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個挺有意思也挺無奈的事兒。自從保利拍賣因為一些原因好藏品不大湊手之后,不少原本還算有點意思的精品,感覺都開始往嘉德那邊聚攏了。
本來挺讓人期待的,畢竟東西集中了嘛,說不定能淘到點性價比高的。結果呢,在嘉德官網上興致勃勃地翻看,漸漸就覺得不對勁了!然后跑到網上一查,很多網友也都發現了,找了幾張圖給大家看看。
有些東西問題可不小,是大問題。
嘉德第66期拍品:咸豐款藍釉豆
隨便舉幾個例子。比如一件標著咸豐年間的藍釉豆,聲稱來自景德鎮的某個吳姓老作坊,到代精品!
官網上介紹是整器制作規整考究、釉色純正、幽藍深沉。這是當網友們都瞎是瞎子!這賊光不閃眼睛嗎?這內款和規整有關系嗎?
估價還達到15到20萬。好像最后流標了,看來藏友們也不傻,這么“關門”的東西要是真買下來,就真成了冤大頭了,人家可不保真噢。
下面這件東西更離譜,還是“海外回流”!
嘉德拍品:同治貫耳尊底部
這件所謂的同治貫耳尊更絕,據說最早出現在日本關西一個小拍賣會上,后來被人動了手腳,加了個款,重新燒了一遍(行里叫“復窯”)。
最離譜的是,這玩意看著連表面的漆都還沒干透呢,就急吼吼地擺上來拍了!后來仔細看了他們放大的細節圖,真是看得人直搖頭,心里就剩倆字:無語。
再看看別的,什么“乾隆官窯六方尊”、民國的“石榴尊”……清代瓷器已經成了贗品的重災區!
這些玩意兒,說實在的,放在仿品堆里,頂多也就是個中等偏下的水平。一眼就能看出不對來,這不是糊弄人嘛。
已成交的瓷器
然后繼續探究下去,發現真有冤大頭,還不少!幾個“大關門”的流拍了,但也有不少成交的。
第一件道光龍紋盤看起來還行,但也是沖線無痕修復,然后偽裝成全品的,放大細節能看出來。
其他的幾件要么釉色晦暗、要么色澤亮得不正常,沒發現任何老化痕跡。搞得我們哥幾個都懷疑第一件也有問題了。
據說這幾件東西都來自同一個人,北京的所謂“私人收藏”,那背后什么貓膩就很難說了。
這玩意還不如樊家井貨
這里頭最核心的問題還不是送拍的人。關鍵是,嘉德這么大的拍賣行,他們是怎么讓這些東西通過審核,掛上官網的?
這才是最讓人想不通的地方!征集部門的人,眼睛是干嘛用的?還是說,這里頭有別的門道!
“海外回流”這個詞,也快被玩壞了。尤其是那些動不動就傳出來的“日本撿大漏”的故事。我估摸著就是咱們國內的古玩商,跟日本那邊勾兌好了,把贗品弄出去,在外面轉一圈,貼個“海外回流”的標簽再運回來,這就叫“洗白”。
但像這次嘉德上拍的如此“新鮮”,連掩飾都懶得好好做的全新貨色,還是刷新了下限,感覺有點爛得過于明目張膽了。
這“浮土”你們是認真的嗎?
后來跟朋友聊天,他倒是點出了點門道。他說現在好貨確實難找,那些手里攥著真東西的藏家,一看這市場亂糟糟的,都捂著不賣了,想著等行情好點再出手。
那拍賣行怎么辦?尤其是那些指著成交量吃飯的部門,他們也得沖業績啊。
畢竟以前的嘉德,大部分都是真實成交,從來不托價。大部分都是商人自己花錢托價,所以這個公司的品牌還是挺值錢的!
他們可能就琢磨著:先透支點信譽唄,管它真的假的,先拍出去再說。等以后市場回暖了,再搞幾個真貨、精品專場,把招牌擦亮點,把流失的信譽撈回來。
反正啊,人的記性是有限的,過幾年誰還記得這些爛事?
嘉德拍賣展覽
朋友這話聽著有點悲觀,但細想還真有點道理。不過,這終歸不是長久之計,是在玩火。拍賣公司,說到底就是個平臺、一個中介!
它絕對不能既當裁判員又下場當運動員,自己提供拍品。更不能越俎代庖,把自己當成拍品真假的最終鑒定者。這兩個問題,是拍賣行最核心、最需要專業能力去把關的環節,一旦爛了,后面就會出現連鎖反應。
那種亂拍、瞎拍,為了拍而拍的不專業行為,純粹是自毀長城。時間長了,核心客戶還會信任嗎?肯定掉頭就走,還是便宜了國外的拍賣行!
而且不止嘉德,其他一些拍賣行都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只能說,別為了眼前的一點流水,砸了辛苦建立起來的招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