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深秋,日本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的雷達屏突然亮起一片血紅。模擬演習顯示,數(shù)百枚導彈正從不同方向撲向基地。
警報響起不到三分鐘,指揮中心大屏已標記出跑道、機庫、油庫的毀滅倒計時——9分17秒后,這個亞太最大的美軍前沿基地將化為火海。這場兵推結(jié)果震驚了五角大樓:一旦實戰(zhàn),駐日美軍可能撐不過半小時。
日本狹長的國土上,星羅棋布著140余個美軍基地,卻埋藏著致命弱點——過度集中化。七成兵力擠在沖繩嘉手納、普天間和東京橫須賀等幾個核心據(jù)點。
以橫須賀基地為例,這個美軍在西太唯一的航母維護中心,水域面積達30平方公里,卻像超載的沙丁魚罐頭,塞進了航母戰(zhàn)斗群、核潛艇及配套艦艇,成為無可遮掩的靶心。
更嚴峻的是防御漏洞。盡管部署了“愛國者-3”和“薩德”反導系統(tǒng),但面對15倍音速襲來的高超音速導彈,這些攔截器如同用彈弓打流星。屆時F-22和F-35還沒起飛,就會被炸毀在跑道上;僥幸起飛的戰(zhàn)機,也將因油庫毀滅成為墜海的鐵棺材。
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殘酷算術(shù)早已寫定:俄軍千枚導彈足以覆蓋日本全境所有高價值目標。這些射程1500-2000公里的死神,打擊速度達20馬赫。沖繩基地群僅有百余個關(guān)鍵設(shè)施,而俄軍的備彈量是其幾十倍——這不是點穴打擊,而是用鐵錘砸螞蟻。
實戰(zhàn)推演揭示了更絕望的場景:
第一波打擊:9分鐘內(nèi),反輻射導彈摧毀雷達站,電磁脈沖彈癱瘓指揮系統(tǒng);
第二波收割:12分鐘后,鉆地彈頭貫穿機堡,子母彈覆蓋防空陣地;
收尾清洗:第25分鐘,燃燒彈引燃油庫,高溫氣化鋼鐵。
幸存的美軍即便躲過初始攻擊,也將在通訊中斷、道路炸毀的孤島中,被后續(xù)火力精準“點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