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留一些白墻、空間給主人。
不要把家變成了設計大師的家,而不是自己的家。
把春天里的一片花海,送到意大利米蘭。
10天里,這片由中國的連翹、迎春花,和意大利的金雀花做成的花海大“披薩”,在米蘭大學吸引著全世界的人來打卡、拍照——這是大型藝術裝置“禮物”的現場,洗去了中國設計師追求的外在東方符號。
他是陳耀光,國內第一代知名室內設計師,入選過亞洲五十摩登紳士,同期入選的還有隈研吾、伊東豐雄等國際大師。
曾做過千島湖島主,過著與城市隔離,徹底投入山水的自然生活。
也曾在12年里,把公司搬到了南宋遺址古皇城旁的千年南宋院子里,拒絕城市化的千篇一律。
在20多年前的雜志上,他就大膽提出,“家的設計,別過分迷信設計師”;“快快回家、慢慢生活”;
“多留一些白墻、空間給主人,不要把家變成了設計大師的家,而不是自己的家。”
這些先鋒性的觀點,至今都震撼。
現在,他是杭州西湖邊光合院的主人,用40年的職業操守,做了一個可以自然生長的院子。
這個堪稱松弛、有料的院子,終極目標是盡可能去掉人工和設計師刻意的痕跡,不用炫耀任何世俗的物質、成功,只關乎自己的任性,盡情地松弛和自然。
呼吸的院子
生長了20年
光合院身處西湖高爾夫別墅區塊,是杭州的老牌大宅,在百畝高爾夫球場中,占據最好的景觀視野。
拿到房子的前10多年,陳耀光嫌棄它過于美式風格,只是在院子里種了幾棵樹,任它生長。
屋內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保持毛坯狀態,時常有一些藝術家朋友來喝茶、聊天,不需要任何裝修。
直到千島湖的島、南宋的院子因租賃到期被陸續收回,陳耀光不得不重新拾起這個院子,花5年時間來認真打理。
保持個人隨性的自然形態,院子里看似隨意的幾把藤椅,隱藏于草叢間。這是當年和藝術家好友們聚會的原生狀態,像行為藝術,也是生活痕跡。
院子里的參天大樹,沿著河道的水系,自然天成,幾乎看不出人工園林的精心策劃的痕跡。但從院子、階梯,水系、再到遠處的高夫球場、以及遠處的群山,形成了無需任何遮擋的天然景觀。
院子里,有灑滿鮮花的不銹鋼藝術裝置,形似浴缸。冬天的時候,結冰后,會有鮮艷花開在盆里,陳耀光戲稱之為“花的浴缸”。
藝術家的橙色椅子,眺望著遠方的高爾球場和遠山。
藝術作品狗、貓和藝術雕塑馬,正在河邊貪玩。
屋檐下的椅子坐墊上,畫作出自南宋的老院子,陳耀光用這樣的方式,紀念過去曾經有過的時光。
戶外茶桌旁的大樹上,掛著風鈴,還卡著一只綠色的大球。
??陳耀光指著這棵樹說,在這個房子當時誕生的時候,這棵樹還是個小樹苗,??它現在長成了那么高。
于是,他選了一個巨大的氣球,把它夾在了樹當中,這個鏈接點讓這個樹就有了主人的痕跡,有了情感。這個作品叫,“風從哪里來??”。
這也是他哲學觀的體現,人和自然的關系,??他要突出樹,不是與生俱來跟你生命一樣的,如果你沒有把它保護好,??它也就不可能給你呵護未來、避風遮雨的關懷。
鏡面水池,原本是給地下室的遮陽篷,但是加上了水,就變成了一面鏡子,遠處看風、水、自然會被倒影入水面。
經過20多年生長,院子有著渾然天成的野氣,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但因為這些藝術裝置,變得靈動,有了截然不同的主人個性。
金魚
儀式感
光合院是浪漫的。
門口的胡楊木上,開出了鮮花,這是主人陳耀光對枯木逢春的吉祥詮釋;在夜里,胡楊木內燈光會亮起來,投射在墻面上的花卉影子閃動,這是主人給到來訪者的第一個歡迎裝置。
進門玄關處,是主人精心準備的儀式感,是另一個歡迎裝置。
清水混泥土的島臺光潔和整齊,會緩緩升起一塊鏡子,隨著古典八音盒的音樂響起,幾只鮮艷而活潑可愛的金魚躍然而出,在鋼筋水泥中快活地游動,反射出溫柔的生命。
“鮮活游動的金魚,??是帶有生命的紅色喜慶,是東方人面對客人的態度。”
??但金魚又是生活中的平常小物,在小菜場旁邊的花鳥市場,??順手就可以拿回家。“我想表達的是藝術無處不在,??藝術也不是要用昂貴的材料,??奢侈的代價,藝術感受不在于貴而在于如何體驗。它可以來自于生活日常,??然后給你一份驚喜的。”
這也是光合院要傳達的,是帶著生命鮮紅的熱烈,一種特別的表達藝術,而不僅僅是昂貴。??
