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億投資新片票房撲街,暑期檔電影市場遇冷…
2025年暑期檔,電影市場本應是一片火熱的景象,然而,姜文執導的新片《你行!你上!》卻遭遇了票房滑鐵盧,上映僅5天,累計票房僅7000萬,虧損預計超2.6億元,成為暑期檔最慘烈的票房慘案。
7月18日,姜文攜這部投資2.8億的《你行!你上!》強勢殺回暑期檔。影片集結了姜文、馬麗、葛優、胡歌、雷佳音等15位明星,宣發時更是豪言“票房30億起步”。但現實卻給了所有人一記響亮的耳光。上映首日,票房僅1700萬;次日勉強爬升至2071萬,上座率卻跌至冰點2.2%。截至7月21日,排片率從15%暴跌至11%,單日票房持續下滑。貓眼平臺預測最終票房難超1.5億,不足制作成本的20%。
這部影片以鋼琴家郎朗的成長史為框架,卻被觀眾詬病為徹底淪為姜文個人風格的試驗場。144分鐘的片長里,郎朗的奮斗歷程被簡化為機械的“考試循環”,沈陽考完考北京,北京考完考德國,德國考完考日本……觀眾紛紛吐槽,觀影體驗就像是被按頭看了兩小時郎朗獲獎證書PPT。
在影片呈現手法上,姜文美學的復刻失控。全片鏡頭數高達4700個,超過2秒的鏡頭卻屈指可數,觀眾如同坐在旋轉的摩天輪上看戲,頭暈目眩。臺詞密集卻空洞,姜文飾演的郎爸對著汽車高喊“那是伯樂!那是諸葛!諸葛伯樂!伯樂諸葛!”,被批“為趕節奏而趕節奏”。就連郎朗本人都承認,自己一家只是姜文導演的“餃子皮”,導演真正想拍的另有“餡兒”。
影片表面講父子親情,實則將郎朗的每個考學節點對應中國發展史,強行塞入政治隱喻,當解讀成為觀影負擔,普通觀眾自然選擇用腳投票。
此次姜文突破性地嘗試喜劇風格,也未能逃過翻車的命運。他硬凹的東北口音被本地觀眾痛批“塑料感十足”,有影迷直言,聽起來像北京大爺裝模作樣演小品,尷尬得腳趾摳地。
而影片中的“爹味敘事”更激怒了女性觀眾。片中郎爸(姜文飾)舉著DV逼孩子雪天赤膊練琴、跟蹤防早戀,所有極端控制行為都被包裝成“成功學真理”。男性觀眾占比77.6%的數據背后,是女性對“爹味霸權”的集體抵制。馬麗飾演的母親淪為工具人,戲份被壓縮成“吵架機器”,毫無情感厚度。
影片口碑也遭遇滑鐵盧,豆瓣開分僅6.7,差評率高達42%。熱評一針見血:“我們懷念站著掙錢的張麻子,不是跪著喂醋的姜文!”
《你行!你上!》的慘敗,也是暑期檔整體崩塌的一個縮影。截至7月20日,暑期檔總票房僅40億,同比2024年的116億暴跌65%。同期上映的大鵬導演的《長安的荔枝》首日狂攬8000萬票房,豆瓣7.7分口碑穩居榜首,但預測票房也從30億腰斬至6.5億。
連小眾動畫《羅小黑戰記2》都以7007萬票房碾壓姜文,憑借8.6分的高口碑持續逆襲。頭部影片集體失靈,追光動畫《聊齋:蘭若寺》從18億預期暴跌至1.5億,整個檔期無一部10億+電影,創近十年最差紀錄。
這場虧損2.6億的慘案背后,是電影工業泡沫的破裂。2.8億成本中,十余位明星片酬占比超60%,豪華陣容并未帶來票房轉化。如今00后成為主力觀眾,他們對需要“影評人解碼”的電影早已失去耐心。
而郎朗頻繁代言、綜藝炒作的“過度商業化”形象,也讓傳記題材淪為票房毒藥。北京某影院經理看著空蕩蕩的場次苦笑:“這片子就像郎朗在塔吊上彈鋼琴,姿態很高,但觀眾都在樓下看熱鬧。”
在這個暑期檔,電影人們或許應該重新審視市場需求與觀眾喜好,一味堆砌明星、追求個人風格,而忽視觀眾感受,最終只會被市場無情拋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