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韓國認,壞事中國背?”
7月20日,光明網等多方官媒集體報道“韓國游客偽裝中國人在泰國群毆事件”。
10天前,泰國的芭提雅餐廳里,有一群亞裔面相的游客起了激烈的沖突。
他們在大庭廣眾之下相互扭打在一起,現(xiàn)場畫面一片混亂。
一位“紋身男”甩開膀子沖了上去,企圖靠重量壓制對方,看起來異常彪悍。
另一位“白衣男”也不是吃素的,撈起酒瓶瞄準“紋身男”頭部,來了一招“精準打擊”。
身邊伙伴給他倆打配合,大喊著“哎一古”“西八”,也紛紛加入“戰(zhàn)局”。
周遭吃飯群眾無辜受牽連,幾張飯桌上的盤碟都是一片狼藉。
人們一邊趕緊散開撤離,一邊趁機用手機拍下這混亂的一幕。
這場他國游客在泰國的紛爭,顯然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響。
一些泰國的自媒體還沒弄清真相,就斷定這是中國游客在鬧事,并且還大肆宣傳。
中國游客萬萬沒有料到,遠遠地當個吃瓜群眾,竟然都能“引火燒身”。
“視頻里那么清晰的韓國話,你們是一個都聽不到嗎?”
“中國人會把‘阿西八’和‘哎一古’掛到嘴邊嗎?”
由于近些年泰國旅游頻頻出事,去往泰國的中國游客數(shù)量已經減少了34%。
在這種情況下,泰媒非但不反思自己的問題,反而還持續(xù)報道不實的新聞消息。
如此消磨中國游客的信任度,只會讓他們的旅游業(yè)受阻更甚。
或許是自知理虧,泰國媒體很快改變了說辭,把“中國游客斗毆”,改成了“中韓游客斗毆”。
可這下,韓國人又不愿意了。
以《每日經濟》為首的韓國媒體,在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刻急吼吼地為自家人“洗白”。
他們認為一定是中國游客在偽裝韓國人,以此來抹黑韓國游客。
韓國媒體的報道很快獲得了許多韓國網民的認同。
一時之間,中國游客成了“始作俑者”,成了“眾矢之的”,誰都能過來踩上兩腳。
但在這個關頭,泰國媒體又又改變了說法,殺了韓國一個措手不及。
泰國警方表示,在經過調查求證后發(fā)現(xiàn),這幾位打架斗毆的游客全都是韓國人。
全程沒有中國游客參與,都是韓國游客們的內部矛盾。
韓國網民義憤填膺好幾天,結果發(fā)現(xiàn)竟然真的是自己人闖的禍。
這下,叫囂最兇的人一下子啞了火,被“打臉”后灰溜溜地刪評閉麥。
本就是他們韓國人在外面惹的事,卻反過來誣陷我們“抹黑”他們。
越是這樣急著譴責,就越是暴露某些人那脆弱敏感的自尊心。
調查清楚后,泰國警方起訴了那幾位斗毆的韓國游客。
要求他們交10萬泰銖(約2.3萬人民幣)罰款,還要賠償餐廳的損失。
最終,這幾個韓國人交了錢被釋放后,就趕緊離開了。
雖然“中國人斗毆”的謠言得到了澄清,但是這一事件難免會對中國游客的風評造成影響。
國人紛紛要求讓那幾家報道不實新聞的媒體向中國游客道歉。
韓媒總說中國游客偽裝韓國人,但搞笑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恰恰相反。
有不少韓國游客在國外游玩時,特別愛偽裝成中國人。
或“弄虛作假”或“小偷小摸”,給真正的中國人帶來不少麻煩。
全球最熱門的游客群體,一定非中國莫屬。
我們國家有著龐大的人口,出國旅游的游客數(shù)量也是相當可觀。
甚至可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游客”。
因為數(shù)量多,能帶來更多的旅游效益。
所以許多國家會專門提供中式服務,甚至景區(qū)路標也寫上了中文。
但出國游客數(shù)過于龐大后,不可避免地會引來一些紛爭。
“中國游客的素質”成了被爭議幾十年的一個問題。
許多外國人還對中國人抱有“素質不佳”的刻板印象。
隨著中國不斷崛起,從國內的旅游氛圍就可以感受到,中國人的素質一直在進步。
而且大多中國人骨子里都很有集體榮譽感,到了國外肯定會更加注意形象。
可我們明明已經做出改變,關于素質的問題偏偏還是爭議不斷。
很快有人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原來一些韓國游客會冒充中國人在別的國家肆意妄為!
