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艦武器里,艦炮的口徑大小與破壞力基本成正比——口徑越大,炮彈個頭就越大,裝的炸藥越多,砸到目標上的動能越足,破壞力自然就更狠。
這一點在戰列艦時代體現最為最明顯。那些動輒380mm、406mm的巨炮,就是為了在艦隊對決中一炮打穿對方厚重裝甲帶設計的,畢竟戰列艦拼的就是裝甲和火力,炮不夠大根本沒資格上桌。但到了驅逐艦這兒,情況就不一樣了。驅逐艦從誕生起就不是靠大口徑炮吃飯的,它更看重靈活、快速,能反潛、能護航、能打中小型目標就行。所以這么多年來,驅逐艦的主炮口徑大多卡在127mm這個級別。
為啥是127mm?這尺寸的炮,炮彈重量適中,射速有保證,艦體也扛得住后坐力。拿美國海軍舉例,一、二戰時期,不少驅逐艦用的都是127mm炮,既能打水面目標,也能客串對陸支援,偶爾還能攔截低空目標,妥妥多面手。
當然,美國海軍也曾經動過心思,想把驅逐艦主炮換成137mm。按說就大了10mm,應該不至于影響船體吧?但試下來卻不太行。最主要問題出在平衡上:137mm主炮實際比127mm要重得多,裝到驅逐艦上,艦體穩定性受影響,跑起來都費勁;而且炮重了,射速就上不去,持續火力反而不如127mm炮。再者,當時137mm炮彈技術沒跟上,威力提升有限,卻讓整個火炮系統的維護變復雜了,性價比實在不高,最后這事兒也就黃了。
不過到了70年代,隨著科技進步,美國琢磨驅逐艦光靠127mm炮,面對一些裝甲防護較強的目標時,這“小水管”火力根本遭不住住,于是,“小船扛大炮”的想法又冒了出來,而且這次玩得更大——直接上203mm口徑!
這款炮就是MK71型203mm/55倍徑單管艦炮。光聽這規格就夠嚇人的,203mm口徑比之前的127mm粗了快一半;55倍徑炮管,意味著炮管長度超過11米,炮彈從炮口飛出時的初速能飆到每秒823米,相當恐怖。
美軍把它裝在了赫爾號驅逐艦上做試驗。試射的時候,這炮表現確實驚到了不少人。有記錄稱,赫爾號曾使用未加裝炸藥的“空包彈”,一炮打穿了實驗艦伯恩斯號驅逐艦的水下裝甲……要知道,這可是驅逐艦級別的船,扛著本該屬于巡洋艦的大口徑炮,確實夠厲害。而且它的射速也沒掉鏈子,雖然比127mm炮慢點,但在203mm這個級別里,已經算快的了,能保證一定的持續火力。
但厲害歸厲害,問題也跟著來了。這門本身的研發成本就不低,一門要1800萬美元!而卻維護成本也高得嚇人,炮管磨損快,專用彈藥的生產也不便宜。美國海軍算了筆賬,發現用這炮換來的火力提升,跟花出去的錢比起來,實在不劃算。當時海軍的預算就那么多,還要兼顧航母、導彈、潛艇這些更關鍵的裝備,于是乎,MK71型203mm艦炮最終沒能大規模列裝,只在試驗場上留下了一段小小插曲。
說到底,艦炮的口徑選擇從來都不是單純看威力的,還得結合軍艦的定位、成本、技術可行性。127mm炮能在驅逐艦上用這么多年,靠的就是均衡。不過在《戰艦世界》中,玩家倒是可以摒除歷史合理性,親身體驗到口徑大一圈的主炮裝到驅逐艦上,到底會有多強!
不久前,《戰艦世界》國服14.6版本上線,該版本以M系驅逐艦為主題,推出了多達4艘全新機制的7~10級M系驅逐艦,它們分別是7級船休斯、8級船奧斯本、9級船克里斯托弗、10級船布洛士。
這4艘新船中除了休斯,其他均是在二戰時期計劃過搭載137mm主炮的艦型,只不過后來未實際改裝,倒是在《戰艦世界》中登場了。得益于主炮口徑擴大,這些船不僅有著更高的HE彈傷害和穿深,而且因為搭載了SAP彈,因此擁有了與戰列艦周旋的實力。但相對的,與前面提到過的問題一樣,炮管口徑增大伴隨而來的自然是船體變大,隱蔽性、機動性也有所下降。
為了彌補短板,這些新船引入了一種全新的發煙器機制——計時發煙器。這種煙設有固定的總使用時長,以10級船布洛士為例,它的發煙器總使用時長為200秒,一經開啟,發煙器會持續釋放煙霧,直至玩家主動關閉或時長耗盡。不難看出,這種煙的好處在于使用節奏靈活,并且可以長時間持續,而缺點則是滅點時間只有短短5秒。
此外,當玩家主動關閉發煙器時,消耗品會進入25秒冷卻時間,而不是關完后可以馬上再度啟用,因此對使用時機有著很高的要求。
如果各位玩家對137mm炮驅的實力和全新發煙器機制感興趣,現在只要用M系代幣兌換,即可搶先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