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財政部、稅務總局的一紙公告打破了豪華汽車市場的平靜。
公告宣布,自7月20日起,將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的起征點由零售價格(不含增值稅)130萬元/輛大幅下調至90萬元/輛,同時首次將純電動、燃料電池動力類型的乘用車和中輕型商用客車納入征收范圍,二手超豪華小汽車被明確排除在征稅范圍之外。
這意味著,前后不過3天,售價90萬元以上的豪華車型將普遍面臨額外10%的消費稅負擔,計劃購買豪車的消費者平白要將預算提高10萬元左右。
晚買多花10萬,豪車稅引發“瘋狂星期五”
新政公布后,全國范圍內的豪華品牌4S店迅速掀起搶購潮。
在深圳一家寶馬授權經銷商店內,原本陳列整齊的7系展車在18日、19日兩天內被一搶而空。“庫存清空了,連在途運輸的配額車都被預訂光了,”該店銷售顧問表示,“很多客戶根本來不及仔細挑選配置顏色,只要求‘是臺7系,能開票’就行。”
上海浦東的某寶馬4S店同樣人潮涌動。一位銷售顧問急切地向客戶計算著:看中的寶馬740Li xDrive尊享型,官方指導價106.8萬元(不含增值稅),按舊政策無需繳納消費稅;但新政后需額外支付10.68萬元消費稅。
同樣的火熱場景迅速蔓延至各大豪華品牌展廳。北京某奔馳旗艦店內,S級與邁巴赫(參數丨圖片)的訂單簿在48小時內被填滿;廣州的保時捷中心,卡宴與帕拉梅拉的高配車型已告售罄,銷售顧問只得貼出“可接受預訂,提車周期待定”的告示;而在杭州的一奧迪店內,RS7與Q8頂配版亦被買家連夜鎖定。
此番搶購潮的核心動力,源于政策生效前短暫的三日窗口期。自7月17日公告發布至7月20日正式實施,僅有72小時。消費者若能于7月19日24時前完成機動車銷售發票開具,即可規避最高逾數十萬元的額外消費稅負擔。
對于經銷商而言,這場突如其來的政策調整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那些在政策緩沖期內擁有現車囤積的經銷商,瞬時握有稀缺的免稅配額資源,其議價能力隨之躍升。當然,更多經銷商面臨著庫存結構突變帶來的壓力。北京某雷克薩斯4S店總經理就表示,他們正在緊急與廠家協商退換部分90萬元以上的車型,直言“如果賣不出去,資金成本會壓垮我們”。
車企策略分化:兜底、拆解與觀望
面對稅費成本增加,車企的應急反應迅速但策略各異。以捷豹路虎中國為代表的車企,選擇了直接“兜底”。7月18日凌晨,捷豹路虎中國率先發布“豪車稅全額補貼”政策,宣布7月20日至31日購買指定車型可享受消費稅全額補貼。
隨后,部分奔馳經銷商也宣布,在8月31日前下單購買邁巴赫S級、GLS SUV等車型,其產生的豪車稅將由經銷商全額承擔,做到“稅改價不改”。
特斯拉則采用了更為巧妙的“化整為零”策略。其將Model X入門版指導價從92萬元直接調低至89.9萬元。通過這一價格調整,Model X基礎版成功將不含稅價降至90萬門檻之下,從源頭上規避了消費稅的征收。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傳統豪華品牌都迅速出臺了官方兜底政策。寶馬中國官方客服對咨詢者表示,是否提供補貼“需與具體經銷商溝通”,并未發布統一的兜底聲明。奧迪也未見大規模官方補貼動作。
業內分析認為,這些應對舉措本質上是廠商和經銷商共同承擔新增稅負的結果。對于庫存壓力大的品牌,補貼政策能避免客戶流失;但對于熱門車型,經銷商更愿意讓消費者承擔稅費。
瞄準新興富裕階層,引導消費與產業升級
業內普遍認為,此次消費稅調整,表面是起征點從130萬元下移至90萬元,實質是對中國豪車消費主力人群畫像的一次精準聚焦,并暗含引導消費與產業轉型的深意。
追溯歷史,我國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始于2016年12月,當時針對130萬元(不含增值稅)及以上的乘用車和中輕型商用客車,主要覆蓋傳統燃油豪車。此次調整,顯著擴大了征稅范圍。
一位曾參與政策討論的財政部稅政司退休官員指出,下調起征點并非“臨時起意”。早在2023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就提交過《豪華車消費與財富分配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豪華車銷量五年增長2.7倍。這表明豪車消費已從中產階層擴散到富裕階層,具備稅收調節空間。
從覆蓋人群來看,130萬元門檻主要覆蓋超豪華品牌(如賓利、勞斯萊斯)及保時捷、奔馳S級等頂配車型的消費者,屬于財富金字塔的頂尖;而90萬元新門檻,則將寶馬7系、X5/X7高配、路虎攬勝等主流豪華品牌的高端車型納入范圍。這些車型的買家,更多是快速成長的中國新興高凈值人群與富裕中產,政策的調整,正是精準瞄準了這一群體的消費行為。
有分析指出,新政顯著擴大稅費范圍,增加財政收入是直接目標。有機構測算,以單車平均征收約10萬元消費稅估算,潛在年稅收增量可達百億級。在當前地方財政普遍承壓的背景下,這筆收入不容忽視。
此外,政策設計亦暗含引導消費的意圖。值得玩味的是,新政對二手超豪華小汽車的明確豁免。這被業內普遍解讀為:政策有意避免對存量資產(二手車)造成沖擊,保護車主權益,同時將調控火力精準集中于增量市場(新車交易)。
新政更深層次的影響在于對汽車產業結構的潛在塑造。將新能源豪車首次納入征稅范圍,意味著政策制定者認為該細分市場已具備相當規模與成熟度,不再需要如早期那般“普惠性”的免稅呵護。這實質是鼓勵新能源車企在高端化路徑上,不能僅依賴政策紅利,更要靠真正的產品力、技術壁壘和品牌價值去說服消費者。
同時,90萬元的門檻可能加速豪華車市場的“消費分級”。預算剛好觸及紅線的消費者可能“降檔”選擇80萬元級車型,而真正的高凈值人群則更傾向“一步到位”選擇150萬元以上車型。這種分化將倒逼車企在技術創新與成本控制上投入更多精力,通過提升產品附加值消化稅收成本,推動整個行業從“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轉型。
從2016年的130萬元到2025年的90萬元,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起征點的調整,不僅是數字的變化,更是對中國豪車消費格局、產業發展階段的一次精準呼應。這場“突襲”式的政策調整,正在悄然重塑市場規則,而其影響,將在未來的消費選擇與產業升級中持續顯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