一個網友在美國的超市買東西時,看到幾個韓國人一邊大聲嚷嚷,一邊推開別人插隊。
有人上前理論,他們卻一臉無所謂地說:“We are Chinese(我們是中國人)”
旁邊的中國網友瞬間火大,他讓這些韓國人把剛剛說的英語翻譯成中文。
結果這些人立馬說不出話來,隊也不插了,灰溜溜趕緊閃人。
2024年,同樣有4個韓國人在泰國參加潑水節(jié)。
他們趁著最混亂的時候混進兩千多名行人當中,悄悄摸摸地干起了壞事。
一位帶著金項鏈的泰國人成了首要目標,他們一把拽下項鏈就拔腿狂奔。
在失主報警后,這4個韓國游客很快落網。
在被審訊的過程中,他們堅稱自己來自中國,還好警方沒有輕信,調查清楚了國籍。
由于“盜竊+搶劫”,他們喜提5年“鐵窗淚”。
而在2018年的時候,就有日本媒體公然指責韓國的游客素質低下。
在日本旅游時,不僅大吵大鬧、許多不文明的行為,而且十分看不起服務人員。
但是韓國人聽到日本的指責后卻怒了。
他們認為日本人肯定認錯了,堅稱那些做不文明行為的全都是中國游客。
在國外做了好事,那就是韓國人;一旦做了壞事,就讓中國人背鍋。
中國游客人都麻了,不知道還有多少韓國人抹黑我們的惡行沒被爆出!
還有一些韓國人特別喜歡在中國友好國家冒充中國人。
尤其是在巴基斯坦,一句蹩腳的“你好”,就能讓熱情的老板免單。
“巴鐵”人們常常被韓國游客這樣糊弄,久而久之甚至都學會怎么分辨了。
一個巴基斯坦人說,在合照時跟我們搭肩相擁的是中國人。
而那些只會比剪刀手的,大概率就是冒充中國人的韓國游客。
為什么明明自詡強國,但韓國游客卻總喜歡在外偽裝中國人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十分顯而易見。
越缺少什么,就越想要極力證明什么。
韓媒為了極力證明韓國人的素質、不惜貶低中國游客的行為,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中國地域遼闊、國力強盛、資源豐富,而這些都是韓國所不具備的。
在中韓網民的“網絡口水仗”中,韓國網民很難占據(jù)上風。
因為“韓國曾是我們附屬國”這一事實,總能輕而易舉“殺死比賽”。
盡管屢次覬覦我們悠久的文化底蘊,但他們卻總是學不到精髓。
春節(jié)貼挽聯(lián),舞獅舞白獅,婚禮像葬禮,常常鬧出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
就算跳起來叫囂,說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他們的、漢字是他們的、熊貓是他們的、萬物都在韓國起源。
嚷嚷聲一次響過一次,可證據(jù)卻是一個都沒有的。
看不慣我們、又干不掉我們,可不得頻頻跳腳?
60-90年代的“漢江奇跡”,為許多韓國人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自信。
在他們眼中,我們還停留在以前落后的歲月里。
但一次免簽政策,讓韓國年輕人們見識到了比首爾更加先進的大上海。
讓韓國人意識到了中國的繁華,許多陳舊的印象都在逐漸被推翻。
想要彰顯自己國家的獨特,卻又缺乏應有的歷史和實力根基。
就連韓國的學者金秉燮都看不下去了,他說:
“某些人把民族自尊心建立在幻想上,反而阻礙了真正的創(chuàng)新。”
部分韓國人仍沉浸在對華優(yōu)越感中,但殊不知在他們“打嘴炮”的時候,中國早已飛速崛起。
真正的實力,不是靠嘴上逞強,而是用事實說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