空間里,保留了大量的白墻,但隨處可見藝術裝置,不是生硬的存在,是和生活息息相關。
客廳的最高處,是幾幅代表四季色彩的紙張,也是經幡的顏色,出自藝術家張遼源之手。
紙張輕盈,會隨著風而擺動,也會出現雨點、樹動、一只鳥飛過……它是來自院子外部場景的實時攝影的上演,內與外形成一種巧妙的關聯呼應。
正如陳耀光所言,“藝術應該是用最簡單的方式,折射人最復雜的深度的內心。”
墻上的開關,他刻意保留了機械感,需要用按鈕一個個按下去,發出卡嚓聲,讓他很著迷。這是兒時的記憶,是觸摸屏、各種科技無法替代的快樂。陳耀光這樣表達:撥動機械的手感,回味兒時曾經的聲音。
可以自動隱藏的展示柜里,是他從世界各地搜羅的茶具和陶器,它們在空間中可以自由選擇隱身,或者外顯。
從日本拍賣會上,他淘來一口巨大的日本銅缽,來自奈良500年前寺廟的收藏,用手工打造而成。
他去掉了傳統的底座,制作了一個懸掛物,晃動起來的時候,頌缽的音波會回蕩在整個空間內。
??“我根據空間的氣質,制作了懸掛,缽本來是靜態的,但現在它仿佛隨時隨刻有一種進行時的感覺。大多數東西都會隨著時間和光線不斷的??變化,但是聲音不會,它會從500年前穿越到500年后的未來。”??
并不需要炫耀
陳耀光喜歡收藏物件,他也不擅經營收藏所帶來的財富回報,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這里隨處可見藝術藏品,它們擠在一起,被精心地放在轉角、桌前,甚至門背后。比如徐震的裝置藝術在玻璃茶幾內,施勇的雕塑作品在二樓走廊的窗臺,楊振中的五角星作品則在樓梯轉角平臺處。
他的藝術界的幾十年的老朋友,如耿建翌、張培力、王強、宋陵、林天苗等的諸多作品,是藝術家與他本人交流互動后,分別放在各個區塊。在很多不經意的角落藏著許多藝術家的大作品,等著別人來發現。比如張培力的藝術裝置《屏風》,被藝術家本人指定放在洗手間的鏡子里。
把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放在未必起眼但適宜的地方,是因為:“大家是生活中多年的好朋友,??不想放的太刻意了。”
陳耀光很早就在室內設計領域成名,拿下眾多大獎,也做過眾多文化藝術場館的室內設計,這也造就他對藝術、裝置,當代和前衛有著更敏感的覺察。
在光合院的地下室,有一面恰到好處的長窗,對著河邊的綠植,形成了一幅超美的畫卷。
而窗下,一套金色的長桌椅是來自藝術家張鼎之手,生活和藝術在這里發生了奇妙的呼應,窗外的綠樹會倒影到桌面,和日本的琉璃光院一樣,妙趣橫生。
把各種不同代際、??不同手法、不同風格的藝術家作品,隨機松弛地放在生活空間里,一張畫、一個藝術家、和一個朋友的一段難忘友情,在陳耀光看來,這才是藝術走進日常的真實生活。
陳耀光認為自己不屬于專業收藏家,是直覺式收藏,為藝術家的友情而收藏,更是為自己參與當代藝術的先鋒精神而收藏。
“因為我喜歡什么,是一瞬間的事情。”
他不會考慮溢價,也不會在乎增值,只要認為這個東西應該擁有,一旦錯過就會失去,就會選擇把它??拿下來。這完全是感性的方式,就像他語言表達時一樣的感性。
光的主人
賦予古老全新的生命
整個空間內,更有妙趣的是,隨處可見陳耀光自己的創意。
老方凳,保持著明清家具的輪廓,中間做成鏤空,加入可以透光的亞克力和發光裝置。
“看到過去,投射未來。讓歲月蘇醒,讓精致生活更透明。”陳耀光這樣表達。
