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張嵩
“做為高陽社區的一名青年黨員,能通過黨組織的‘雙報到’機制,參與社區關愛老人和環境整治等活動中,從而讓我找到了一個黨員被需要的光榮和價值。我們年輕的‘黨員血液’,腳踏實地參與為群眾辦實事中去,為社區增添一份年輕活力,我感到非常快樂!”7月17日,平頂山高新區皇臺街道高陽社區女大學畢業生,剛剛入黨2年的張琦說。
在老一輩革命家率先垂范和堅實奠基下,一代代共產黨人不斷樹立并發揮著引領時代發展和民族復興偉業的模范帶頭和示范作用。這種作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隊伍里的一種鮮明特征。
那新時代,如何才能高效培育、激發黨員的引領、表率、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呢?
近日,記者探訪了平頂山市“雙報到”第一批示范點平頂山高新區皇臺街道所轄的兩個基層社區,深切感受到了“雙報到”的黨員們為社區賦能后,社區發生的驚喜新變化。
記者也從平頂山市委組織部下發的文件中了解到,平頂山市通過黨建引領“雙報到”機制,號召在職黨員和基層黨組織堅持平時到社區服務,把根扎進最基層的群眾中去,緊密聯系群眾,在國家危難之際、應對突發事件、防汛救災等特殊時期,能夠快速平穩轉換角色,做好“火線先鋒”。
“雙報到”這一新時代黨建引領機制,在平頂山市試點社區以星火之勢,迅速燎原,逐漸淬煉出鮮活生動的時代新“實踐經驗”,推動構建互聯互動城市黨建新格局。
“高新區將‘雙報到’作為基層黨建重點任務,納入年度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內容,形成了‘黨工委統籌部署——街道黨工委牽頭落實——社區黨支部具體執行’的三級責任體系。通過整合轄區資源,建立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聯席會議制度,推動47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32名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390名市區兩級在職黨員下沉社區網格,實現了組織共建、資源共享、事務共商的區域化黨建格局。”平頂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孫國權介紹說。
什么是“雙報到”?
“‘雙報到’就是‘黨組織報到’、‘黨員報到’,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到社區報到,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核心機制,旨在搭建機關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平臺實現‘工作在單位 服務在社區 奉獻雙崗位’,這也是推動構建互聯互動城市黨建格局的重要舉措” 平頂山市“雙報到”第一批示范點平頂山高新區皇臺街道神馬尼龍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冰介紹說。
平頂山高新區皇臺街道按照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出具的報到函登報到黨員的相關信息,完成線下報到,同時黨員要登錄皇臺街道公眾號黨建平臺向社區申請線上報到。
平時該社區會在公眾號黨建平臺發布志愿服務的需求報到單位或黨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特長認領需求參與志愿服務。
機關單位黨組織報到后參與社區黨組織主導的大事共議要事共商、實事共辦。一般社區每月召開一次大黨委委員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大黨委聯席會議研究問題、商討措施、部署任務,特殊情況也會就具體問題召開現場會商討解決。
社區將共建單位在職黨員全部編入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并將各個志愿服務隊均衡下沉網格具體負責每個網格聯系群眾收集處置問題、開展志愿服務參與社區冶理。
而平頂山高新區選取皇臺街道神馬尼龍社區作為示范點,制定專項建設方案,將報到黨員編入12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下沉網格開展聯系群眾、問題處置、志愿服務等工作。
帶頭“黨力”融入群眾生活細微處?
“做為一名基層黨員,前段時間刮大風,社區群里發了樹倒阻礙道路出行的圖片,我和另外兩名黨員報到后,帶著梯子、鋸就趕去處理,這是一名黨員該有的自覺。”平頂山高新區皇臺街道神馬尼龍社區退休老黨員張保旗說。
據張保旗介紹,在神馬尼龍社區物業新舊更換2個多月斷檔關鍵期,社區發動黨員們帶頭清理社區垃圾,打掃衛生,關照老人,在關鍵時候頂了上去,大家都很驕傲自己的“戰績”。
“按照市委組織部部署,我們按照‘雙報到’機制,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踐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努力做到帶頭開展創先爭優、帶頭宣傳政策法律法規、帶頭提出合理建議、帶頭倡導社會公德、帶頭維護和諧穩定、帶頭調解矛盾糾紛、帶頭暢通民情民意、帶頭幫扶困難群眾、帶頭創建和諧社區、帶頭理清發展思路、帶頭參與社區管理等活動。”平頂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新分局黨支部何勇輝說。
為了充分發揮黨員領導干部、在職黨員干部、離退休黨員干部的引領帶頭作用,平頂山高新區積極推動各報到單位“一把手”帶頭深入報到社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幫助解決“飛線”充電、物業管理、車輛亂停等一批居民關切問題,切實帶頭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
引導在職黨員干部積極參加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小區業主大會等,圍繞個人行為、樓道衛生、鄰里和諧等重點,共商共定居民公約,以身作則引導和培養居民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助力精神文明建設。
鼓勵離退休黨員干部到居住社區開展報到服務,充分發揮其專業特長,為有需求群眾提供相關服務,推動離退休黨員干部繼續在基層治理一線發光發熱。
