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韓一諾
常規競技體育敘事中,熱血賽事的底色往往是青春。但在這個夏天,一場落地北京的「全女」羽毛球賽事一改往常,顯得格外獨特——球場上的主角,成了中年女性。
日前,由關注女性成長的平臺「她山」與擁有豐富羽毛球賽事組織經驗的「羽眾」攜手舉辦首屆「她山·羽眾女子羽毛球賽」。這場面向25-60歲群體、僅設女雙項目的賽事,吸引了逾百名球友參加。
而這樣區別于常規比賽的年齡分組背后,深埋著主辦方對女性運動體驗的認真考量。
「雙打相較于單打,體能消耗更小??紤]到賽程,讓參賽者充分享受過程是我們的核心目標。」「羽眾」品牌創始人成果這樣解釋道。
至于未設置混雙項目的原因,他表示曾有同事反饋,在混雙比賽中,男性選手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女性選手的作用相對受限。而女雙項目能確保所有參賽者擁有充分的參與感,又可以有效控制體能消耗,成為最契合賽事理念的選擇。
圖源: 她山·羽眾女子羽毛球賽
透過這場「全女」羽毛球比賽,或許蘊含著專屬賽事的發展新趨勢?
賽事由資深賽事機構「羽眾」的聯合主辦,輔以北京羽協的人員支持。在保證賽事專業性之外,關注女性成長的「她山」則發揮平臺優勢——在賽事細節中融入對女性的理解與關懷,串聯起更深層的社群連接。
「50歲以上年齡組」的季軍金女士和聶女士表示,賽會在賽前帶領大家熱身時,非常貼心地考慮到年齡因素、放慢了熱身節奏。賽事安排清晰有序,加上場館內的精心布置,讓她們倍感放松自在。
更佳的參賽體驗,便是溫度與專業并存的優勢所在。「平臺x賽事機構」的辦賽模式,或將是未來女性賽事發展的新思路。
女性賽事如今的焦點,也從「有沒有」的基礎命題邁向「打造生態」——進入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階段。
回到比賽本身,賽事的一大目的在于展現「她力量」——這體現在搭檔間的默契配合、對每一分的專注爭取、得失分后的相互鼓勵;更體現在不同年齡、職業背景的人們因熱愛相聚,在協作中為爭勝而凝聚彼此力量。
無畏、專注與拼搏——這些特質是女性專屬賽事希望呈現的精神內核。
因此,類似賽事的一大價值在于更精準觸及并滿足女性運動愛好者的深層需求——創造一個能暫時卸下社會角色的專屬空間。
在球場上,你不再是職場中的奮斗者,家庭中的妻子、母親,所有人都共享著同一個名字——球員。
幫助女性剝離「角色」,回歸最本真的狀態,單純享受運動的快樂、為純粹的熱愛而戰,正是這樣專屬賽事存在的意義之一。
而其他運動中,女性為主角的賽事也在近年快速擴張。
由中國足協福特寶公司主辦的街頭女子足球賽事「怒放競技場」今年已是第三季。去年賽事共設9站,共有1600多名愛好者參與,比賽場次超過1800場。
眼下,女性運動熱潮正席卷城市街角、山野小徑、運動場館的每一個角落。賽事之外,還有遍地開花的女性跑步、騎行和戶外社群,生長態勢也正持續向好。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2023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女性健身消費者已然成為健身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占比達55.41%。
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主動追尋汗水淋漓的快樂和超越自我的成就感。
「怒放競技場」3V3足球比賽現場
不止現在,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理解并服務于女性需求的賽事出現,讓每一位熱愛運動的她,無論身處何種人生階段、鐘情哪項運動,都能擁有被支持、被理解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可以去擁抱那份剝離社會角色后的純粹熱愛。
*除特別標注外,文中圖源均來自她山·羽眾女子羽毛球賽
女孩不下場
記錄女孩兒們的體育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