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妙
37歲的董晴最近因為一段20秒的戲火了。
在新劇《以法之名》里她演萬氏集團法務(wù)總監(jiān)張文菁,
法庭上那句“萬海無罪,我們不是黑社會,這些都是誣陷”一出來,
情緒一下子就炸了,臺詞又穩(wěn)又有勁。
這段戲直接被央視點名表揚,
導(dǎo)演傅東育在采訪里還特意叫她“董晴老師”。
現(xiàn)在網(wǎng)上到處都是這段視頻,點贊早就過了百萬,
好多人學著她的語氣拍模仿視頻,評論區(qū)里都在說“這演技拿白玉蘭女配穩(wěn)了”。
之前誰能想到,一個不算主角的角色能因為20秒的戲讓全網(wǎng)討論,
連平時不怎么關(guān)注演技的路人都跑來夸她“眼睛里全是戲”。
北電“小周迅”資源困局
誰能想到這個現(xiàn)在被全網(wǎng)追捧的女演員,十八年前剛出道時,連個正臉鏡頭都要靠搶。
1988年出生在山東淄博的董晴,考進北電表演系那年才18歲,
上學時就因為靈氣勁兒被老師叫做"小周迅"。
2007年出道時,誰都以為這個科班出身的姑娘能順風順水,
可同班的景甜早就頂著"京城四美"的頭銜演大女主。
吳謹言也靠《延禧攻略》成了收視女王,唯獨董晴因為家里沒人脈沒背景,
《外科風云》里她演的護士只露了半張臉,觀眾連她的名字都記不住。
劇組選角時總說她"沒有記憶點",要么就是"不夠美艷也不夠清純",
卡在各種標簽中間不上不下,演完一部戲就像人間蒸發(fā),
下次見著又是新劇里的小配角。
這些年她演藝生涯只能用不溫不火來形容了,
一直都在演藝道路上前行,但始終磕磕絆絆。
沒有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資源困境也始終困擾著這位實力派演員。
用配角死磕演技之路
但董晴沒放棄,18年里演了50多個配角,個個都帶著股"死磕"的勁兒。
從《最好的我們》里熱情爽朗的"貝塔"蔣年年,
到《西小河的夏天》里讓她提名新銳女演員的沈秀娟,
再到《心居》里摔碗戲手被碎片劃傷還堅持拍完的葛玥,每個角色都像剛接的新戲。
《去有風的地方》演單親媽媽謝曉春,據(jù)傳她真跑去菜市場蹲了三天,
跟著小販學砍價的語氣和手勢。
《塵封十三載》里演眼底藏著落魄的杜梅,
她提前半個月不怎么睡覺,就為了找那種疲憊又強撐的狀態(tài)。
觀眾說她是"劇拋臉",上一部戲里還是穿著精致的白領(lǐng),
下一部就成了灰頭土臉的農(nóng)村婦女,連親媽看電視都認不出哪個是她。
也正是這種經(jīng)歷和對待角色的態(tài)度,讓她在業(yè)內(nèi)慢慢有了名氣。
導(dǎo)演們愿意找她拍戲,覺得她能把角色吃透,
同劇組的演員也愿意和她搭戲,說她能帶動情緒。
她沒因為這些改變什么,接戲還是先看角色合不合適,不看是不是主角。
拿到劇本就一門心思研究,該體驗生活就去體驗,該琢磨細節(jié)就反復(fù)練。
現(xiàn)在她接的戲越來越多,戲份也慢慢重了,但她還是老樣子。
她跟同為演員的丈夫戚九洲戀愛12年才結(jié)婚,
婚禮辦得悄無聲息,只請了黃曉明、譚松韻幾個好友,
這幾年合作過的男演員不少,卻從沒見她炒過CP,
她只認準一句話,那就是:“演員靠角色說話就行”。
大家都說,她能走到今天,全是自己一步步拼出來的,沒什么捷徑。
《以法之名》破局與演技幕后
《以法之名》里的張文菁,一開始就是個推動劇情的"工具人"角色,
臺詞不多還全是法律術(shù)語。
董晴拿到劇本那天,據(jù)說在酒店房間把所有臺詞抄滿了備忘錄,
進組頭三天沒戲拍,她就蹲在片場墻角對著空氣練。
實拍那場法庭戲時,她穿著一身黑色西裝,
素顏直面鏡頭特寫,嘶吼到后槽牙都發(fā)酸。
跟蔣欣對峙時,那段連珠炮式的反問"證據(jù)呢?動機呢?你們調(diào)查過萬氏的慈善項目嗎?"
語速快得像機關(guān)槍,每個字都砸在點上。
就因為這幾場戲,原本豆瓣7.0分的劇,播出后評分漲到了7.2,
評論區(qū)里全是"為張文菁加一星"的留言。
短視頻爆火只是一個契機,但是真正能夠被觀眾接受的還是這部劇的內(nèi)涵,
以及演員對角色的精準把控。
能夠爆火的背后,是董晴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娛樂圈咖位洗牌
董晴的突然爆火,其實撕開了娛樂圈多年的潛規(guī)則。
《以法之名》劇組一開始定的張文菁扮演者是位流量小花。
片方看重的是她的粉絲號召力,可導(dǎo)演傅東育力排眾議,
堅持要用董晴,說"這個角色需要能扛住法庭戲張力的演員"。
現(xiàn)在看來,這個決定太明智了。
觀眾早就看膩了那些拍戲念數(shù)字、情緒激動只會五官亂飛的流量明星,
董晴這段20秒的戲出來后,網(wǎng)上掀起了"張文菁臺詞挑戰(zhàn)",
連素人都在模仿她的語氣,大家用這種方式力挺實力派。
現(xiàn)在打開《以法之名》的彈幕,滿屏都是"她的標簽叫——好演員!",
那些曾經(jīng)靠流量堆砌起來的虛假熱度,在扎實的演技面前終于露了怯,
市場好像終于開始明白,能扛戲的從來不是流量數(shù)字。
董晴爆火的啟示錄
董晴這18年沒走捷徑,50多個配角磨出來的演技,
讓她成了“黃金配角轉(zhuǎn)型實力派”的例子。
現(xiàn)在劇組選角時,“能不能扛戲”成了比流量更重要的標準,
有導(dǎo)演說“找她演配角,放心”。
網(wǎng)友說好演員就該被看見,說明大家心里有桿秤。
她的成功不只是個人逆襲,證明實力才是娛樂圈真正的硬通貨,
流量退潮后,像董晴這樣死磕角色的演員,早晚會發(fā)光。
希望董晴能夠借助《以法之名》這部戲,讓自己的咖位真正穩(wěn)定下來,
未來收到更好的資源,為喜歡她的粉絲們演繹出更多的優(yōu)質(zhì)的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