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U16青年隊。
這個夏天,關于“看見”與“被看見”的故事,正在籃球場上不斷上演。
剛剛落幕的女籃亞洲杯上,日本女籃19歲小將田中心的驚艷表現,讓球迷看見了日本女籃后備力量的崛起,也再次印證了其青訓體系的扎實。而在上海,一場青少年籃球賽事,同樣延續著“看見”與“被看見”的主題。
7月20日,2025上海明日之星籃球爭冠賽落下帷幕。英格蘭籃球UK50精英隊以63比61擊敗中國國家U16青年隊,奪得本屆賽事的冠軍。中國國家U16青年隊獲得亞軍,澳大利亞青年選拔隊獲得季軍。
如果說,奪冠的英格蘭隊完成了“被看見”的逆襲,那么在國際籃球交流日益緊密的今天,努力“看見”世界,是每一支參賽球隊共同的課題。
英格蘭籃球UK50精英隊。
被看見,“下狗”的逆襲
“踏上這片場地前,我們就深知自己是‘下狗’(Underdog)。”
前一秒還在冠軍的金雨中接受洗禮,后一秒,英格蘭籃球UK50精英隊主帥丹尼爾·詹姆斯就用這個略帶自嘲的詞,形容這支剛剛完成逆襲奪冠的隊伍。
這句看似謙遜的表述背后,藏著一段曲折的故事。
籃球的世界版圖上,英國從來不是什么傳統豪強,在這個以足球為主的國度里,籃球幾乎沒有太多存在感——截至目前,英國男籃僅以兩次東道主身份參加過奧運會,青年隊也從未參加過U19以下任何一屆男籃世界杯。
但當中英兩隊16歲的年輕人相遇,中國國家U16青年隊卻是失利的那一方。
更加戲劇性的是,這支一路逆襲奪冠的隊伍,隊內球員都是被英國國字號球隊拒之門外的“棄將”——他們曾在國字號U系列球隊選拔中鎩羽而歸,所以想要在這次比賽中打出好成績,努力獲得一個再次“被看見”的機會。
“這些球員沒有一個被英國隊選中,所以他們憋著一股勁兒,他們有東西想要去證明,他們也確實做到了。”丹尼爾·詹姆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參加明日之星籃球爭冠賽之前,這支隊伍成立剛剛九個月,也僅僅一起打過六次正式比賽。雖以不敗戰績登頂,但勝利并非唾手可得,逆轉幾乎成了英格蘭隊的比賽標簽。
小組賽第二場對陣澳大利亞青年隊,賽前鮮有人看好英格蘭隊,英格蘭隊在整個上半場也未曾領先。直到第三節結束,英格蘭隊才完成反超。而第四節,澳大利亞隊再次反超,最后憑借安東·薩芬的連續得分,才讓英格蘭隊涉險獲勝。
安東·薩芬。
整屆賽事中,英格蘭隊的韌性、逆轉能力,以及對陣澳大利亞的實戰中依然能送出六次扣籃的身體天賦,都刷新了人們對這支隊伍、乃至對英國籃球的刻板印象。
賽后,安東·薩芬毫不掩飾想要“被看見”的渴望:“現在,英國隊終于進入你們的視野了。雖然我們不是一個籃球傳統強國,但我們確實有很多出色的球員,我們有信心繼續打好比賽。”
與中國國青U16的決賽再度驗證了他們的底色:依舊是上半場落后、下半場逆轉、比分交替上演的拉鋸戰,英格蘭隊依靠最后時刻的執行力再次實現逆襲。
在丹尼爾·詹姆斯看來,這樣的韌性源自于內在的力量:“這種逆轉并不是偶然,它來自自我信念。我一直在努力將這種信念灌輸給他們——你必須先相信自己,才能讓別人看見你。”
張懿趙杰。
去看見,去提升
兩分之差痛失冠軍后,張懿趙杰眼圈泛紅,時不時用毛巾捂著臉。走下頒獎臺后,張懿趙杰就將銀牌摘了下來。
曾經在上海男籃和上海青年隊工作過的丹尼爾·詹姆斯,在張懿趙杰12歲時就看見了他的潛力。在頒獎現場,丹尼爾·詹姆斯專門找到張懿趙杰,兩人交談了將近半分鐘。
“我跟他說,‘你擁有巨大的潛力,你的上限是無限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保持謙遜,繼續努力訓練,不要被外界的干擾所影響,不要浮躁,只專注于訓練。’”
這并非熟人之間的寒暄。事實上,在U16國青的小組賽期間,英格蘭隊助理教練莫德斯托也曾一邊觀戰,一邊贊嘆:“I like the No.13.”