黨建一子落,治理滿盤活
“近年來,皇臺街道始終把黨建引領高效能治理作為破解基層社區治理難題的突破口,通過落實市委關于深化社區‘雙報到’工作部署要求,統籌協調轄區30余家企事業黨組織、引導轄區20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建立完善‘居民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居民評單’四單閉環服務機制。常態化開展環境治理、技能培訓、助老扶幼、文化體育等志愿服務活動,實現了黨建一子落,治理滿盤活的工作格局。”平頂山市高新區皇臺街道黨政辦公室主任張嵩介紹說。
記者在平頂山高新區皇臺街道神馬尼龍社區了解到,該社區只有10名女性工作者,力量有限,在遇到很多社區大問題時,很多工作受到限制,但有了12個報到黨支部的強力幫扶,社區聚力解決了不少頑疾痼癥。
“之前,因為都是女同事,社區積水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有了雙報到黨員的力量支撐,可是幫助我們解決了大難題。”神馬尼龍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冰說。
據劉冰介紹,8月份,受夜間持續強降雨影響,導致神馬尼龍社區多處道路漫淹、小區積水、排水管道堵塞,群眾出行困難。
神馬尼龍社區黨支部書記組織“雙報到”單位黨員干部、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緊急安排20余名黨員作為先鋒隊,并調動各方資源,緊急籌備2臺水泵,1臺抽水機,對該家屬院積水進行排放。
志愿者們對小區沿路排水管網及井蓋逐段查看,及時疏通排水不暢的管道,將路面滯留的積水排放干凈,將路面殘存的淤積物和阻礙通行的障礙物逐一轉運、清理,引導居民繞行,確保了道路交通暢通無阻的同時避免發生次生事故和災害。
黨員力量的切入,也為高新區皇臺街道高陽社區環境整治工作注入了蓬勃動力。
“每周我們都要組織城市大清洗,雙報到的12家單位根據6項工作任務開展相應活動,所以每周都有值班黨員參與活動中,這些力量有力支撐了這項活動的持續開展,為居民擦亮了社區顏值。”皇臺街道高陽社區黨總支書記趙昊說。
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高陽社區緊扣“環境提質”民生關切,以“雙報到”工作為紐帶,持續撬動報到黨員力量深度參與環境整治,通過“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上”的良性互動,讓社區從“環境整潔”向“共治共享”跨越,煥發出文明宜居的新面貌。
據了解,自“雙報到”工作開展以來,高新區累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400余件,開展志愿服務超700場次,惠及群眾超5000人次。神馬尼龍社區通過共駐共建單位出資,完成66鹽小區道路改造、下水道修整等工程,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在暴雨防汛中,社區組織黨員先鋒隊緊急排水,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陽社區通過環境整治行動26次,帶動居民主動參與環境治理,實現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轉變。
“微網格+雙報到”凝成社區“共治力”
“我們社區總共有141個自管黨員,‘雙報到’活動總共過來77名黨員,區級下派的共駐共建單位黨組織有8個,轄區的3家單位也參與了雙報到活動。8個黨支部按照我們的網格規劃,分包我們的104棟樓,把人對接到每個網格片區里,讓黨員下沉效能得到最大釋放。”高新區皇臺街道高陽社區黨總支書記趙昊說。
高陽社區通過將報到黨員按網格劃片分組,聚焦衛生死角、樓道堆物、綠化帶垃圾等“頑疾”,常態化開展“清潔家園行動”,環境的顯著改善,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更激發了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越來越多居民主動加入清潔隊伍,真正實現了“雙報到”工作從環境整治到共建共治的效能躍升,讓社區煥發文明新氣象。
黨員與社區網格員協同發揮“微網格”末梢作用,對104棟樓實行“一日雙巡”動態監管。
通過“日巡、日報、日改”閉環管理,每日排查平臺雜物堆積、垃圾散落等隱患,發現問題立即通過工作群反饋至共駐共建單位物業公司,形成“問題清單”,追蹤整改情況,目前已完成36個單元樓平臺垃圾雜物清理工作,有效消除潛在安全隱患。
高陽社區把“雙報到”作為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的突破口,立足在職黨員特長優勢、資源優勢,瞄準社區治理發展中的難點、堵點,搭建平臺載體、創新活動形式,不斷提高在職黨員認崗履責的主動性、志愿服務的精準性,打通社區治理“微循環”,努力營造“黨員在社區、服務在社區、奉獻在社區”的良好氛圍。
“我們平時根據社區需要,結合自身的專業幫助社區開展一些文化活動、技能培訓,比如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就幫社區開茶話會、過年組織大家寫春聯、元宵節幫社區組織做手工活動……以黨員的身份來帶動院內老年人,讓他們多參與活動,是非常開心的事情。”高新區皇臺街道高陽社區從事養老職業的黨員陳思妍說。
據趙昊介紹,因為她是專業養老機構的,雙報到社區之后,陳思妍結合自身技術優勢,給社區提供了很多專業的指導性的意見,還經常給社區老年人以及家屬去做一些這個技能的培訓,積極幫助社區聯系熟悉的牙科、兒科醫院來社區義診,讓居民在文化參與中增強歸屬感,讓共建單位在服務中深化了與社區的聯系。
平頂山市的“雙報到”實踐,是國家關于“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和“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要求的有力響應。它成功激活了黨員的先鋒基因,將組織力深度融入社區“微細胞”,解決了服務力量不足、響應不夠快、治理不精細等難題,顯著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探索城市社區高效能治理、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平頂山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