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重慶7月22日電 (羅永皓)“首都是北京,國旗是五星紅旗……”21日晚,新西蘭BNE佳訊全媒體集團新媒體總編王紫璇,跟隨“行走中國·2025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參訪團觀看大型紅色舞臺劇《重慶·1949》后,腦中久久回蕩劇中故事。
圖為《重慶·1949》觀影現場。中新網記者 周毅 攝
“360度旋轉的觀眾席帶著我穿過狹窄街巷,耳畔是真實的槍聲呼嘯。我仿佛站在時間的裂縫中,與那些鐐銬鏗鏘的靈魂呼吸相聞。”22日凌晨2點14分,印尼《千島日報》記者劉蘭玲在一網絡平臺如是寫道。多位華文媒體參訪代表同樣連夜在各網絡平臺發表觀感。
據了解,《重慶·1949》舞臺劇以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為大背景,講述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不折不撓、寧死不屈的故事。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人,該劇出品人、重慶興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曉平認為,這段歷史刻骨銘心,是屬于這座城市的獨有記憶。
演出現場,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建筑高度28.6米的重慶1949大劇院內,布置包含磁器口碼頭、吊腳樓建筑群、監獄哨所等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實景。多維立體式內旋轉舞臺,讓演出空間和觀演空間交相穿插、渾然一體。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那段交織親情、愛情與家國情懷的動人故事,360度沉浸式進入觀眾視聽。
連日來,德國歐洲新僑網副總編輯郭紀鵬隨團走訪重慶時發現,當地產業升級、文旅融合發展。蒸蒸日上的景象,與劇中跨越時空的歷史圖景相呼應,讓他不禁感慨,“幸福生活與發展成就來之不易。”
圖為《重慶·1949》觀影現場。中新網記者 周毅 攝
據悉,此次華文媒體參訪團一行將赴重慶忠縣、江北區、兩江新區、沙坪壩區,以及四川省達州市、廣元市、成都市,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布局、工業現代化、科技創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對外開放、特色文化旅游、鄉村振興等,以筆觸和鏡頭,客觀、真實地向世界講述巴蜀新故事。
演出尾聲,《如愿》的旋律流淌,臺上演員向臺下觀眾發出邀請:舉起手中燈光,一起祝福明天。一時間昏暗的觀眾席內,仿佛無數星輝搖曳。王紫璇也打開手機燈光,搖手回應。(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