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軍將領中要說軍事素養高的,非劉伯承莫屬,其實在黨內劉伯承還被稱為戰神。1912年劉伯承就進入了軍事學校學習,這是重慶軍政方面創辦的學校,當時劉伯承也才十幾歲,而且這期間他還讀了很多的兵書。
在南昌起義完成之后,劉伯承就在組織的安排下去了蘇聯學習軍事,可以說在這里他學習到了戰術戰略方面的知識,讓他在這方面的能力也提升了不少。在學業結束后,劉伯承就回到了國內,并且在蘇區擔任著重要的職務。
而建國后,劉伯承又創辦了軍事學校,并且為國家培養了不少的軍事人才,所以劉伯承在我國國防的建設上可是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他還算的上是我國軍校的開創者,以及軍校之父的稱呼。劉伯承的軍事能力也不僅僅是在理論方面,還有實戰上,曾經在革命戰場上,他也立下了不小的大功。就說辛亥革命,還有護法運動,北伐等,都有劉伯承的足跡,且他還有一個川中名將美稱。
在南昌起義的時候,劉伯承就是起義軍的總參,可以說軍事上的謀劃都是他來負責的。在太行山作戰的時候,劉伯承可是擔任著晉冀魯豫的軍區司令,另外渡江戰役開始時,劉伯承還曾指揮著兩個半的野戰軍作戰,為戰爭勝利做出不小的貢獻,而他在我軍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位置與影響。不少人說他與彭德懷,林彪還有徐向前,粟裕是軍中五虎將,并且深受毛主席的器重與信任,不過在劉伯承晚年時卻對一件事非常的懊悔,還說自己對不起毛主席的信任,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1930年劉伯承回國先去了上海,也就是在周總理的領導下工作,后來上海中央被叛徒出賣,岌岌可危,所以劉伯承就在博古的建議下去了蘇區。博古屬于國際上的特派員,一來到蘇區他就想要獨攬大權。不過博古對打仗并不擅長,所以他就將劉伯承給推出來,畢竟劉伯承不僅有軍事理論知識,還有實戰經驗,很適合領導部隊作戰,所以劉伯承就成為部隊的總長。
劉伯承本來就對革命充滿熱情,而且他還是大公無私的那種性格,所以自己知道的軍事理論,他都愿意教給別人。可是有一點劉伯承沒有注意到,那就是他才剛來蘇區,對紅軍的情況不怎么了解,這也就使得他說了一些有偏頗的言論。另外還對毛主席,林彪以及彭德懷等人給予批判,覺得他們的游擊理念根本就不適合正規作戰,尤其是大兵團作戰不能用。可是劉伯承不知道自己的這番說法,會給毛主席等人帶來的麻煩有多大。
毛主席原本想要紅軍以防御為主同敵人作戰,可是最后這個理念就被王明的積極作戰給取代,而且毛主席在一方面軍的職務也都被免除。于是在紅軍最后一次反圍剿作戰時,我軍損失非常大。這個時候劉伯承也明白了自己錯了,然后就積極的修正錯誤,甚至還同李德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在他看來紅軍的確不適合正規且大規模作戰,相反游擊戰才是能夠讓紅軍生存下來的關鍵。
不過這么做自然也就會影響到劉伯承,他之前的職務被免除,只在部隊里當了個團參謀長,可是劉伯承卻沒有后悔。在后來的遵義會議上,劉伯承就堅定支持毛主席,而且在之后的作戰中,他也是全力擁護毛主席,還為其出謀劃策。如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劉伯承是善于反思與改正錯誤的人,而且在尋找到正確做法后,他也會堅定不移的執行,而讓他晚年后悔的事就是曾寫了批判毛主席的文章,不過毛主席卻不怪劉伯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