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重慶頻道
人民網記者 胡虹 劉祎
“去服務區超市買杯咖啡的時間,車就充滿電了。”
5月26日,在渝蓉高速大足服務區超級充電站,來自深圳的游客陳先生邊給車輛充電邊感慨:“和以前比起來,重慶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完善多了,駕駛新能源汽車來這里旅游,完全沒有‘里程焦慮’。”
新能源汽車車主在重慶捷充財富園超充站使用液態超充樁。人民網記者 劉祎攝
汽車是重慶的優勢主導產業之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是重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2024年,重慶市新能源汽車產量95.3萬輛,同比增長90.5%。今年1至5月,重慶市新能源汽車產量37.3萬輛,同比增長21.9%。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同時,充足的電能和完善的充換電設施也需同步。2024年2月5日,人民網以《人民直擊:春節回家,高速路網充電方便嗎?》為題,報道了臨近春節,重慶高速公路上的補能續航問題,引起重慶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重視。
報道后,重慶市政府作出積極回應,2024年3月,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新能源汽車便捷超充行動計劃(2024—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構建以超充為主體、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助力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
《行動計劃》發布后,重慶配套出臺《重慶市超充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指南》,并推出全市統一公共超充品牌“重慶捷充”,建成“分布均衡、充電便捷、智能高效、機制完善、技術先進”的便捷超充生態環境。
高速服務區充電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現在來這里充電,排隊的情況少多了。”在渝蓉高速圍龍服務區充電站(出城方向),正在充電的貨車司機龍濤告訴記者,他長期往返這條高速,以前圍龍服務區只有8個充電樁,由于往來車流量大,充電排隊情況時有發生。“現在服務區的充電樁比油槍多,充電又快,節約不少時間。”龍濤說。
改造升級后的渝蓉高速圍龍服務區充電站(出城方向)。人民網記者 劉祎攝
過去,由于往來車流量大,圍龍服務區的快充車位長期處于飽和狀態。《行動計劃》發布以來,當地對圍龍服務區充電站改造升級,原有8個充電樁容闊為14個充電樁,可同時為16輛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服務,大幅縮短車主等待時間。
國網重慶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黨支部副書記、職工董事周文平介紹,國網重慶電力積極落實《行動計劃》,目前公司在全市范圍建成超充站點140座,其中,在高速公路區域新建17座站點,還對原有的 76座站點改造升級,每個服務區至少配置2個最新液冷超充終端,單槍輸出功率提升至480kW,大幅縮短充電時長。
充電站升級,是重慶高速公路快速補能建設的一方面。為加快全市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當地擴容市場主體,由地產集團及所屬重慶綠色能源公司與重慶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合作,共同打造“綠能體系”,解決“充電慢”這一痛點,建設充電速度更快、時間更短的超充設備。
6月23日,在渝蓉高速大足服務區高速綠能超級充電站內,工作人員正在對充電樁涉及的供電線路及設備開展紅外測溫,詳細檢查充電樁設備本體、周圍環境。同時,還為前來使用充電樁的車主提供服務和幫助,及時解答他們在充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充電站目前有22個充電樁,其中超充有5個,充電功率最高可達到480kW,為市民提供‘充電5分鐘,行駛400km’的極致體驗。”重慶數字交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相關負責人熊斐介紹,為保障場站運行的安全性及穩定性,公司建立了2套巡檢制度,并將相應的檢查記錄進行留檔備查。目前,公司在高速路段已完成62座超充站的建設,均高效運行。
渝蓉高速大足服務區高速綠能超級充電站。人民網記者 劉祎攝
截至6月底,重慶全市高速公路服務區已建成充電站295座,充電樁1609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覆蓋率達100%。其中,建成超充站183座(覆蓋142側服務區),超充樁401個,超充站覆蓋率77.6%。到2025年底,將實現全市高速公路服務區超充站全覆蓋。
年底建成超充站2000座 形成便捷超充生態
“目前,全市已建成超充站1403座,建成超充樁2472個,超充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全國第一。”重慶市超充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專班負責人王小龍介紹,當地高速公路服務區快速補能效率全國領先,同時實現全市鄉鎮街道超快充基礎設施全覆蓋,大幅提升了超快充服務水平,有效緩解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充電焦慮。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我們需要更加關注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重慶市綠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兼前期工作部部長徐華鍵表示,為推動重慶打造便捷超充之城,綠色能源公司編制了一張圖、搭建了一張網、建設了一批站。
徐華鍵解釋,一張圖是指充換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推動站點布局更加均衡;一張網是指“渝易充APP”,為市民群眾找樁、查價、掃碼充電提供統一入口,做到“一個APP,易充全重慶”;一批站是在市政府指導下利用國有存量公共停車場和市級儲備社會停車場用地建設約200座超充站,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支撐性保障性作用。
國網重慶渝北區魯能星城超級充電站。人民網記者 劉祎攝
打開“渝易充APP”,可以看到重慶中心城區正在加快形成“1公里超充圈”,超充站點廣泛分布在居住區、辦公區、工廠、商圈附近,可提供就近、便捷的充電服務。
“用上超充后,吃碗小面的時間電就充滿了,非常方便。”6月25日,在國網重慶渝北區魯能星城超級充電站,新能源車主汪琳正在使用液冷超充槍給新能源車充電,在附近上班的她,現在基本不會擔心自己的車續航問題。
這座占地面積超8000平方米的超級充電站,覆蓋超充、快充、換電、公交、車網互動等全場景的充電矩陣。全站配置51臺智能充電樁(含480kW超充樁),可同時為62臺車輛提供充電服務;專屬公交充電區配備大功率直流快充樁,滿足30余輛新能源公交高效補能;雙艙智能換電平臺,日均服務能力達800輛次,保障出租、網約車3分鐘滿電出發……
王小龍告訴記者,當前,重慶正在加快建設“便捷超充之城”。到2025年底,要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超充樁4000個以上。“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兆瓦級超充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干線物流、城配物流、港航物流重卡超充場景,建成重慶捷充、便捷超充、高效充電、出行無憂的便捷超充生態。”
附此前相關報道:人民直擊:春節回家,高速路網充電方便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