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購買俄油的國家開出“制裁威脅”,卻沒看到普京有任何反應。
一向當仁不讓的普大帝又怎會毫無作為?其實他早就把我們安排的明明白白 。
一紙聲明直逼俄羅斯石油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七月中旬宣布,若俄烏沖突未能在50天內達成停火協議(即截至2025年9月2日),將對俄羅斯實施100%關稅,并對購買俄油的國家加征最高 500% 的 “次級關稅”。
而特朗普的這一番言論,其實也不是毫無厘頭。
畢竟特朗普已經充當了半年多的俄烏沖突“調解人”,也曾承諾“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可是就目前的局勢來看,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
而且為了鞏固美國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地位,特朗普政府剛好借此機會,對俄羅斯進行石油制裁
要么停火,要么施加石油關稅。
而這里所說的,購買俄油的國家,那印度和中國就是首當其沖了,況且中國正是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之一。
倘若此項宣告生效,那么中國和印度即將面臨的就是高額關稅的打壓。
不過這件事情中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俄羅斯方面至今沒有對此做出任何回應。
普京的“戰略沉默”,是反擊還是“放手”?
西方媒體一度沸騰,認為美國對俄制裁的力度將再次加碼。
可普京對這一切的反應,出人意料地冷靜。
沒有口頭上的回擊,也沒有正式聲明,而是選擇了繼續推進與中國的能源合作。
事實上,普京選擇低調,并非毫無目的。
對于俄羅斯來說,最大的依賴者早已經不再是歐洲,而是中國。
俄羅斯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中幾乎完全依賴中國,如果沒有中國這個買家,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將遭遇沉重打擊。
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和印度已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能源購買國。
數據表明,截至2023年,中國購買了俄羅斯近47%的石油,印度也占據了約38%的份額。
西方的制裁,并沒有讓俄油出口停滯,反而在全球市場中找到了穩定的買家。
中國,是合作還是依賴?
隨著俄羅斯在全球經濟中遭遇壓力,中國作為唯一能替代西方市場的經濟體,逐漸成為了俄羅斯的“救命稻草”。
中國對俄羅斯的能源需求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天然氣、石油等領域。
面對西方制裁的不斷加劇,中國不僅沒有放棄與俄羅斯的合作,還在能源領域加強了雙方的合作力度。
比如在2023年年底,中國決定加速推進“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的建設。
該項目一旦完成,俄羅斯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將達到現有量的兩倍,徹底擺脫對歐洲市場的依賴。
這項舉措讓俄羅斯更加依賴中國的市場,而中國也通過這一項目進一步鞏固了在全球能源市場中的話語權。
人民幣在中俄貿易中的使用頻率也大幅上升,俄羅斯幾乎完全轉向人民幣結算,以避免美元的制裁。這一轉變對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過去,人民幣在俄羅斯的外匯交易占比僅為1%,但到2023年底,這一比例已經飆升至99.6%。
通過這些舉措,中國不僅避免了制裁風險,還在全球金融體系中進一步推進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成功與俄羅斯形成了深度的經濟互依關系。
普京的“賭局”
普京選擇與中國進一步深化合作,也有著更深層的考量。
俄羅斯面臨西方制裁的壓力越來越大,經濟增長幾乎停滯,甚至俄羅斯的軍事開支也因經濟萎縮而承壓。
而中國,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成為俄羅斯維持經濟和戰略穩定的關鍵因素。
盡管中國在能源市場中對俄羅斯至關重要,但俄羅斯與中國的合作,更多地是一種“依賴”而非“平等”。
“西伯利亞力量” 主干線天然氣管道已提前實現每年380億立方米的輸氣目標,較原計劃提前 1 年完成。
2024年俄對華管道天然氣輸氣量達31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0%,占中國管道天然氣進口量的34%。
為應對冬季用氣高峰,俄方在合同外額外增加供氣量,2025年1月單日輸氣量突破1.2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
不僅如此,我們中俄雙方于今年6月正式啟動北極LNG-3項目,計劃2030年前投產。
中國將提供耐-50℃的LNG儲罐和破冰運輸船,俄方則開放北極航道使用權,形成 “資源+技+物流” 的閉環合作模式。
該項目預計年產 LNG2000 萬噸,其中 70% 將通過北極航道直供中國,運輸時間較傳統航線縮短 10 天以上。
中國的雙重角色
不過與俄羅斯的深度合作并非沒有風險,在推動中俄合作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來自西方的巨壓。
美國和歐盟將中俄視為一個整體,認為兩國的合作將會挑戰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這使得中國在某些領域,特別是高科技產業,面臨著更大的封鎖風險。
例如,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愈發嚴重,尤其是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域,這直接影響了中國的科技發展。
同時隨著俄羅斯經濟的下滑,部分中國企業也遭遇了制裁,尤其是那些與俄羅斯進行大規模貿易的企業,其利潤受到了很大壓縮。
即便是這樣,中國依然堅定地推動與俄羅斯的合作。
對于中國來說,這不僅僅是經濟利益的選擇,更是推動全球多極化,世界不應繼續由美國主導,而是應該向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中俄合作的深遠影響
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世界的戰略格局也在發生深刻變化。
俄羅斯在軍事和經濟上承受著巨大壓力,但在中國的支持下,普京的俄羅斯依然保持著相對穩定。
未來,隨著俄烏沖突的逐步結束,中俄合作可能將迎來更為廣泛的深化,尤其是在能源、金融、軍事技術等多個領域。
但這一合作能否長期持續下去?普京和中國是否能夠在國際博弈中保持平衡,避免一方完全依賴另一方?
這些問題仍然懸而未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外界如何變動,普京與中國的戰略關系,將成為未來幾年全球政治格局中的關鍵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