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看看新聞消息,中方發布重磅消息:中越兩國陸軍將舉行“攜手同行-2025”聯合訓練。這是中越建交75年來首次開展陸軍聯訓,主題聚焦邊境地區聯合執勤。幾天前越南還深陷與美國的關稅拉鋸戰,如今轉身與中國深化軍事合作,這記回馬槍讓華盛頓措手不及。這次聯訓早有鋪墊。數月前中越防長會談將兩軍關系定位為“同志加兄弟”,5月越南海軍風帆訓練艦“黎貴惇”號首次到訪中國南方港口,7月陸軍聯訓標志著兩國軍事合作進入實操階段。
聯訓選址廣西邊境意義重大,這里是中越陸路貿易核心樞紐和“一帶一路”陸海新通道支點。通過聯合執勤訓練,雙方能建立標準化邊境管理流程,未來或實現“安檢互認”,榴蓮等生鮮通關時間有望縮短50%以上,為區域經濟融合筑牢安全基石。時間回到7月2日,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體宣布與越南達成“歷史性”貿易協議:越南對美商品全面開放零關稅,美國對越南本土商品征收20%關稅,對經越南轉運商品征收40%高額關稅。
越南高層(資料圖)
40%轉運關稅直指中國商品借道越南,意圖掐斷規避美國關稅的通道。劇情很快反轉,越南談判團隊原以為稅率是11%,卻被特朗普單方面翻倍至20%。越方怒不可遏,72小時內連出三招:向WTO申請爭端解決、要求明確“轉運”細則、對美國農產品加征15%報復性關稅。這場鬧劇暴露了越南的困境。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額達1370億美元,占其GDP近30%。面對美國強硬政策,越南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4月為換取美國暫緩46%的關稅威脅,越南緊急采購50架波音飛機并降低美國汽車關稅。但最終協議仍將基礎關稅從10%上調至20%,還要求越南全面開放市場。與此同時,7月18日越南工業與貿易部發布新條令,決定終止征收中國、泰國和馬來西亞進口聚丙烯薄膜的反傾銷稅,7月23日立即生效。至此,越南對華丙烯聚合物等相關塑料制品近五年的反傾銷制裁正式結束。
特朗普(資料圖)
在美國威脅全球重啟關稅戰的背景下,這是東南亞與中國一次令人興奮的和解。2020年7月,越南工業與貿易部依據第1900/QD-BCT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丙烯聚合物和部分塑料制品加征最高23.71%的反傾銷稅,核心是“雙軸取向聚丙烯BOPP”薄膜。這種產品應用廣泛,既能做食品包裝膜,又能用于電容器介質、電子元器件封裝等工業領域,年均進口規??捎^。2019年越南塑料原料總進口量在160萬至200萬噸之間,BOPP絕大部分需從中國、馬來西亞和泰國采購。
當時越南稱中國等國產品價格過低擠壓本土企業,卻忽視了馬、泰及越南本土進口商多從中國進貨轉口的事實,因此特別強調原產地認證,只要認定原產于中國,無論最終由誰賣出均加稅。五年過去,越南本土企業產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采購商被迫轉向中、馬、泰。從中國進口還要承擔反傾銷稅,導致下游買家成本激增。本土廠商在技術和成本上仍落后中國,全靠反傾銷措施支撐。
美澳軍演(資料圖)
最終越南因需求壓力放開進口,而中國占據全球BOPP超50%的產能,這一市場地位讓越南無法忽視。此外,在美國關稅戰沖擊下,越南需通過對華合作抵消原料和關稅壓力。中越陸軍聯訓恰逢美越關稅爭端關鍵節點,絕非巧合。越南在中美博弈中尋求平衡:既依賴美國市場,又離不開中國供應鏈——電子產業70%零部件來自中國,港口吞吐量30%由中國企業掌控,徹底倒向任何一方都不現實。
中國應對策略清晰務實。7月初王毅外長在吉隆坡會見越南外長裴青山時,表態支持越南加入上合組織,為其提供美國之外的戰略選擇。同時通過RCEP深化區域經濟融合,抵消美國“關稅包圍網”影響。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越關系韌性。軍事合作是國家關系“晴雨表”,中越首次陸軍聯訓釋放明確信號:越南不會完全按美國劇本行事。美國單方面撕毀談判共識后,越南更需展示多元外交姿態。
美軍(資料圖)
未來局勢有幾種可能:特朗普或加大對越施壓,關稅可能超過20%;越南若嘗試“去中國化”,受經濟現實制約幾乎不可能成功;中越邊境經濟帶或加速成型,通過“共享監管倉”等模式降低貿易成本。中越陸軍首次聯訓是標志性事件,表明在特朗普關稅大棒下,東南亞國家正重新校準戰略天平。越南的處境頗具代表性,既想保住美國市場,又離不開中國供應鏈,這種兩難將持續考驗其政治智慧。特朗普沒料到越南會有此動作,接下來恐怕不會輕易放過越方,而越南的選擇,也是諸多東南亞國家在大國博弈中的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