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人參加呢?
傳統習俗暗藏危機
火把節跳火堆習俗源于白族古老傳說,象征以火驅邪、祈求豐收。
參與者相信成功躍過火堆能帶來整年好運,本地人常以撒松香方式增加儀式感。
然而隨著大理旅游持續升溫,火把節已從本地民俗慶典轉變為吸引游客的文旅名片。
今年火把節期間,大理古城、喜洲等地游客量較平日大幅增長。
大量缺乏風險認知的游客涌入,使傳統儀式風險倍增。
尹先生面對記者表示,他的朋友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事發前邀請他們一起體驗當地的火把節。
像他這樣被本地朋友引導體驗“地道民俗”的游客不在少數,卻少有人被告知松香助燃的危險性。
危險往往發生在群體無意識行為中,當數十人同時向火堆拋撒松香粉,累積劑量遠超安全范圍。
大理消防部門曾做過測試:500克松香粉可使火焰溫度在0.3秒內驟升300℃,而節日現場單次拋撒量常常達到數公斤。
“撒松香特別多,火勢太大”,多位受傷游客在社交媒體發布的視頻中反復提到這個細節。
其中一段視頻清晰顯示,五名圍觀者幾乎同步撒出松香,火堆瞬間爆燃,跳躍者衣物明顯著火,尖叫聲刺破夜空。
事后尹先生在社交平臺發出警示,在旁邊看看熱鬧就行了,一定要注意安全。
他特別提醒游客沒有必要的話盡量不要參與跳火堆,如果真的想要體驗,事前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
然而在節日狂熱氛圍中,這樣的理性聲音往往被歡呼聲淹沒。
值得注意的是,本地參與者受傷比例遠低于游客。
對此有網友評論,本地人熟知火勢變化規律,掌握跳躍時機與防護知識;而游客既不懂火焰特性,又易受氣氛感染沖動嘗試,甚至在酒精作用下做出危險舉動。
而面對火把節頻發的燒傷事件,民俗保護與游客安全間亟待建立有效平衡。
如何平衡文化傳承與安全保障?
傳統需要尊重,但安全底線不能放松,有網友建議在火把節現場設置專業安全員,控制松香使用量,并劃分體驗區與觀賞區。
事實上,大理部分村鎮已開始改良傳統儀式,喜洲鎮今年采用電子火焰與傳統火把結合的方式,在保留文化符號的同時降低風險。
而巍山則通過劃定專用跳躍區、配備滅火設備、培訓安全志愿者等措施保障活動安全。
當祈福的火焰變成傷人的兇器,是時候重新思考:如何在文化傳承與生命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
在這里也提醒人們,在出門旅行參加各地的特色民俗活動時,事前一定要做詳細的了解,以自身安全為前提,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信源來自:男子火把節跳火堆被撒松香二級燒傷!多名游客稱被燙傷起水泡
光明網2025-07-21 06:5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