長桌,是使用千年的巴西高山花梨原木,和樹脂、亞克力材料融合,形成了獨特的語言,仿佛琥珀包裹的古木,“千年的木身,母子相依。古木邂逅了當代的透明進行了一次跨世紀的咬合。歲月的厚重與當代精致濃縮為江南的記憶。”
這些收藏再造,讓老家具從歲月中蘇醒,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而10年前參與米蘭設計周的同名藝術裝置“抽屜”,如今成為陳耀光最喜歡的魔盒,
他做了6個銀色抽屜的故事,藏著快樂的記憶。
有的裝著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蛋糕刀,它收藏著美好時刻的最高點。
有的是來自遠古時代的沙和化石;有的是一把老式的玩具槍;有時候,它們是新疆大地上未經打磨的石頭;有時候,是來自他每年采風到五大連池的火山礦石,被營造成一個熱地球,堆滿漂亮的瑪瑙石頭,熠熠生輝……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形狀特點各異的石頭,帶著陳耀光的旅行記憶和足跡,背回到杭州。而現在,每一位光合院的拜訪者,都可以聽他講述一個故事,好朋友可以帶走一塊,成為獨一無二的鏈接。
這些抽屜也成為生活的6個切面。
“抽屜是我們童年時最能夠具備安全感的,一個私人領地的小心思。“
現在,他把現實生活中無法表達的情感、思想,用打開抽屜這樣的方式,跟好朋友進行交流,成為他款待客人的一部分。
松弛
拒絕做困獸
在陳耀光看來,自己早就??叛亂了室內設計師的身份。
作為江南人,他對藝術、色彩、音樂敏感;他的內心是感性、非邏輯的。
??在最近的15年里,?他做了眾多藝術裝置、藝術家具再造。這些也成為他當下的??生活態度,更關注藝術??創意的空間。
所以,身處光合院里,它不會刻意??強調的造型,沒有強化設計的屬性。哪怕是一個??陌生闖入,感受到的是曾經相識的熟悉感,是靈性、而松弛的。
“??我花了5年時間在場設計,用了40年積累的??專業操守,就是想把一件嚴肅的事情,怎么做得看起來很放松。”陳耀光說。
展示自己收藏的時候,陳耀光像是個耍寶的孩子,每一個作品背后的故事,手到擒來。對著窗外的雨、大樹、風動、水聲,他是激情的詩人,妙語連珠。
當他坐在攝像機面前,面對問題的拷問,頓時像被困在鋼筋水泥中的困獸。
陳耀光是不可以被束縛,不愿被規則禁錮。
這位青年成名,拿下眾多國內外獎項和榮譽財富的設計師,每一步都走在時代前列。
他是藝術生活的主人,拒絕流水線、拒絕復制;設計師這個身份,已經無法限制、困住他。
院子是一個物理的形態,但在每一個人的心里,還有理想的院子,??叫烏托邦。
??光合院無疑是陳耀光的精神棲居地,在這里,他可以把所有規則遺忘、甚至丟棄。
?? 就像他寫下的那首詩: “ 風不會老,光不會舊, ?? 聲音不會打折,想象力是最鮮活的 ” 。
文、編輯 / 外灘君
圖片來自攝影 / 波波、光合機構等
視頻素材來自 / 波波、光合機構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外灘TheBund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企劃
外灘 X AIGLE/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