對于張懿趙杰這樣的年輕球員而言,最重要的成長往往不是奪得某一枚獎牌,而是在最能長球的年紀,看見不同的籃球風格、不同的對抗方式,從而真正提升自己。
小組賽首戰面對日本隊,盡管中國國家U16青年隊大比分取勝,但在張懿趙杰抽筋離場的短短幾分鐘內,原本領先的14分被迅速追到僅剩個位數。張懿趙杰賽后坦言:“這場比賽打得很累,日本隊節奏很快,我們之前從未接觸過這種打法,感覺完全抓不住。”
類似的“陌生感”并非個例。與澳大利亞青年隊交手時,上海青年聯隊在對方高壓逼搶下頻頻失誤,主帥王勇直言:“我們有些球員從來沒和國外球隊交過手,所以一上場身體發僵、頭腦空白,完全打不出平時訓練的東西。”
而正是這種“不同”,才最具價值。
上海青年聯隊隊長楊易軒在賽后總結道:“在與澳大利亞、英格蘭隊的對抗中,我們在身體力量上真的很吃虧,特別是在頂內線的時候,對方可以直接把人推到籃下。而在投籃穩定性方面,雖然每場比賽都有三分進賬,但命中率卻只有7中1、6中1,投籃的命中率和穩定性是自己要提高的。”
楊易軒。
是個人渴望,也是大勢所趨
對于“去看見”,球員們展現出相當高的積極性。
國青U16對陣西班牙的小組賽中,上海青年聯隊的隊員們悉數到場觀戰。上海青年聯隊隊長楊易軒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即便沒有教練組的要求,隊員們也迫切希望觀看其他隊伍的比賽,“我們想看看同年齡段國青隊的水平,國青隊的比賽態度、快攻轉換的沖擊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這種學習欲望,不只存在于一支隊伍之間,幾乎每場比賽,場邊總能看見其他球隊在觀戰。
事實上,這種“走出去、看進來”的氛圍,正是世界籃球發展的主旋律。
新北市南山高中隊的主教練陳柏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球隊在暑假期間會主動去外面“取經”。去年,球隊去了浙江回浦中學、北京以及日本、甚至菲律賓交流,“我們就是想看看外面的球隊在做些什么事情,每一次交流都會有不同的體悟,雖然比賽都輸了,但他們的收獲都很大。”
無獨有偶,與明日之星賽事同期舉行的躍界星途長三角國際青少年邀請賽上,泰國YBL聯盟U12隊主教練Joe透露,盡管YBL聯盟成立不足一年,但U12隊伍已經第四次出國比賽:“我們去過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越南……俱樂部間的交流是很頻繁的。”
在此背景下,明日之星籃球爭冠賽的舉辦正順應了國際交流日益緊密的潮流。作為上海重點培育的青少年三大球自主品牌賽事之一,該賽事歷經兩年發展,已獲評“上海賽事品牌”D級認證。
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徐濟成表示,這項賽事對青少年球員的成長意義深遠:“我們常說要與國際接軌,而接軌不是等成年后再開始,而是要從青年階段做起。這個賽事,一是幫助我們的優秀球員和國際選手交手、共同成長;二是通過比賽發現更多好苗子;三是讓基層教練開闊視野,推動整個青訓體系的發展。”
他也對這項賽事寄予了更長遠的期待:“希望‘明日之星’不僅成為中國青少年籃球提升的平臺,也能帶動國際籃球的共同進步。只有大家一起提高,中國籃球才能真正水漲船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