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消息,距離特朗普可能的訪華行程尚有時日,但7月的北京已悄然上演了一出中美關系的預熱大戲。主角是那個穿著標志性皮衣的男人——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這位掌管著4.17萬億美元市值的芯片帝國掌舵人,在短短幾天內密集釋放的信號,幾乎成為觀察中美科技博弈新走向的絕佳窗口。
7月16日,北京前門文華東方酒店,剛結束鏈博會演講的黃仁勛面對媒體侃侃而談。他帶來的第一個實質性消息是:被禁三個月的英偉達特供版芯片H20終于重獲綠燈。更耐人尋味的是其表態:“未來幾年,只要是我們被允許向中國銷售的產品,我們都會去做?!边@話表面看是商業承諾,實則暗含玄機——美國政策風向標已開始微妙轉向,技術封鎖的堤壩出現松動裂縫。畢竟就在4個月前,特朗普政府還突然叫停這款“閹割版”芯片的銷售。
黃仁勛(資料圖)
黃仁勛的行程表堪稱精心編排的戰略路線圖。鏈博會演講中他高調贊美“中國的開源AI是全球進步的催化劑”,轉身就在媒體會上直言“中國在AI領域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這并非客套話:他坦承華為在短短數年已能與深耕三十年的英偉達相提并論,甚至警示“任何輕視華為、輕視中國制造能力的人,都極其天真”。當技術實力成為硬通貨,傲慢必然讓位于現實。
更令人玩味的是次日行程。7月17日,黃仁勛走進商務部與部長王文濤會面。官方通稿雖簡潔,但字字千鈞:中國承諾“吸引外資政策不會變,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這顯然不是例行表態——它出現在美國芯片巨頭CEO訪華的關鍵節點,無異于給搖擺觀望的國際資本注入一劑強心針。而黃仁勛的回應同樣直白:“中國市場非常有吸引力,愿在AI領域深化合作。”一場高層會晤,完成了政策互信的初步確認。
黃仁勛(資料圖)
外界普遍猜測,黃仁勛此行恰似一場穿針引線的前哨行動。據多方信息顯示,中美正就一項“科技大交易”展開博弈:美方期望中國放寬稀土、電池材料等戰略資源出口限制,而中方核心訴求正是芯片及半導體設備的技術解縛。特朗普政府半年來態度明顯軟化,不再死咬貿易逆差,轉而尋求“小勝利”的務實策略。黃仁勛提前探路,實則是為后續高層談判測試水溫、厘清底線。
這位半導體巨頭掌舵人顯然深諳政治力學。當被問及三度訪華原因,他笑言“只要被邀請,我就會再來”。這種姿態背后,是其對全球產業鏈變遷的清醒認知——在美國國會山,他早已為恢復H20銷售展開數月游說;在中國,他冒雨體驗小米SU7并贊嘆“是美國的損失”。當技術政治家在太平洋兩岸折沖樽俎,其訴求已超越商業利益,直指產業生存權。
半導體(資料圖)
當前中美關系正處在微妙轉折點。英偉達7月15日股價應聲大漲4.04%,市場用真金白銀表達了對破冰信號的認可。雖然美國對華鷹派仍質疑放寬管制的風險,但特朗普的“交易型總統”特質越發凸顯:從暫緩145%關稅到歡迎中國車企赴美設廠,再到如今芯片管制的松動,務實主義正在壓倒意識形態對抗。
黃仁勛在北京的行程如同一面多棱鏡。他盛贊《黑神話:悟空》展現的AI圖形革命,預言中國在機器人領域將大有作為,這些觀察恰恰揭示技術發展最樸素的真理:創新之火終究會突破人為藩籬。當王文濤承諾的開放政策遇上黃仁勛的深度合作意愿,當芯片與稀土的置換天平開始擺動,一個清晰的信號正在太平洋上空升起:技術冷戰沒有贏家,而解凍的鑰匙就在雙方手中。這或許正是特朗普行前最需要讀懂的中國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