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以色列和伊朗打起來以后,加沙地區的視線被轉移了很多,這讓以色列加緊了對巴勒斯坦人的侵害。
現在加沙的局勢是這樣的,以色列把很多加沙居民都趕到了所謂的「隔離區」里面,只在里面設置了為數不多的幾個食品物資發放點。
而就在這些物資發放點,經常出現大規模的屠殺事件。
據新華社報道轉載加沙地帶衛生部門數據,20日,一支25輛卡車車隊組成的聯合國援助隊當天從以色列駛入加沙地帶北部后,饑餓的民眾圍了上來,以色列軍隊直接開火。
導致至少79人喪生,加沙地帶多家醫院說,另有150多人受傷,其中多人傷勢嚴重。
這不是加沙居民自己單方面的說法,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也發了聲明,說當時加沙居民并沒有過激舉動,但突然「人群遭到以色列坦克、狙擊手和其他槍支的射擊」。
更離譜的是,這些殺戮讓5月以來在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地點或附近被殺害的巴勒斯坦人數量接近1000人。
可能有大佬會說,1000多人的死亡,和整個加沙沖突總傷亡人數比起來,并不太高(現在加沙地區總死亡人數是8066)。
但這里面有個非??植赖穆菪?。
經常看戰爭片的大佬肯定知道一個概念,叫圍點打援。
現在以色列用的就是這個方式,他們在隔離區設立了糧食分發點,為了所謂的國際觀瞻,其實給出來的物資數量是可以讓加沙居民處在溫飽邊緣的(吃的不好,但不會直接餓死人)。
理論上來說,這個模型可以維持下去,但當以色列開始在糧食分發點開火的時候,局勢瞬間變了。
你不去,就餓肚子,你去,有可能被打死……
要知道這個去,不是說去小區門口小賣部買個東西那么簡單,由于糧食分發點很少,大部分加沙居民要走很長的路才能領取食物,這就大大延長了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下的可能性。
所以在以色列的刻意塑造下,現在是糧食分發點有食物,以色列還經常對外宣傳自己的「人道」,但分發效率很低,因為很多加沙地區的人根本不敢去。
我們還是來看世界糧食署給的數據。
第一個,加沙地帶幾乎每三人中就有一人多天未能進食,說明真有幾十萬人處在饑荒中(加沙總人數210萬)。
第二個,大約9萬名婦女兒童因營養不良,急需救治。
第三個,當地一公斤面粉的黑市售價已飆升至100美元以上,相當于一斤面粉你要給400人民幣。
所以以色列并不需要真的殺掉數量很大的加沙居民,只需要制造一種你去領糧食就會「有概率」被殺的認知,就能手動制造出饑荒,從而導致更大數量的加沙居民死亡。
說實話,當年二戰納粹德國,都是直接殺人的,沒有搞這些套路。
其實以色列一直都在槍殺饑民,但這次鬧大了,以色列的傳統盟友們也看不下去了。
7月21日,英國、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冰島、愛爾蘭、意大利、日本、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荷蘭、新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發表了聯合聲明。
這名單很長,但大家應該注意到了一些細節:
首先,是全球性。
歐洲國家(英、法、意、西等)、大洋洲國家(澳、新)、亞洲國家(日),都參加了聯合聲明。
有人缺席。
美國,沒有加入,德國,也沒有加入。
最后,咱們國家是不輕易搞這些聯合署名的,我們都是直接單獨發聲明。
在事件發生前三天,我們剛在聯合國發言,要求必須全面恢復人道物資準入,必須堅持人道主義原則開展援助,必須制止針對加沙民眾的強迫遷移。
最后我想聊兩句國內輿論。
比如俄烏沖突,在國內雙方都有支持者,某種意義上我還能想通。
支持烏克蘭的覺得,那俄羅斯發動的是對主權國家的侵略戰爭,支持俄羅斯的覺得,那是因為北約東擴不斷給俄羅斯進行威脅。
但對于以色列進攻加沙地區,還有人支持以色列,我就比較難想通。
你可以說,那是哈馬斯先動手的,發動了阿克薩洪水行動;問題是,1948年是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之后不斷蠶食巴勒斯坦的領土啊。
總不能說,咱們抗日戰爭時候發動百團大戰,是不對的吧……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黃色是巴勒斯坦人的土地,綠色是以色列的, 可以看到綠色越來越大,現在留給巴勒斯坦的土地已經很少了,而且還被切分成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區。
哪怕退一萬步說,以色列進攻加沙是為了給自己換來「和平的環境」,那對于加沙人民,你給充足的糧食和醫藥又有什么問題呢?
以色列甚至都不需要自己給,聯合國的近東救濟處已經準備好了物資,離加沙地區就幾公里,讓送進去就好了。
但以色列打著『徹底消滅哈馬斯』的口號,堅持要手動打造饑荒。
這東西,實在是不知道為什么還有人支持以色列的。
各位大佬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