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美親出代價來了?
越南4名前高官被問責,蘇林大權獨攬,要撥亂反正?
2025年7月19日,越南政壇發生了一件大事。
越南四位重量級的前高層人物,前總理阮春福、前國家主席武文賞、前國會主席王庭惠和前書記處書記黎明慨,在同一天被解除了在黨內的所有職務。
這四個人都是越南政壇的重要人物,其中阮春福曾負責經濟改革,武文賞是年輕一代的政治新星,王庭惠長期管理財政工作,黎明慨分管經濟決策。
這樣高級別的官員集體下臺,在越南近十年里是非常少見的。
這件事發生的時間點很特別。
就在不久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宣布越南同意20%關稅,但越南政府從未確認具體稅率,僅表示達成“公平貿易框架”。
越南談判團隊原本預期的稅率是11%,特朗普突然翻倍至20%讓他們措手不及。
更嚴重的是,越南還允許美國企業馬斯克的星鏈系統進入國內通信網絡,相當于讓外國掌握本國通信命脈。
這些被越南民眾痛斥為“跪美”的行為,觸碰了國家主權底線。
有分析認為,正是這種過度親近美國的做法引發了民眾強烈不滿,逼得現任領導人蘇林不得不出手調整。
除此之外,還有分析認為,蘇林去年上臺后,一直受到前領導人阮富仲留下的政治班底的制約。
這次下臺的四人中,阮春福代表北方派系,武文賞代表南方派系,都是阮富仲時期的“接班人”。
蘇林經過近一年的準備才突然行動,時機選得很巧妙。
有觀察指出,這4名高官下臺更像是蘇林借著民眾的不滿情緒,趁機清除舊勢力,把權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去年蘇林訪問中國回來后,就曾一夜之間撤換了七名高官,全是親近美國的官員。
這次再度出手,顯然是要徹底打破“四駕馬車”分權的舊格局。
越南正在面臨的經濟困境給這場政治變革添了一把火。
這個國家的制造業嚴重依賴從中國進口的原材料,電子零部件超過六成從中國來,塑料原料對外依賴度更高達80%。
美國突然加征的20%關稅,對越南簡直是雪上加霜。
經濟部門算過賬:光這一項就會讓越南的經濟增長掉1.5個百分點,等于白白損失60億美元。
更麻煩的是,如果按美國要求對中國原材料再加征40%的“轉運稅”,許多越南工廠直接就得停工。
越南老百姓最先感受到壓力,超市里進口商品價格半個月漲了12%,胡志明市工業區已有三成工人被裁員。
現實擺在眼前:蘇林不管是為了平息老百姓的憤怒,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都必須改變對美國的政策。
四位高官下臺前,越南外長裴青山還在東盟會議上主動約見中國外長,承諾加快中越鐵路合作,還表態支持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
這些動作很能說明問題,越南正在調整過去過度親近美國的路線。
其實蘇林去年訪問中國時,就提出過構建“中越命運共同體”,只是當時南方派勢力太強,政策推不動。
現在借著特朗普關稅這記耳光,蘇林終于有了撥亂反正的理由。
但無論出于哪種動機,越南的教訓已經很清楚:對美國一味讓步換不來尊重。
特殊時期越南全力給美國供應口罩,特朗普只輕飄飄夸了一句就沒了下文;
去年剛答應與美國的礦產合作,轉眼就被加征關稅。
這種得寸進尺的做法,讓很多越南人想起戰爭時期美軍噴灑“橙劑”的傷痛,至今還有50萬畸形兒童承受著后果。
現在的越南站在十字路口。蘇林通過反腐和撤換高官確實鞏固了權力,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軍方經商集團控制著全國10%的經濟總量,南方經濟總量占全國六成,這些勢力不會輕易認輸。
美國更不會坐視親美派倒臺,暗中扶持南方勢力反撲的可能性很大。
蘇林需要想明白的是:繼續在鋼絲上玩平衡,還是走獨立自主的路?
歷史給過答案,當年過度依賴蘇聯,結果邊境沖突時對方根本不出兵;后來學中國搞革新開放,經濟才有了起色。
說到底,國家之間講的是利益。特朗普的20%關稅像盆冷水,把越南澆醒了。
四位高官的下臺,不管是因為老百姓憤怒還是權力洗牌,都指向同一個方向:靠讓步換不來和平,唯實力贏得尊重。
越南若真想“撥亂反正”,光撤幾個人不夠,得看清誰在真心幫發展,誰只想把它當槍使。
這條路不好走,但總比當別人棋盤上的棋子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