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近日,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智‘繪’李沖,‘鄉’遇未來”實踐團隊來到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李沖回族鄉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通過校地合作、產業調研、非遺傳承和教育幫扶等多維度實踐,深入探索鄉村高質量發展創新路徑,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錨定鄉村脈搏,共繪振興藍圖
實踐伊始,團隊首站來到李沖回族鄉民族村村委會,與村支書閃電龍及村干部展開深入座談。座談會上,閃電龍詳細介紹了李沖回族鄉的民族特色、產業布局及發展規劃,重點提及當地依托生態資源與民族文化推進鄉村振興的探索。團隊成員結合專業知識,就“如何以文旅融合激活鄉村潛力”“如何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等問題與村干部積極探討,形成了多項針對性建議,為后續實踐活動奠定了扎實基礎。
圖為隊員們與村支書閃電龍座談交流 黃斌供圖
扎根田間地頭,傾聽農戶心聲
為精準把握鄉村產業發展現狀,團隊走訪了當地多家家庭農場。隊員們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戶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了農作物種植、經營模式、收益情況及發展難題,并通過填寫調查問卷,系統收集第一手數據?!艾F在政策好,農場規模越來越大,但缺乏品牌意識和銷售渠道,希望能有專業力量幫我們出出主意?!币晃晦r戶的心聲,讓隊員們更加明確了實踐的方向——不僅要調研,更要為村民辦實事、解難題。
圖為隊員們深入家庭農場開展調研 黃斌供圖
探尋文旅密碼,激活生態價值
鳳臺縣李沖回族鄉擁有國家3A級旅游景區茅仙洞,這一景點也是當地文旅融合發展的核心載體。團隊專程前往茅仙洞景區,重點考察了非遺項目“茅仙洞廟會”的活態傳承與旅游開發現狀,通過實地調研廟會文化空間、民俗展演及游客互動體驗等環節,深入挖掘“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路徑,為團隊積累了文旅融合發展的詳細資料。
在調研的基礎上,團隊成員專門設計了“文化傳承小課堂”,并在當地小學開展實踐。通過趣味講解、非遺手作體驗等沉浸式教學,讓青少年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家鄉文化魅力,將文化傳承的種子悄然播撒在心田。
圖為隊員們為當地小學生講授文化傳承知識 黃斌供圖
聚焦企業發展,賦能產業升級
為深入企業一線,實踐團隊來到香胡農業和玉兔日化兩家各具特色的企業展開走訪調研,探尋企業創新發展之道。作為“淮南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安徽省少數民族示范企業”,香胡農業不僅守護著傳統工藝,更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在淮南市人大代表、香胡麻油傳承人胡恩長指導下,隊員們了解了香胡麻油的傳統榨制工藝、藥用價值及文化寓意,并親身體驗了部分制作環節。
在玉兔日化,這家具有70年歷史的老牌制皂企業近期因電視劇《六姊妹》的熱播而煥發新活力,成為網絡熱議的“網紅企業”。在鳳臺縣文旅體局、企業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隊員們參觀了生產車間,觀摩了手工皂的制作工藝,了解到企業如何將傳統配方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打造出深受市場喜愛的產品。兩家企業均立足傳承、發力創新,在農業與日化領域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為區域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圖為隊員們與香胡麻油傳承人合影 黃斌供圖
深化校地合作,搭建長效平臺
為推動實踐成果落地轉化,學院赴淮南市鳳臺縣洽商校地合作事宜并組織召開座談會。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干校副校長陳彪,鳳臺縣委組織部、團縣委、縣水利局、縣人才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出席座談會。此次合作旨在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地聯動機制,通過高校人才資源與鄉村實踐需求的精準對接,持續為鄉村文旅融合、非遺活化、產業升級等提供支持。會議表示,期待以此次合作為契機,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關注鄉村、服務鄉村,共同繪就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
圖為學院與鳳臺縣委簽訂校地合作協議 黃斌供圖
會后,雙方簽訂校地共建合作協議,并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未來,團隊將依托基地平臺,聚焦鄉村振興需求,持續開展知識普及、文化宣講等特色活動,以專業所長服務地方發展,用青春汗水澆灌鄉村熱土,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
通訊員 孫路萍
本網實習記者 陳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