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一位中國博主入住一酒店,當他在觀察酒店懸掛的“萬國旗”時,發現這些旗幟里唯獨缺少了“五星紅旗”。然而當博主問及原因,酒店對中國國旗的態度卻引起了網友的憤怒。
但卻有外國人感到疑惑,不就是一面旗幟嗎,為何值得中國人如此大動肝火?
因為他們不知道,經過幾十年的沉浮,“五星紅旗”不僅是中國的象征,也代表了中國人民上下一心的精神和凝聚力。
估計連“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本人也沒想到,他設計出來的旗幟竟會在若干年后,被無數中國人視為驕傲和認可。
要知道,當年這面旗幟的設計者在設計出“五星紅旗”后,僅僅獲得了15票,和第一名的三號作品獲得的185票差的不行一星半點。
當年究竟發生了什么,這面“五星紅旗”又是如何在眾多競爭旗幟當中,脫穎而出的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各項重大事情也被提上議程,重中之重包括確定國旗、國徽等。
畢竟開國大典在即,連個代表形象都沒有,這怎么也說不過去。為了盡快選出中國的形象“代表”,在1949年6月15日這天,中央專門成立了一支負責研究國旗、國徽的隊伍,也就是政治協商會議組。
雖然成立的倉促,但是籌備組工作卻一點也不含糊。成立后的第一天,組內就緊鑼密鼓地展開會議,還討論出了選擇國旗的方案。
作為一個剛成立的國家,籌備組根據領導的授意,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民眾有參與感,于是決定面向廣大群眾征集投稿。
信息一發布立馬掀起了民眾的參與熱情,但這畢竟是中央的征稿活動,沒點水平光有滿腔熱血也是不夠的。所以一些人雖然對征稿很感興趣,但還是有不少人望而卻步。
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曾聯松。曾聯松作為一名普通的工人,自然知道和其他的國旗設計者相比,他的設計未必能入圍,但他總要試上一試。
所以在聽到中央發布的征稿消息后,曾聯松就著手開始設計圖案,他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手稿。
在這一個月當中,他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只為了將自己對國家的理解和特點全部通過旗幟表達出來。
曾聯松畫的這面旗幟也確實很有特點,以紅色為底色,代表了中國人的心血,又以黃色五角星代表了中國人民。是不是覺得這張畫稿與如今的五星紅旗別無二致?
那是因為五星紅旗本來就是曾聯松設計的,只不過他當年的稿件與我國現在使用的國旗還是有些出入的。
當年曾聯松畫的國旗上除了大小五顆星星,在大的星星里面,其實還有一個鐮刀和錘子。這錘子和鐮刀代表什么大家也都懂,至于為什么后面將這兩個東西去除,后文中會提到。先來說說此時的曾聯松將設計的旗幟圖稿交上去后,發生了什么。
雖然這面旗幟是曾聯松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想破腦袋才想出來的,但旗幟畢竟只是他個人的想法,對于國家是否會采納,曾聯松完全沒底。
畢竟拋開國徽、國歌這兩個不談,單單就國旗旗幟的投稿量竟達到了近三千份,再準確一點就是2992件,而他又該如何在這些幾千份的作品當中脫穎而出呢?
且不管曾聯松內心如何的煎熬,籌備組內部也是非常頭疼的。想想看,這三千份投稿光是看都能看花眼,相似的也不少,有創意的也多,但數量一大,看多了也麻木了,哪還能分得清好壞。
不過好在籌備組還請了不少專業大佬,例如著名的文學家田漢先生。
就在這近三千的征稿當中,田漢一眼就看中了曾聯松的“圖稿”。也幸虧有他的推薦,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稿件才能從三千份投稿當中突出重圍,進入旗幟候選名單。
你以為這就快結束了嗎?當然不可能,這入圍才是真正廝殺的開始,雖然是入圍了,但入圍的“旗幟”也不少,一共有38面,而曾聯松的“紅星紅旗”被排在了32號。
這位置多少讓人有些尷尬,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能夠入圍已經屬于是“精品”,為了表示對參賽者的尊重,籌備組還將這些“精品”做成了小冊子,供其他人觀看和投票。
但曾聯松入圍時編號就很靠后,就算是做成冊子,誰還有力氣翻到最后,很多人光看前面的幾幅基本就下了定論了,所以輪到后面,曾聯松的票數也少的可憐,總共就獲得了15票。
至于稿件前三位候選,票數怎么也不會差,尤其是第三號作品,總票數達到了185票,當然能夠獲得這個票數這第三號作品也確實有實力。
這不比較還好,一比較曾聯松的15票怎么也不夠看,連對方的尾巴都沒摸著,基本上已毫無勝算。但老話說的好,任何事情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確定結果,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就是典型的例子。
原以為三號作品被選為國旗是板上釘釘的事,但臨到頭卻出了岔子。也正是這個岔子讓曾聯松峰回路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還得回到國慶前夕說起,其實在很多內部的人看來,雖然國旗一事遲遲未定,但是三號作品基本是沒跑了。但毛主席是何許人也,那是考慮問題的神,幾乎要將所有的問題都考慮全面才會下最后的決定。
所以直到國慶前,毛主席都還在思考國旗究竟花落誰家。在距離國慶大典開展的一周前,毛主席又喊來了張治中再次詢問他的意見。
張治中拿起三號作品看了又看,越看越眉頭緊蹙,他也是個干脆的人,于是直接說:
“主席你看啊,這作品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旗面上有個橫杠,很不妥當,這不是給人一種國家被分割的感覺嗎?除了這個,主席您看這橫桿像不像棍子,這放在國旗上缺乏莊重感。”
張治中第一句話就戳中了毛主席的心事,因為這時候的澳門、香港等地還沒有回歸。
所以張治中在表達完想法后,毛主席又召集大家開了一次會。當他將張治中的意見在會上說出后,也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
會議結束,曾聯松設計的旗幟當選中國國旗,只不過考慮到旗幟的錘子和鐮刀畫在國旗里有些復雜,領導人最終選擇刪除,其他元素則被保留下來。
自此新中國國旗誕生了,在國慶開始的前三天,新中國國旗鮮鮮出爐,并展示在所有人的面前。尤其是在知曉國旗的設計者為誰時,人民更加激動,這無疑對工人、對所有的中國人是一次巨大的鼓勵。
我們的國家用行動在告訴所有人:
曾聯松雖然只是一個普通工人,但它設計出來的作品卻能反映出中國人的精神和特點,身份不重要,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
而它設計的國旗上的星星,更是代表了中國所有階級,包括:共產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其意義更是深遠。
我國的領導人看到了這層意義,所以選擇將其作為我國的旗幟,這說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領導人時刻將人民放在心上,這樣的國家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