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俄烏戰場硝煙未散。美俄貿易額占兩國GDP不到0.02%,全球武器支出同比飆升27%,烏克蘭GDP自戰爭爆發以來已縮水超過40%。
美國皮尤中心民調顯示,近54%的美國民眾對繼續援烏持觀望態度。歐洲智庫Bruegel最新研究報告警告,歐盟已為烏克蘭累計撥款超3400億歐元,影響深遠。戰爭四年,特朗普忍無可忍,極限施壓,世界格局悄然變動。
超限施壓與“強硬外交”的失靈
特朗普的耐心被戰線拖得七零八落。年初重返白宮,他信誓旦旦要“一個電話結束戰爭”。烏克蘭局勢卻并未出現任何轉機。
半年后,特朗普改變策略,公開對俄羅斯下達“50天最后通牒”,誓言100%關稅加身。白宮發言人稱,“只要俄羅斯不簽和平協議,所有相關貿易都將被加征懲罰性關稅。”
華盛頓的強硬表態迅速成為全球焦點。美國務院宣布,將向烏克蘭追加“愛國者”防空系統和遠程火箭彈,軍援規模再創新高。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兩院圍繞援助法案持續上演拉鋸戰。每一筆軍援,都是對內外政策的巨大考驗。
貿易制裁方面,現實遠比想象冷酷。上半年,美俄貿易總額僅34億美元,創下新低。100%關稅,對于俄羅斯經濟影響微乎其微。美國智庫CSIS專家分析,制裁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殺傷力。俄方對美貿易早已降至“骨灰級”水平,傷害有限。
普京的冷靜與俄烏戰局的僵持
俄烏戰場沒有因美國“最后通牒”而停火,反而進入更為激烈的攻防階段。基輔、哈爾科夫、敖德薩等城市頻繁遭受俄軍遠程打擊。烏克蘭東部戰線持續退卻,能源與交通樞紐多次遭受重創。烏克蘭國內通脹高企,糧價上漲,電力短缺成為日常。
普京的回應一如既往冷靜。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對外宣稱,“任何外部壓力都無法動搖俄羅斯的戰略目標。”俄方堅持烏克蘭必須保持中立,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等“既成事實”。俄軍加大東南部攻勢,試圖徹底摧毀烏克蘭的戰爭潛力。
俄方高層私下透露,特朗普的“通牒”反令俄方決心更堅定。俄烏沖突逐漸演變為消耗戰,雙方都無力輕易抽身。歐洲安全局勢持續惡化,波蘭、羅馬尼亞防務預算大幅增長,北約東翼壓力陡增。
特朗普上臺伊始,曾試圖拉攏莫斯科,推動“聯俄制華”戰略。現實卻讓他屢屢碰壁。普京對美善意未予回應,俄美關系未有實質性改善。特朗普最終選擇回歸拜登時期路線,強化對俄施壓、加大對烏軍援。
美國對局勢失控的無奈愈發明顯。國會、白宮在援烏政策上分歧加劇。援烏資金壓力巨大,國內通脹居高不下,民眾支持度下滑。美媒評論稱,拜登和特朗普的對俄政策已高度趨同,皆陷入“施壓—軍援—循環無解”的泥潭。
歐盟同樣困在泥潭。歐元區通脹回落緩慢,能源價格高企,德國、法國等傳統支柱經濟體增長乏力。烏克蘭重建成本預估已超一萬億美元,歐盟內部對未來援助方向爭議不斷。
中國的戰略定力與外交空間
中國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始終堅持中立,未向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中國政府反復強調“勸和促談”,主張各方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分歧。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表態,支持聯合國憲章原則,呼吁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兼顧各方合理安全關切。
中國的超然立場帶來巨大戰略紅利。普京多次公開表示,中國的經濟合作對俄羅斯抗擊西方制裁至關重要。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向中方表達調解意愿,頻頻喊話希望中國發揮更大作用。6月,中烏高層通過視頻會談,呼吁中方參與未來和平談判。
中國與俄烏兩國均保持良好關系,成為全球少數能與雙方正常對話的大國。中國不僅避免了戰爭消耗,還贏得了調停者的寶貴地位。
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最新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增速2025年有望達到5.2%,高于全球主要經濟體平均水平。
中國堅持發展經濟、提升科技、優化產業結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光伏、芯片等領域實現突破性增長。中歐班列繼續擴容,推動亞歐大陸物流一體化。中國的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吸引更多新興經濟體靠攏。
全球格局重塑與“穩局者”角色的崛起
俄烏沖突已不是單純的地區戰爭,而是全球權力重組的重要節點。四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美、俄、英、法)均不同程度卷入沖突。唯有中國,既未陷入地緣泥潭,又始終保持外交自主。
傳統大國以武力和威脅主導國際秩序的時代正在終結。美國以制裁、軍援為主的傳統套路,面對現實復雜局勢效果有限。
俄羅斯雖能暫時穩住戰線,但長期經濟、科技和人口壓力難以逆轉。歐洲陷入安全焦慮,分歧漸顯,對烏政策難以形成合力。
中國的“穩局者”角色獲得國際認可。聯合國、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機制中,中國積極推動和平方案,主張多邊對話。非洲、拉美、中東等地區國家紛紛表達對中方的信任。北京成為全球熱點問題調解的重要樞紐。
中國的戰略定力與靈活外交,令世界看到另一種全球治理可能。中方以實際行動推動和平、反對陣營對抗,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中國不僅穩住自身,還以務實合作帶動周邊及全球經濟復蘇。
棋局未終,風向已變
四年戰爭,特朗普失去耐心,普京更趨強硬,歐洲舉步維艱。美國的極限施壓與政策自循環難以破解,歐亞大地硝煙未散。中國的高明在于戰略清醒、主動穩健,不被泥潭拖累,抓住新一輪大國競爭的主動權。
全球力量對比正在悄然變化。大國關系新范式已然浮現,單邊強權逐步式微。中國的外交實踐為未來大國博弈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新路徑。7月,世界在動蕩中尋找出路,誰能走得更遠,時間會給出答案。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2025-07-21 15:47:俄烏沖突 俄稱攔截飛往莫斯科市的烏克蘭無人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