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奶奶經常說“狗是忠臣,貓是奸臣”,我就問是什么意思,奶奶說:“家里即便是再窮,狗也不會離開,但是貓是哪家給它要吃的它去哪。”從那以后,我看貓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直到我媽從姥姥家抱回來了一只小貓,那只小貓是一只貍花貓,是姥姥家的母貓產的,它來到我家時只有幾個月大,奶兇奶兇的,想要摸它,它都得抬起爪子來拍我的手。
就是這只小貓,將困擾了我家多年的老鼠問題徹底解決了。以前,尤其是秋收之后,玉米會堆在院子里,老鼠白天都敢明目張膽的來偷,甚至敢跟我兩米開外對視。自從小花長大后,它們就都灰溜溜的搬家了。
不過,盡管這樣,以前養貓的也不如養狗的,狗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而貓平均十家有一家養的就不錯了。但是,如今似乎有些倒翻天罡,養狗的似乎少了很多,而養貓的反而更多了,而且事實也是如此,根據《2025 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所報告的內容,2024 年城鎮寵物主 (犬、貓)約 7689萬人,其中犬5258 萬只,貓7153 萬只,寵物貓的數量要多于寵物犬。
那么,這種變化是什么導致的呢?我們不妨先從為何以前養狗的人比養貓的多入手,來看一下貓是如何一步步的完成“逆襲”的?
為啥以前狗比貓多?
以前養狗的確實比貓多很多,這其實與狗和貓的馴化以及作用有關。早在1.5萬年,人類的祖先馴化了第一種動物-狼,它的馴化其實源于雙向奔赴,一部分狼主動的接近人,撿食人類的殘羹冷炙,再加上人的主動投喂,逐漸的狼被馴化成了狗。
狗被馴化后有兩個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是輔助打獵,因為人有穩定的肉食來源不過才幾千年,之前主要是靠狩獵,而狗嗅覺靈敏,能夠有效的發現獵物,并上去先消耗,增加人類捕獵成功率,降低受傷的幾率;第二個就是看家護院了,這個作用一直延續至今。
貓同樣也有野生祖先,它就是非洲野貓,最早是在尼羅河流域被人馴化的,馴化時間大約在9000-10000年前,它的馴化跟狗有些相似,都是主動靠近人類的生活區的。不同的是貓是被人類囤積的糧食吸引來的老鼠引來的,而且在與人類的相處過程中它幾乎沒有改變自己的食性,主要是靠抓老鼠和鳥來果腹的,盡管食譜不如野生環境下豐富,也算是吃到了主要獵物。
通過貓和狗的馴化以及馴化后的習性,我們可以發現兩個問題:第一,狗比貓聽話的原因,其實與人有關,狗被馴化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增強,能吃各種人類的剩菜剩飯,時間久了導致了狗的野外生存能力大大降低,尤其是在人類有了穩定的肉食來源之后,狗打獵的屬性逐漸的被磨滅,大多數人養的都是看家護院的狗。
這些狗必須要聽話,不然就會被淘汰,而貓就不同了,它甚至不依賴于人類提供的食物,自己就能生存,所以它跟人更像是合作的關系,而不是依附,這樣想要貓聽話就很難了。
第二:在以前,治安比較差,人們居住環境防盜能力也比較差,而以前家家戶戶都有家禽和家畜,所以小偷是比較多的,這使得家家戶戶都會養狗防盜。
而貓就不一樣了,只要一家養貓,附近幾戶人家的老鼠都會明顯的減少,因此,結合貓不如狗聽話以及它們的作用不同,最終導致了以前養狗的比貓多很多。
貓是如何逆襲的?
雖然狗曾經的數量遠多于貓,但如今的貓已然實現了彎道超車,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這還要從如今人們的生活說起。
我們在上面說過,狗曾經比貓多與看家護院有很大的關系,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住所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由原本的低矮院墻,變成了如今的高墻大院,而且如今的治安水平也不是以前能比的,再加上監控的出現,讓狗最大的作用-看家護院能力逐漸的被淡化,這使得狗逐漸的在農村“失勢”了。
在城市,狗主要的作用是陪伴,也就是寵物屬性。但是如今年輕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生活壓力也逐漸的變大,此時,狗的一個缺點就凸顯出來了,那就是需要遛狗。狗的祖先是狼,它們的活動量是非常大的,即使被馴化后,它們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也是相對自由的(白天多散養,晚上才拴起來)。
這使得狗需要一定的活動量,不然后果就是各種拆家,而較快節奏的生活讓許多人已經疲于遛狗,有些空閑只想躺在床上或者沙發上刷會手機,這使得狗在城市里的地位也逐漸的開始不保,最終導致了養狗人嚴重減少。
而貓則不同,它們相比較狗有著三大優勢:第一就是體型,貓的平均體型要遠比狗小,這樣即使蝸居不能養狗,也能養只貓;第二是性格,相比較狗的活潑,貓則更加安靜,它只需要待在一個角落就能玩一整天,而且相對安靜的貓也不需要太大的運動量,所以,養貓不需要像狗那樣天天溜。
第三就是身份轉變了。隨著世界范圍內寵物市場的逐漸崛起,貓作為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它也逐漸的在人的干預下發生轉變,不僅通過各種雜交培育出了新的好看的品種,它們的性格也在人為的選擇下變得更加溫順。
除此之外,貓相對狗來說也更加安靜,除了發情期,貓很少會發出叫聲,而狗在人類世界看了上萬年的門了,聽到異響就叫已然是常態,而如今尤其是在城市里,狗在家里亂叫可是擾民的。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情緒價值對決,狗的掏心掏肺,貓的若即若離在如今恰好在人們眼中反了過來,比如當你上了一天班回家時狗搖尾撲舔,寫滿“沒你我活不了”,但殊不知此時疲憊的只想靜一靜。而貓可謂是頂級的”PUA“大師,你工作時它睡成海報,你emo時它蹭手遞爪,你想抱它?轉身留個屁股:“莫挨老子!”——被虐反而更上頭。
心理學家解碼:貓的“嬰兒圖式”(圓臉大眼)激發人類保護欲,但獨立人設又讓人保持舒適距離——完美拿捏當代親密關系痛點。
結語
當年輕人把手機屏保換成貓,在工位擺滿貓爪杯;當房東默許租客養貓卻禁狗;當寵物經濟為“喵星人”再造萬億賽道——這場看似偶然的“物種更迭”,早被寫進文明演進密碼:
狗的忠誠,屬于部落時代的篝火; 貓的孤傲,才是原子社會的解藥。
正如那只總在凌晨四點踩醒你的貓,它用琥珀色的瞳孔倒映出時代真相:
“你們推崇狗的服從,卻渴望像貓一樣活著——不討好、不解釋、不理睬。”不過,話說回來,你覺得未來的貓會把狗淘汰,一家獨大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