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以“‘寧’靜山城‘蒗’漫彝鄉”為主題的2025年彝族火把節點火儀式暨火把游行活動在云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萬格廣場舉行。伴隨著夜幕降臨,數萬名身著節日盛裝的當地各族群眾與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游客匯聚于萬格廣場,一時間,“寧”靜山城化作了火光與歡樂的海洋。
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火把節的起源承載著民眾驅除邪惡、祈求豐收和光明的樸素愿望,體現了彝族人民不畏艱險、熱愛生活的民族精神。當晚19時30分,儀式在萬眾矚目中正式開始。在莊重古樸的音樂聲里,德高望重的彝族畢摩大師身著傳統祭祀服飾,手持法器,緩步登上祭臺。他口中低聲誦念著古老的經文,他為土地祈福,為人民納祥,并以傳承千年的方式,在眾人的屏息凝神中,引取了當晚最神圣、最純凈的火種。
圣火點燃了廣場中央三支巨大的主火把,火焰瞬間升騰,熊熊燃燒,映紅了整個夜空,也映紅了在場每一個人的臉龐。這三把火把,分別象征著“事業如烈火燎原,生活似火焰紅火,民族團結像火焰般熾熱”。
20時許,規模盛大的火把游行正式啟動。在民族打跳隊伍引領下,成千上萬的群眾點燃了手中的火把,匯成兩條蜿蜒數十里的“火龍”。火光照亮了整條瀘沽湖大道,形成了流動的星河,場面蔚為壯觀。隨后,盛大的篝火晚會開啟。人們自發地圍著沖天的篝火,跳起奔放的“達體舞”,雄渾的歌聲、爽朗的笑聲與清脆的月琴聲交織回蕩,將節日的狂歡推向了頂點,成為一幅“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動人畫卷。
寧蒗縣地處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圈的地理中心節點,因其獨特的彝族文化而被俗稱為“小涼山”。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住著彝族、普米族、摩梭人等多個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7.3%,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近年來,寧蒗縣緊緊圍繞建設“全省文化旅游特色縣”的目標,立足自身豐富的文化與生態資源,將特色文化、優勢產業、自然生態及秀麗美景有機融合,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新成績。2024年,全縣共接待游客517萬人次,同比增長1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高達89億元。火把節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正是寧蒗縣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戰略的生動縮影。它不僅是一場文化的展示,更是一個經濟的引擎,一個全民參與的平臺。(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趙黎浩 通訊員徐俊)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