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英偉達CEO黃仁勛在北京高調宣布,美國政府已批準其專為中國市場定制的H20芯片恢復對華銷售。這位芯片巨頭掌門人一身中式裝扮,用中文向中國市場示好,稱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短短六天后,中國國家安全部罕見發聲,明確警示:部分境外芯片存在技術后門風險,重點涉密崗位應禁用外國芯片。
這場看似重啟的交易背后,一場圍繞芯片安全與國家利益的深度博弈才剛剛拉開帷幕。
國安部在公告中首次系統揭露了境外芯片預埋技術后門的三大形態:惡意自帶的“設備內鬼”、后期破解的“黑暗之眼”、供應鏈污染的“隱形投毒”。
最令人警惕的是“設備內鬼”——某些境外生產的芯片在設計制造階段就被故意預埋后門。制造商可通過特定信號遠程操控設備,隨意開啟攝像頭、麥克風,或者命令后臺收集指定數據并悄悄回傳。
這些“電子間諜”的能力遠超普通人想象。在辦公室的智能攝像頭深夜自動亮起紅光而管理員終端卻顯示設備離線時;在核心實驗室的電腦無人操作卻突然上傳數十GB數據而防火墻毫無警報時——這些看似科幻的場景,正是芯片后門被激活的冰山一角。
更令人不安的是,硬件后門通常只占芯片總面積的0.1%甚至更小,且只在特定條件下激活,傳統檢測方法難以發現。芯片后門如同在數字世界埋設的“電子地雷”,其植入過程貫穿半導體產業鏈的每個環節。
從設計圖紙上的邏輯陷阱到光刻車間的納米級篡改,攻擊者只需在掩模版上增加一個僅3納米寬的邏輯門,就能利用附近電路電荷積累觸發惡意行為。
盡管面臨安全警告,國內企業對H20芯片的渴求卻并非沒有道理。這款芯片雖然性能只有旗艦H100的15%-30%,卻是當前中國企業能買到的性能最強AI芯片。更重要的是,H20背后站著英偉達長達15年打造的CUDA生態系統。
CUDA不僅是一個并行計算框架,更是數百萬開發者、數千個工具鏈、海量開源社區和算法庫的集合體。對技術人員來說,使用CUDA意味著開發效率的大幅提升,兩個字:省事。
一位業內人士坦言:“現在用H20是權宜之計,但必須同步投入國產生態,否則未來會被徹底鎖死。”這種對CUDA生態的高度依賴,使得即便華為等廠商推出了自己的CANN異構計算架構,也難以在短期內撼動英偉達的市場地位。
市場數據印證了這一困境。2025年第一季度,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從2022年的95%跌至50%以下,但中國企業仍愿意為H20支付高價。八卡服務器價格被壓到140萬元以下,對急需算力的企業極具誘惑力。
H20芯片解禁絕非簡單的商業決策,背后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資源博弈。就在芯片解禁的同時,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6月對美國的稀土磁體出口量飆升至353噸,比5月暴增660%。
稀土作為制造高性能芯片、電動車馬達、導彈導航系統的關鍵材料,中國在這塊的全球占比具有壓倒性優勢。美國商務部的霍華德·盧特尼克直言不諱地表示,此次解禁旨在“維持大陸對美國技術棧的依賴”。
這場“磁鐵換晶片”的幕后交易在2025年6月倫敦會談中就已敲定:中方放寬永磁稀土出口限制,美方允諾開放中階AI芯片“逐案審批”窗口。但解禁并非無條件的禮物,美國設置了繁瑣的審批流程。
企業需要先進入英偉達的“白名單”,提交詳細訂單,再經過美國政府最終審批,整個過程充滿不確定性。這種復雜的流程,凸顯了中美技術交易的不對等性。
面對芯片安全風險和技術依賴的雙重挑戰,國產芯片廠商正在加速突圍。以華為昇騰920為代表的國產芯片性能已達H20的60-90%,在特定場景甚至實現超越。
華為昇騰CloudMatrix 384超節點的問世,標志著國產算力首次在系統層面超越國際巨頭。這款由384顆昇騰NPU與192顆鯤鵬CPU組成的超級計算單元,通過全對等高速互聯架構實現了百納秒級通信延遲。
在訓練7180億參數的盤古Ultra MoE模型時,其算力資源利用率從行業平均的30%提升至41%,相當于通過系統優化實現了兩代芯片工藝的跨越。
摩爾線程作為國內唯一具備全功能GPU研發能力的廠商,其MUSA架構在千卡智算集群中實現92%的計算效率,超越同等規模國外同代系產品。
而沐曦股份通過曦思N100加速卡在推理市場樹立新標桿,單卡INT8算力達160TOPS,支持128路高清視頻并行處理。
更值得關注的是生態構建的突破。華為推出“Day0遷移工具”,支持客戶一天內完成模型遷移;摩爾線程聯合智源研究院打造開源軟件棧FlagOS,吸引全球開發者共建。
華為CANN異構計算架構已啟動CUDA兼容項目,計劃開發中間件實現CUDA指令自動轉譯。一旦該技術成熟,國產芯片將能無縫承接CUDA開發者的應用成果,打破英偉達的生態壟斷。
美國的芯片解禁策略暗藏玄機:允許中低端芯片流入,同時繼續封鎖高端技術,試圖用“次級芯片”擠壓國產替代空間。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的研究敲響了警鐘:若國產芯片市場份額跌破30%臨界點,相關研發投入將斷崖式下跌。
黃仁勛曾直言:“我們的技術只比他們領先一代。如果美國不想參與,那就將失去中國市場。”這番表態揭示了美國科技企業的深層焦慮——華為昇騰920已被證實其訓練效率與H100持平,在千億參數大模型場景下甚至略勝一籌。
國家層面的戰略布局正在加速推進。2024年起,央國企采購國產芯片比例需達到50%,黨政機關則將在2027年前實現全面國產替代。大基金三期已宣布啟動3440億元投向芯片關鍵技術,集中攻關Chiplet模塊化封裝、國產光刻膠、高可靠設計工具等核心項目。
歷史的教訓值得警醒。2010年代,多晶硅被歐美壟斷,價格炒至400美元/公斤;中國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實現技術突破后,價格暴跌至20美元。這一案例印證了一個真理:核心技術從來不是靠市場換來的。
光伏產業的崛起軌跡正在芯片領域重演。2024年國產AI芯片訂單同比增長200%,新增AI算力中國產占比首次突破58%。中國芯片自給率雖然整體仍在26.7%附近,但在14nm及以下高端制程的國產比例,已從兩年前的個位數提升至11.8%。
隨著華為昇騰芯片在千億參數大模型訓練中效率比肩H100,寒武紀思元590、摩爾線程MTT S80等國產芯片訂單爆滿被迫限單,國產芯片已不再是簡單的替代品。
美國商務部的霍華德·盧特尼克曾直言解禁是為了“維持大陸對美國技術棧的依賴”。但中國6月稀土出口量暴增660% 的數據說明,技術博弈的天平兩端都放著沉甸甸的籌碼。
芯片戰爭沒有硝煙,卻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數字未來。當中國企業能用自主技術定義全球標準時,任何封鎖終將失去意義。
信息來源:H20芯片解禁,怎么看?
2025-07-22 08:23·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