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跨越時間長河,見證歷史變遷,
它們凝結過去,連接當下,傳承未來。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遺產耀中原,
帶您走進古建筑、古遺址、古墓葬,遍訪石窟寺,
聆聽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動人故事。
△點擊音頻,聽有趣的廣播劇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遺產耀中原》,今天我們探訪的是揭開北宋官窯之謎的千年瓷都瑰寶——汝州張公巷窯址。
游客:導游,聽說張公巷窯址出土的瓷器精美絕倫,這里是不是傳說中的北宋官窯啊?
導游:您可問到關鍵了!張公巷窯址自2000年發現以來,學界就爭論不休。您看這些青釉瓷片,釉色天青、粉青,胎薄如紙、釉潤如玉,裹足支燒的工藝和汝窯如出一轍!不過啊,這里的地層復雜,唐代到明清的遺存都有,最精彩的還屬北宋到金元時期的青瓷。有專家說,這里可能是北宋官窯的延續,也有人認為是金代官窯的杰作,至今還是個“千古懸案”!
游客:這么神秘!
張公巷窯址探坑
游客:那當時是怎么發現這里的?
導游:說來有趣,2000年,附近居民蓋房挖地基,一位叫朱文立的陶瓷愛好者撿到幾片青瓷殘片,釉色比普通民窯精致得多!他立刻上報文物部門,這才揭開千年窯址的面紗。您猜怎么著?三次小規模發掘后,竟清理出79個灰坑、4座房基,還有淘洗池、水井,甚至出土了“正隆通寶”銅錢!
游客:哇,那這里出土了哪些寶貝?
導游:那可多了!光是宋代青釉瓷就有碗、盤、洗、爐、瓶等十多種器型,釉面玻璃質感強,開片細如蟬翼。您瞧這花口碗,圈足直挺,支釘痕小如米粒;還有套盒、香爐,造型典雅,一看就是宮廷用器!更絕的是,唐代的三彩、白釉瓷,金元的鈞釉、黑釉瓷,明清的青花瓷,這里全有!2015年的一次發掘,還出土了30多件完整青瓷,件件都是國家一級文物!
游客:難怪專家爭論不休!
張公巷窯址探坑出土的窯具
游客:那這里的窯工有什么特別之處?
導游:問得好!張公巷窯的工匠可不簡單。他們用匣缽裝燒瓷器,墊餅、支釘精準控制火候,連窯爐結構都暗藏玄機。您看這復原的淘洗池,泥料經過反復過濾,質地細膩如脂。傳說金代工匠為仿北宋官窯,日夜鉆研,甚至以釉色對照天光,稍有偏差便砸碎重燒。正是這份執著,才讓張公巷青瓷“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
張公巷窯址探坑出土的匣缽
汝州張公巷窯址,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汝州市,是宋金時期中國北方青瓷燒造的重要遺址。其出土的精美青釉瓷器,工藝媲美汝窯與南宋官窯,為破解北宋官窯之謎提供了關鍵線索。2006年,張公巷窯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遺產耀中原》由河南省文物局與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聯合出品,聚焦對外開放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講述河南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文化根脈。
來源: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程冰冰 谷艷敏 羅曼 馬翔 羅棟巍
圖片來源:汝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