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秦仲海 陸火
出品|塔子山評說
“你如果判的話,肯定要遭的。”
7月19日,筆者發布《重慶這名法官有多牛?知名媒體人剛被起訴,主審法官就揚言“你要遭”》一文,披露了重慶市渝北區法院王京法官“未審先判”之事。
該案被告、知名媒體人賓語在其文《還沒收到傳票,法官已經判我輸了》中,公開了相關錄音。
輿論曝光后不久,為無德法官洗地的人,他們來了:法官是專業人士,根據經驗預判結果,好比醫生根據病人描述預估病情。
01
知名媒體人賓語因轉發《重慶XX億萬富翁被曝光后,起訴著名媒體人劉虎“誹謗”遭法院駁回》一文,被該億萬富翁以“名譽侵權”起訴至法院;
該案主審法官、渝北區法院民一庭的王京,在剛剛立案、還沒開庭、被告人沒有提交證據、雙方沒有辯論的情況下,便對案件作出了論斷;
王京法官的原話是:你如果判的話,肯定要遭的。
這句話,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從王京法官的口中擲出,刺向了彼時尚未收到起訴狀、一臉懵逼的被告——媒體人賓語。
億萬富翁提起名譽侵權訴訟的訴狀墨跡未干,程序齒輪尚未真正啟動,但王法官已完成了他的“超前審判”。
02
更令人費解的是,筆者發布相關文章后,竟有部分網友,給這名嚴重違反法官職業道德、違反《法官法》、違反《民事訴訟法》的王京法官,洗起了地。
有人說,這是拿法官的“私下觀點”來帶節奏,試圖用輿論道德綁架,“這個所謂的自媒體人,心先虛了。”
還有人說,法官作為專業人士,見多了這種情況,并對最終判決結果作出預估,這不是很正常?就像有的醫生根據病人描述,在做檢驗之前預估病情一樣。
果然,有些人跪得太久了,已經不知道怎么站起來了。
這些聲音,試圖為法官赤裸裸的“未審先判”行為進行辯解,將法官的“預設立場”與醫生的“專業預判”混為一談,暴露了其對司法本質的驚人無知。
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基于可觀察的客觀體征與普遍醫學規律,其預判服務于后續更精準的診療。
但法官的職責核心是什么?是絕對的中立與對程序的無限敬畏。“未審先判”,絕非可容忍的“專業預判”。
03
王法官僅依據原告的一紙訴狀,便對被告的命運作出“要遭”的終局性宣告——
這絕非專業能力的體現,而是對“兼聽則明”這一古老司法智慧的根本背叛,更是對法律程序的公然踐踏。
王京法官輕飄飄一句“你要遭”,其殺傷力遠超字面含義,它瞬間便剝奪了被告賓語依據法律本應享有的、平等的訴訟權。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第八、九、十條反復強調法官必須“客觀公正”、“避免主觀臆斷”、“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
王京的行為,恰恰是對這些鐵律的正面沖擊。法袍穿在王京的身上,已然不再是公正的象征,而成了包裹預設立場的遮羞布。
試想,當手握裁判權的法官在庭前已向被告宣告“你要遭”,并警告其“今后這類文章不要轉發”,這無異于宣告了后續庭審的死亡。無論被告如何竭盡全力舉證、如何雄辯滔滔,在法官預先鑄就的偏見高墻面前,都將如卵擊石。
法官王京提前關閉了耳朵,也提前宣判了司法程序靈魂的死亡。
04
程序正義一旦崩壞,實體正義便如空中樓閣。
而面對如此明顯的程序硬傷,竟有論調指責自媒體揭露是“帶節奏”、“心虛”,甚至將法官的預設立場美化為“專業預見”。
這種論調,本質上是對權力越界的麻木默許,對程序正義核心價值的集體遺忘。
司法權威的根基,從不建立在法官的“未卜先知”之上,而恰恰依賴于對程序的每一環節一絲不茍的恪守。
當法官的“個人觀點”披上法袍的權威外衣提前釋放,其對司法公信力的腐蝕是毀滅性的。
那些為這種行為辯解的“網友”,無異于為侵蝕法治長堤的蟻穴鼓掌叫好。
在“未審先判”的幽靈面前,沉默即是縱容,辯解無異于共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